近日,艾瑞咨询发布了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数据报告。据报告显示,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31.6万亿元,同比增长100.1%,环比增长16.3%;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7.4万亿元,同比增长42.3%,环比增长4.2%。在支付宝、财付通领跑行业的背景下,苏宁金融再次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移动支付、互联网支付双双发力,稳居行业前列。
2017年第三季度,第三方支付市场格局总体保持稳定。支付宝、财付通依然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但由于受淡季的影响、缺乏大型电商线上活动,本季度两大巨头企业占比之和出现略微下降趋势。而在剩余的市场份额中,各家企业角逐激烈。纵观未来发展趋势来,多家第三方支付企业正积极发挥自身优势,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深耕细分领域。以苏宁支付为例,丰富的功能场景、强大金融科技体验等特色为用户带来优质的用户体验。2017年第三季度,苏宁支付在移动支付、互联网支付上稳居行业前列,均位居第十位。
作为互金生态圈引流的入口,支付的地位自然是无可撼动。回顾2017年一整年,秉持着“普惠金融·”与“廉价金融”的使命与初心,苏宁金融在C端和B端支付业务同时发力,陆续启动实施“千百万亿”战略和“星辰计划”,在100座城市推出1000场活动为100万人打造普惠财富梦想。
在C端,苏宁支付坚持以用户为导向,不断拓展功能场景,积极布局便民服务。苏宁支付在去年不断加码“衣食住行”等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支付场景,通过布局小额、快捷、便民的支付领域,真正让消费者的生活“智慧”起来,并且成效斐然。从苏宁易购、苏宁门店、苏宁生活广场等购物消费场景,到新能源租车、公交、专车、车主服务、智能停车等出行场景,再到预约挂号、缴纳学费、水电煤气缴费、信用卡申请和还款、电影购票、娱乐充值、手机充值等生活便民服务场景……随处可见苏宁支付的身影。
此外,苏宁支付还不断深耕B端,在扫码付市场不断发力,为合作伙伴推出二维码支付合作手续费全返活动,让千百万商户共享普惠金融的红利。2017年12月以来,苏宁支付又先后与行业内收单机构前两名——银联商务、拉卡拉牵手。通过合作,银联商务超过200万智能POS终端开通苏宁支付通道,拉卡拉旗下超过80万B端商户亦接入苏宁支付。此外,苏宁支付的B端业务更是渗透到了商业领域的各个方面,覆盖包括物流、商旅、电商、汽车、教育、基金、保险等众多垂直行业。
持续布局国内支付市场的同时,苏宁支付加快出海步伐,发力跨境支付业务。2017年,苏宁支付先后走进中国香港、日本地区,依托苏宁香港、日本最大规模的综合免税企业LAOX,助力国内消费者全球购,成为国内又一家在海外落地的移动支付机构。
2017年被认为是金融科技爆发式发展元年。一系列大动作让“金融”和“科技”紧紧拥抱在一起。2017年以来,苏宁金融一手紧抓规模发展,一手狠抓金融科技。持续聚焦生物特征识别、大数据风控、物联网金融、区块链、金融AI和金融云六大金融科技,并依此打造核心竞争力。目前苏宁支付新用户注册开户只需6步,最快可达100秒,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与此同时,苏宁支付还上线了刷脸支付、指纹登录、免密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并全面支持简单数字密码,给用户带来支付的极致体验。
2017年,苏宁支付取得了整体交易规模突破万亿,累计激活会员近5000万的佳绩。放眼2018,苏宁支付将继续依托金融科技能力,,优化支付体验,覆盖更多场景,为更多用户提供更极致、更安全、更便捷的综合金融服务。
- 科技圈一周大事件:苹果发布iPhone 16e,华为造车再起航,科技热点一网打尽!
- 小米汽车App上架小米SU7 Ultra,提前小订抢先体验,优先排产等你来
- 2025年「38节」新玩法揭秘:阿里妈妈破解购物节密码,理性消费新思路
- 京东外卖疯狂扩张:地推力量崛起,骑手不再裸奔,新篇章开启
- 外卖市场新变革:美团、饿了么、京东联手打造全新竞争格局
- 小鹏汇天“陆地航母”冬季测试揭秘:验收前准备就绪,探索飞行汽车新纪元
- 小米YU7智驾状态下车尾亮起小蓝灯:科技与时尚的完美结合
- 宝马Mini暂停电动化转型计划:转型按下暂停键,投资6亿英镑搁置
- 索尼超越夏普成日本市值第二大公司,仅次于丰田汽车,未来前景可期
- 英特尔18A工艺跃进,上半年流片揭秘:工艺革新能否引领新一轮芯片革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