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手机渗透用户生活方方面面,体积庞大的私人信息在虚拟空间中不断堆积,数据泄露事件一旦发生就会波及广泛。
一起最近的隐私安全事件从九月至今仍持续发酵。10月10日,美国信贷报告机构Equifax表示,由于公司网站遭遇黑客攻击,已经造成70万名英国客户的个人资料可能遭泄露。而在上个月该公司透露称,约1.45亿美国公民的个人敏感信息遭泄露。
实际上,近年来各种信息泄露事件层出不穷,用户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问题。对于手机厂商而言,如何在AI时代提供更为安全的产品,成为核心竞争力。
智慧手机时代的集体诉求
Equifax信息泄露事件正引发全球广泛讨论。
一个重要的时代背景是,当下人们生活已经被智能终端统治。仅在用户手机中,就包括衣食住行理财等在内的众多APP,再加上各种云端应用,用户的隐私数据在虚拟空间里流动,信息安全成为用户关注的焦点所在。
特别是,未来随着AI技术开始在手机上使用,用户在享受更为智能便捷的使用体验同时,个人数据被频繁调用也冒着更大的泄露风险。对于手机厂商而言,该如何进一步强化手机的信息安全,确保用户隐私不外泄成为重大课题。
IDC发布的最新的市场调研报告显示,2017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约为3.416亿部,同比下滑1.3%,环比下滑0.8%。智能手机行业在经过十余年的狂飙突进后,进入了同质化日益严重存量竞争时代。如何在当下获取更多用户?手机厂商已经绞尽脑汁。
可以看到的是,自双摄成为智能手机标配后,进入2017年,全面屏成为主流手机厂商的追逐热点,目前包括苹果在内的行业巨头都已发布了全面屏产品。
10月20日华为在国内正式发布的华为Mate 10系列手机,主打除了“全面屏”外,全球首款移动人工智能芯片将成为这一新品的重头戏。
业内分析指出,全面屏确实试图解决用户看着更爽的诉求,但在AI时代,智能终端的海量数据爆发,安全需求作为最基础的需求必须被首要满足,谁能让用户用的更安心才是关键竞争指标,华为的探索颇具代表意义。
端+云协同保护用户隐私
市场调研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最新数据报告显示,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在今年6月、7月两个月,已经超过苹果iPhone。由此,华为首次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厂商。
作为行业中举足轻重的龙头企业,在手机隐私保护上,华为选择的方案是通过人工智能手机终端+AI人工智能技术来为用户提供一个隐私安全的生活场景,采用端+云协同模式,覆盖智能芯片、终端、联结和云端,在信息流通的完整闭环中保证每个节点都不会存在个人隐私泄露的安全隐患。
在余承东看来,未来的智慧终端想要不断的发展,相应的人工智能体系一定既要充分发挥终端自身的能力和价值。他强调称,人工智能在未来终端上的实现必须通过端云协同,这也是华为当前战略布局的重点。
近年来,谷歌等互联网公司在云侧智能发力已久。“云侧智能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广泛应用,但是云侧智能的体验并不完整。在用户体验方面,还存在着不够实时、随时、稳定性和隐私方面的问题。”余承东提及。
业内介绍称,云侧智能简单来说,就是用户将手机数据传送到云端,在这里对数据进行挖掘、分析等处理,随后再反馈给端侧。但由于数据传输过程中,存在多个“节点”与“端口”,近年来,云端数据泄露事件屡屡发生。
余承东认为,端侧智能可以实现同云端智能的优势互补。“端侧智能强大的感知能力是手机成为人的分身和助手的前提,拥有了大量实时、场景化、个性化的数据,在强劲持久的芯片处理能力支持下,终端就能具备较高的认知能力,真正做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直达服务,同时大幅提升了隐私数据本地处理的安全性。”余承东称。
从“芯”保护,麒麟970背后的研发实力
在手机侧处理数据,具备随时性、实时性和隐私性等重要特点,但要想实现天量数据的本地处理,比拼的是硬件性能。
在华为Mate 10手机上,搭载了华为在今年9月初刚刚发布的最新麒麟970芯片,这款芯片被华为称之为“首款人工智能移动计算平台”。
众多周知,AI技术的核心是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但值得关注的是,当前以CPU/GPU/DSP为核心的传统计算架构已经不能够适应AI时代对计算性能的海量需求。
所以,麒麟970的开发团队在继承过去数代成果的基础上,首次集成NPU(Neural Network Processing Unit)专用硬件处理单元,创新设计了HiAI移动计算架构,其AI性能密度大幅优于CPU和GPU。
简单来说,通过NPU可以将用户语音或者语义识别工作放在本地,不再需要将数据传送到云端,在实现随时随地人工智能体验同时,在本地就确保了用户数据与隐私的稳妥保护。
除此之外,麒麟970集成了最新的i7协处理器,内建TEE和inSE安全引擎,拥有更高的安全性,此外,还创新地内置了银行U盾功能,拥有金融级安全防护,进一步保护用户隐私数据安全。
开启全新的智慧手机时代,华为大手笔的研发投入功不可没。有数据显示,华为每年将10%以上的销售收入投入研究与开发,近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人民币3130亿元。2016年,华为共有约8万人从事研究与开发,约占公司总人数的45%;研发费用支出763.9亿元,占总收入的14.6%。仅消费者BG,就有16个研发中心。
“在解决用户手机隐私保护方面,华为可以说是软硬结合的,而且安全保护是分层次的。”业内分析指出,比如针对日常的支付、转账等行为,内建TEE和inSE安全引擎的芯片保障了绝对安全,而对于以往需要云端处理的数据,华为通过将AI在移动端落地,实现了“云侧”与“端侧”的协同,让隐私数据在本地处理,无需上传云端,将手机安全级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业内分析人士强调指出,从芯片级的金融安全、到Mate 10 Mobile AI“端+云”的安全解决方案来看,华为手机打造了移动时代的全新“大安全”概念,彻底解决用户隐私保护隐忧。
- 华为小艺App揭秘:智慧生活背后的神秘力量
- 豆包大模型1.5Pro低调登场,开发者欲罢不能的API调用体验
- 全球AI应用花销超10亿美元:ChatGPT领跑却非独大
- 宁德时代与广汽合资公司因5万元执行风波,揭秘新能源巨头背后的商业秘密
- 理想超充站新规:超时占用费来袭,占用资源需付费,单次最高200元
- B站蛇年春晚直播预约破300万,独家42年春晚全收录
- 三星电子砍半晶圆代工部门,2025年设备投资预算降至“冰点”,巨变将至?
- 阅文CEO揭秘2024爆款年:IP全球化与商业化,揭开网络文学新篇章
- SK海力士成绩亮眼:黑马逆袭,年度业绩创历史之最,年终惊喜豪发15个月
- 语音匿名化系统攻击挑战赛揭秘:奇富科技跻身全球前五,挑战极限能力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