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的作品引人深思又不乏趣味,“Smart is the new sexy”。
有这样一位作者,她的作品因以“Dos”界面呈现作品而被大家所熟知;有这么一位作者,她的作品因缜密的逻辑推理而令人欲罢不能;有这么一位作者,她的作品表达着对未来的疑问、对社会的担忧。她就是《灰镜之消失的未婚妻》系列和《灰镜之辩论循环》系列的作者hanaso。令人没想到的是,hanaso与橙光相遇之前,是资深avg玩家,这也算是冥冥之中的注定。
《辩论循环》可以算是较早使用经典的DOS界面和像素文字来制作的作品,其中新奇的题材,清晰的逻辑,烧脑的剧情,让所有玩过的玩家都耳目一新。
“hanaso”这个名字,来自于一首日文歌名,hanaso说,这个名代表了自己曾经中二的杀马特岁月,但其实,这个名字也代表着hanaso曾经真实、叛逆、个性的岁月,也正是因为这些,在经过时间的打磨后,这块“璞玉”终成为现在严谨、内涵、思进的成熟的hanaso。
“作为资深avg玩家和制作者,我最后选择了橙光。”
日式avg产业很发达,无论什么类型都能在其中找到,而日式avg美型的人设、完美的CV、惊奇的剧情,让日式avg举世闻名。作为资深avg玩家的hanaso必然不会放过那些经典的日式avg,也由此,让hanaso有了想要创作的欲望。那段时间一直苦于没有合适可上手的制作引擎,在偶然间发现了橙光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橙光的制作工具不仅不用看复杂的代码,也不用自己做宣传推广,只要作品优质,就会有责编主动来帮自己做推广。hanaso果断入橙,并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个使用橙光制作工具制作的作品《千年冻》。虽然作品很青涩,但从其中的剧情、制作来看,hanaso已经具备了成为一名优秀作者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素养。
“我爱玩玛丽苏,却更擅长悬疑。”
橙光作品大多以剧情为主,但玩过hanaso作品的玩家都会发现,在剧情的基础上,hanaso似乎更擅长加入大量黑科技。”这个可能是因为我比较喜欢编程方面的东西吧,就想用现有的功能多倒腾点新玩法出来。剧情也很重要,但是我觉得游戏不同于小说这种载体的一点就是它有可玩性,参与性比较强,所以就想多开发一点可玩性,多发挥一点橙光作品这种载体的优势。”
玛丽苏是许多人的最爱,包括现在在外留学的hanaso正在攻读理工科,“我其实比较喜欢玩玛丽苏游戏。因为玩橙光一般是抱着放松的心态,抱着‘累了一天了看看美男养眼一下吧’的心态。”但喜欢玩玛丽苏的人不一定会做玛丽苏,“自己制作的时候做悬疑类的比较多,一个是因为我本身比较擅长悬疑类的节奏,一个是……我是个有点缺乏少女心公主梦的人,自己很难想象出玛丽苏言情的剧情,所以也很少写这种类型的。”不过谁还不是个小公举呢?年幼时候的hanaso同样做过公主梦,只是这美好而又梦幻的梦很快就被扼杀在理工科的摇篮里,因为学习理工科需要更强的逻辑思维,理性逐渐大于感性的hanaso也从此变成了“内心汉子的御姐”。
“灰镜系列可能和英剧《黑镜》讨论的主题有点类似,也算是致敬一下。”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BBC拍摄的“黑色童话”《黑镜》,其中或明或暗,或反映了或放大了现实生活中,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却与人性、社会责任、伦理道德等碰撞所产生的裂痕和问题,让人们引发了对科技及所处环境、社会的思考。
最初hanaso并未想做“灰镜”这个系列,只是想参加橙光推出的一些活动,于是就做了《消失的未婚妻》,出人意料的是,这部作品反响好的超出了hanaso的预期。趁热打铁,hanaso又做了《辩论循环》,反响依旧很好,并且玩家也因为这两部作品而记住了hanaso。最后转念一下,那不如将这两部作品做成系列,成为一个品牌,于是“灰镜”系列就诞生了。那么这个系列中的两部作品背后又有什么故事呢?
About 《灰镜之消失的未婚妻》系列
“我曾经人肉过别人,也曾被人肉过。”
现在网络上经常会看到,“挂人”、“人肉搜索”、“盗用网红信息”等等,之所以会发生这些,不正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隐私信息的不重视,或过多的在网络上留下自己隐私信息的痕迹吗?
