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30日,三星人工智能平台Bixby中文(普通话)版正式上市,标志着Bixby中文(普通话)版向中国市场开放。Bixby与市面上其他语音助手截然不同,它包含语音,视觉,主页,提醒四大功能,带给用户不同于以往的人工智能多模交互体验。Bixby可以实现应用功能的广泛覆盖,不但支持电话、相册等原生应用,还支持多个第三方应用;同时Bixby具备情景感知能力,可以理解当前使用环境、应用状态,随时唤醒,即可准确地执行下一步的操作;另外,Bixby还有学习能力,可以不断学习用户的使用习惯,通过开放用户定制接口,借助群体智慧迭代提高,让用户体验更加轻松自如。
在前不久的公测活动中,Bixby中文(普通话)版已经收获了众多消费者的好评,而在三星Bixby中国发布会现场,三星电子大中华区总裁权桂贤先生表示:“三星一直把中国市场视为最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我们的目标是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最具创新性的移动体验。如今人工智能产业将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新增长点。因此,三星作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企业也积极响应这样的政策方向,希望通过在中国推出手机人工智能技术以及产品为中国的科技产业发展以及伟大愿景的实现尽到一份绵薄之力。
不同以往的人机交互体验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智能设备层出不穷,每个设备都有自己独特的界面和操作逻辑,而且设备功能的日渐多样,造成用户界面也愈发复杂,让用户们在学习使用新设备时有些不知所措,比如在智能手机成千上万的功能中,一般用户实际掌握的可能不足百分之五,甚至会产生到底“会不会用手机”的疑惑。因此人们已经很难体验到科技在智能时代本应带来的便捷,这也使得人机交互面临窘境,亟待变革。
如今,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以自然语音处理技术为主的多模交互为此次变革提供可能。三星电子推出的Bixby人工智能多模交互平台将推动新一次人机交互变革,我们不再需要去学习如何与机器进行互动,而是让机器去学习如何适应我们的世界。根据用户需求,Bixby可以轻松在语音、视觉、触控等多种交互方式中自由切换,也可协同操作。在这种多模形态的人工智能交互中,Bixby可以理解并完成指定的任务,让手机直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生活更加舒适方便。
深层次软硬件结合
传统的基于图形界面的操控,要求用户必须先要了解操作的逻辑,才能按部就班的进行操作。而语音交互为了可以能够一步直达,不但需要用户强大的理解能力,以及对手机的全面掌控力。Bixby采用了与设备深度整合的设计,而并非一个独立的应用程序,可以深度地控制硬件参数。同时Bixby也可以对软件进行深度控制,它拥有强大的情境感知能力,当使用Bixby的时候,它会判断用户的指令,并可以理解当前的使用环境、应用状态,从而准确地完成任务。而且Bixby与移动设备的深入结合,令它具备了多模交互的能力,能听会看,可以执行更加复杂的操作。随时召唤Bixby,它都能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正确的事情。
多应用覆盖,自然交互
目前市面上语音助手型的产品使用率并不高,因为用户并不清楚哪些应用或是功能可以被语音支持。而Bixby则竭尽全力去覆盖手机中的常用功能,为用户带来真正的便捷。目前Bixby支持手机中如电话、相册、时钟、天气等此类原生应用,基本做到了可点即可说。另外许多语音助手要求用户能够丝毫不差的说出语音命令,这对于大多数的用户来说过于苛刻。Bixby拥有三星自主研发的双引擎自然语言理解模块,具备超强的理解能力,不但可以理解步骤复杂的指令,对于信息不完整的“自然语言”指令也可以在与用户充分沟通后理解执行。这得益于Bixby拥有独特的认知容忍能力,必要信息不全,甚至还包含大量的指代词,它仍然可以尽最大可能去完成任务,沟通不再是问题。目前除了手机中的原生应用之外,Bixby还支持如爱奇艺,微博以及摩拜等将近20个常用的第三方应用,大大提升了使用者的便捷体验。
学习型AI,越用越懂你
对于拥有交互式学习机制的Bixby来说,每个用户都是它的“老师”。随着大量用户数据的不断涌入,尤其是教习Bixby准确理解与正确行为的反馈数据,配合后台深度学习机制,Bixby可以实现迭代更新,不断升级各项能力。不仅如此,通过开放的用户定制接口,你还可以打造自己专属的Bixby。群体是智慧的海洋,通过社区交换,Bixby可以汲取到更多的创意,用户之间也能相互分享。随着每位用户的Bixby不断提高它的“智商”与“情商”,又把这些能力通过网络进行传播,汇聚与增强,Bixby将借助网络效应的力量,在学习成长方面获得质的突破,成为你的贴心搭档。
随着Bixby中文(普通话)版的正式上市,中国用户在11月30日便可在Galaxy S8、S8+以及Note8中体验全新的人工智能交互方式。明年三星还将加强在AR领域的技术应用,为消费者提供一个跨越设备、软件和服务的无缝互联体验时代,而Bixby则将凭借人工智能带来焕然一新的移动互联生活方式。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