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科技】闻澜
东芝彩电在欧洲的品牌认知至少60%以上,局部地区或达80%左右;东芝彩电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很好的渠道建设;雄厚的技术实力与海信深度融合,对于海信用核心技术在全球占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三个筹码,正是海信并购东芝彩电的底气。11月14日,当海信并购东芝消息甫一出台,旋即在全球家电行业引爆,成为2017年底家电圈收官之战的一大“吸睛”事件。
但市场对这一并购并不全是赞同,基本有三种观点代表着不同立场。赞扬者,认为海信的全球化将会加速,手握海信+东芝和夏普(北美地区品牌使用权)三个品牌,形成品牌集团军优势,将会进一步坐实海信全球销量第三的位置;反对者,认为东芝是一个江河日下的日本品牌,未必能给海信的国际化加分,原因是在全球很多国家,东芝彩电已经撤出该地区。海信收购之后,东芝卷土重来能否复活,是个未知数,而且海信需要投入更大的财力物力和精力。
中立者则对海信持观望态度。根据蓝科技分析,并购东芝对海信是一个利好,而不会是烫手山芋。无论是从渠道建设、品牌认知还是消费者对东芝彩电技术的认可,东芝对于海信,都是一个强加分项;海信对于东芝的强加分项,则是肩负东芝品在全球牌重新复盘,上演强者归来的重任。
我们以欧洲市场为例,通过分析东芝在欧洲市场以往的成就,可以猜想,上述三个筹码,将是海信依托于东芝通往全球的增量路径。
东芝品牌认知高于中国现有品牌
东芝衰败,这是事实,但品牌底蕴依然存在。对于欧洲消费者来说,他们对东芝的记忆还没有忘得一干二净。11月14日,蓝科技在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和匈牙利派出5位记者在SATURN、Media Markt等家电卖进行随机访问时了解到,超过60%的欧洲消费者对东芝品牌印象深刻,在英国和德国一些规模较大的家电卖场,消费者对东芝品牌认知度达到80%左右。
公允地说,即使东芝电视销量早已经被中国品牌超过,但在欧洲市场的认知度方面,中国品牌和东芝还不具有可比性。蓝科技在采访中获悉,以英国市场为例,2015年东芝彩电的市场占有率为6.2%。仅就品牌认知而言,中国品牌还有很长的距离才能达到今天东芝的知名度。
海信并购东芝,在全球具有一定的轰动效应。将海信与东芝品牌一起借势世界杯,将会有积极的作用。所以,从品牌认知而言,东芝还是有一定市场基础的。
海信在公告中称,东芝品牌历史悠久,是全球知名品牌,并且曾经是电视行业领导者;海信则正在实施国际化战略,目前海信电视市场占有率已经进入全球前三,收购后将进一步加速海信电视的国际化进程。
借力东芝渠道 海信或将提速
辉煌时期的东芝,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销售。如今,东芝彩电的身影正在这些国家和地区逐渐退去,但并不意味着多年辛苦建立渠道关系的终结。
在海信国际化加快的背景下,渠道建设是重中之重。相较而言,目前的海信渠道建设处于相对弱势格局时,借势并修复东芝原有的渠道关系,对海信的作用不言而喻。
11月14日晚间,日本家电行业内一位资深人士对蓝科技表示,尽管东芝彩电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光芒,但对于苦心经营一百四十多年的品牌,东芝仍然希望这个品牌持续发展下去,他们对海信寄予厚望。尤其是东芝过去在全球建立的渠道关系,是一个非常好的渠道。维护老客户,比开拓新客户要容易得多,海信一定会明白这个道理。
技术占位与海信深度融合
大多数日本人或许都想不到,在1960年生产了日本第一台彩电显像管电视机的东芝,在诞生140多年之后终于还是易主。卸下“彩电之父”的盛名,除了希望海信激活东芝品牌以外,他们还会在技术上与海信共享。
双方的技术融合还是有基础的。比如东芝电视在图像处理、画质芯片、音响等方面有深厚的技术积累,海信电视在智能化技术及内容运营服务、以及激光电视等新型显示产品和技术方面具有领先优势,收购后可以实现双方在电视技术、产品方面的互相补充提升,同时有利于缩短东芝电视产品上市的周期和降低开发成本。
除此以外,海信电视拥有采购和制造的成本优势和规模效应,收购后通过与东芝电视共享供应链资源,可以提高东芝电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曾经,90年代的东芝与索尼、夏普、松下、日立、三洋曾号称日本彩电六巨头称霸全球市场。甚至在2010年时,东芝彩电在全球的销量还达到1400万台。如今,这一页经成为翻篇,而且永远了历史。
自并购之日起,东芝已经烙上了海信的标签。对海信来说,国际化的征途又平添了许多增量渠道,意义非凡;对东芝来说,重新复盘东芝品牌,指日可待。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