“‘未婚妻’主要是用各种方式在网络上搜索人的信息,其实我以前干过这样的事,也被别人这样暗搓搓的搜索过,搜出了我的各种大号小号空间日志,所以我就觉得这个过程其实挺可怕也挺有意思的,有一种破案的快感,很适合做解谜游戏,所以就做了个游戏,让大家也亲身体会一下这种有趣又后怕的感觉。我觉得很多人估计也干过这样的事,在微博上视奸喜欢的人的微博,看TA的留言,观察TA的朋友圈这种。”
有人会不经意暴露自己的隐私,就会有人去喜欢窥探别人的隐私,甚至顺藤摸瓜,迁出更多的隐私。
“即便网络发展迅速回答来诸多问题,但我依旧觉得这是件好事。”
从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时候,老师就跟我们将“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必然会伴随着一些负面的影响。正如hanaso所说,时代的发展必然是要付出一部分代价的。“虽然互联网发展带来很多问题,隐私泄露,灰色产业等等,但是我认为这是发展所带来的必然代价,就像大航海时代虽然给美洲大陆带去很多疾病,但是也大大加强了各大陆之间的沟通和资源交流,互联网时代也是一样,时代进步必然要付出一些以前人们没有面对过的代价,但是瑕不掩瑜,生活更便利了,信息更开放了,不同世界和地域的人资源交流更多了,我觉得这是好事情。”但这依旧不能否认这不是一件好事。
在玩过“未婚妻”系列之后,人们虽然对其中的种种推理意犹未尽,但其中的深意却细思极恐。一个QQ号就可以查到发的帖子,从发的帖子可以查到手机号,从手机号可以查到真实信息等等……那么我们该如何去避免和防范隐私暴露呢?hanaso给大家提了一个建议: “我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网上用一套完全和自己生活不相干的信息,包括手机号邮箱生日等等在所有网站注册用的邮箱手机号都是联系不到自己真实生活的,就像第一部里敏敏在网上有些网站自称男性,这就是用了完全虚假的一套身份,这样是可以保护自己的,这样即使遇到网络暴力,隐私泄露,也联系不到自己真实的生活,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利用这一点保护自己。”
其实,网络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利用网络的人和那颗肮脏的心。
“人人都有一个天平,最终是理性至上还是感性胜利,只能看自己的选择。”
《灰镜之消失的未婚妻》系列从第一部的秦思对“晓晴”的爱和思念导致他开始寻找“晓晴”,一直到第二部,秦思在想找到曾经的爱人的同时,也想知道这一大段“阴谋”背后的真相。“有个天平系统,在有些选项里会让天平向理性或者感性倾斜,如果是理性多的话就是想知道到底怎么回事,如果是感性多的话就是因为爱情,这两个最终的结局会有些不同。”往往我们在探寻某一未知的答案的时候,也会这样,抽丝剥茧后,出现的可能不是真相,而是另一个未知。有些人可能因为主观原因就此停滞,也有人会继续探寻下去,知道找到答案为止。也正是这种探究精神,让人类的科技一直在进步。“缸中之脑”的想法也是人类探寻未知的产物。
About 《辩论循环》系列
从1956年,开始有了人工智能这个概念后,一直到近些年,“人工智能”这个话题越来越热,也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参与其中,为创造真正的人工智能人努力和奋斗。
但智能科技如互联网一样,都是把双刃剑,在人们开始期待第一个智能机器人面世的时候,就有了对智能机器人的担忧。作为外行人来看,人工智能与普通机器人最本质的区别,就是AI可以独立思考并表达情绪,就好像《辩论循环》中的AD-MIX,它有自己的思维、可以独立思考,甚至不曾认为自己是一个机器人。
“用思辨来最直观的体现人工智能。”
忠于制作悬疑推理的hanaso,在做了《灰镜之消失的未婚妻1》后,马不停蹄地完成了《灰镜之辩论循环》的构思及制作。最初在制作的时候,发现以“思辨”为主题的作品在橙光上几乎找不到,而hanaso又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魅力、趣味性很强的种类,同时又受到《黑客帝国》的启发,便将《灰镜之辩论循环》制作成了一个智能机器人进行思辨的作品。
在第二部《灰镜之辩论循环后传》中,思辨环节减少,以剧情为主,并加入了对“我”的思考。
“我认为,人工智能对于人类只是一个工具。”
每个人对AI人工智能的态度都不一样,而hanaso对于人工智能的未来的态度是这样的:“我觉得人工智能真要发展成像我作品里那种程度,有自我意识能和人类聊天,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甚至还没开始。目前虽然有聊天机器人,但是其实他们都是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的那种,有一个概念叫‘中文房间’,就是说把英文书递进去,房间里的人工智能会把中文书翻译出来。但是其实它是不知道这本书什么意思的,只是按照操作手册在翻译。我觉得现在的人工智能其实就是这种程度,他们并不会像人一样思考,只是按照预置的程序在做事。所以我觉得很可能几代人之后才能看到有一点‘真’人工智能苗头的人工智能。我作为人来讲,我是觉得人工智能是一个工具,是人开发出来为自己服务的程序,所以它有没有性格有没有情感应该取决于它的功能性,比如如果它被设计成是一个陪人谈恋爱的人工智能,比如高级管家那种,为了它更好的服务用户,是要有情感的。但是如果是在流水线上工作的人工智能,那就不需要有情感了。当然如果以后开发出来人工智能是要当作小孩来养的,那就必须有情感模块,这样可以陪父母交流感情。”
“只要能或者,变成机器人又怎样?”
有句话叫“好死不如赖活着”,可能“辩论循环”中的老李也是这么想的,就算只要器脏可用,依然愿意成为机器人。但那样的老李,似乎不是真正的老李,很有可能是老李的某一部分意识。hanaso说,如果换做是她,她也会跟老李做同样的决定,因为只要活着,一切皆有可能,但死了,可能就什么都做不了了。“活着还能梅开二度呢。”hanaso如此打趣地说道。
“‘辩论循环’系列的两部作品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在《灰镜之辩论循环》中,以人性为主,用一则荒岛食人案对“生命价值”这个概念进行探讨,hanaso说:“当时看了一个社会新闻,一个年轻小伙子为了救一个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老太太,被车撞失去了腿。然后网上就有人讨论说这样到底值得不值得。其实就是探讨生命价值这种东西,这是自古以来的难题。当然这种问题也没有标准答案,就是比较值得思考吧。”
在第二部《灰镜之辩论循环后传》中,hanaso以科幻和剧情为主,用“到底有一个老李还是有无数个老李” 和“到底谁才是真正的老李”对玩家进行头脑风暴。之所以这么创作,hanaso说:“当时我想到一个很有趣的设定。比如说,如果以后出现了远程传送技术,可以把一个人瞬间从北京传送到上海。那这个过程肯定其实是把北京的人作为样本复制成电信号,通过量子纠缠或者是什么电信号技术,把这个信息传送到上海,然后再根据这个数据造一个人出来。然后原来在北京的那个原始样本要被销毁。那如果在一次传送中,出现错误,A先生在传送结束后发现他还在北京,但是被告知在上海那边已经被传送好了,只是他在北京这边出现了一点错误,没有及时销毁样本,所以现在要销毁他,那A先生肯定会不乐意,他肯定会觉得自己是真的A先生,上海的是假冒伪劣产品。但是这个从伦理上应该怎么处理呢,肯定不能同时出现两个A先生,那到底哪一个算是真的A先生呢?所以就觉得这种设定会比较有意思。但是肯定不会发生在现代社会了,可能会发生在未来吧,哈哈!”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改款Model Y即将量产,网红收入千万报税仅5000元引热议
- 美光发布60TB SSD:颠覆性能效比提升20%,存储升级从此绿色节能
- 极越员工喜提补偿方案:N+1标准落地,百度吉利掏钱,员工乐开花
- 欧洲车市寒冬再袭,特斯拉暴跌40.9%:电动车巨头也难逃销量下滑厄运
- 网红收入千万税费未达标准,偷漏税事件引热议:网红收入与纳税成反比
- 美国最高法将辩论禁令:TikTok的命运何去何从?
- 美国调查TP-Link路由器安全:回应符合行业标准,挑战国家安全审查新篇章
- 字节跳动自研AI GPU:打破依赖,摆脱英伟达,开启科技新篇章
- 特斯拉新款Model Y上海工厂下月改款量产,变革还是创新引人期待
- 苹果警告Meta:互操作性过度引发隐私安全风险,需谨慎行事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