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权威第三方数据调研机构艾瑞咨询发布了最新9月月度数据。数据显示,ofo月度总使用次数增长至17.4亿次,摩拜月度总使用次数增长至8.8亿次。数据对比可知,在9月月度总使用次数方面,ofo领先摩拜达8.6亿次,总使用次数为摩拜的近2倍。
综合艾瑞1-9月数据来看,ofo月度总使用次数在今年2月超越摩拜后,已连续8个月大幅度领先摩拜,稳居行业第一。而摩拜月度总使用次数在6月出现大幅下跌,7月、8月、9月虽止跌上涨但涨幅较小,截至9月仍未达到5月最高点。从近4个月的发展趋势来看,ofo在用户总使用频次上领先摩拜的优势不断拉大。
与此同时,近日,国内知名移动大数据服务商QuestMobile最新发布的《2017年秋季中国移动互联网报告》显示,ofo9月的月活用户增至4186.74万,排名第一,摩拜9月的月活用户增至3987.51万,排名行业第二。哈罗单车9月月活用户为359.66万排名第三,但与ofo、摩拜差距甚远,活跃用户规模不到第二名摩拜的十分之一。酷骑单车9月月活用户为301.27万,小蓝单车月活用户为199.34万,分列行业第四、第五位。
作为全球共享单车的原创者和领骑者,ofo小黄车能够取得这样傲人的成绩源自其对技术创新的高度重视。ofo小黄车一直积极探索在共享出行领域的创新技术,进行前瞻性思考和战略部署,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领域均拥有强大的技术优势。
在9月26日ofo“用科技重新定义共享”的4.0时代发布会上,ofo小黄车向外展示了其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NFC技术、单车配套等方面的最新技术成果:多项行业最新技术傍身的最新车型ofo小黄蜂,全球首款NFC智能锁和NB-IoT物联网智能锁,以及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平台——“奇点”大数据,这意味着ofo已完成了从用户舒适骑行到大数据采集、大数据分析的科技闭环,令社会各界瞩目。
“奇点”系统连接了ofo在全球17个国家超180座城市的超1000万辆单车及2亿用户,几乎对每座城市的每辆小黄车的当前状态都了如指掌。一方面可以根据用户用车情况,自动识别用车区域、预估单车存量及用户需求;另一方面则可以在提前预知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提前将精准调度指令发送给运维团队,优化单车调度,提高运维效率。
比如某一用户的骑行经过了哪些街道、周围环境如何、是否会往返骑行等信息都能够通过“奇点”系统进行快速而准确的预判,从而确保用户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够和“健康又聪明”的ofo小黄车时刻保持“心灵相通”,顺利地实现“亲密接触”。
除了精准的智能调度之外,“奇点”系统还可以有效地“解救”亚健康车、停放偏僻地点长时间无人使用的ofo小黄车们。被损坏的、不活跃的、电量不足的……这些“不舒服”的ofo小黄车,都会主动告诉“奇点”系统自己“生病”了,需要运维师傅们的帮助。在收到“不舒服”的ofo小黄车的求救信息后,运维师傅们就会在规定时间为需要帮助的ofo小黄车提供帮助。
“奇点”大数据的“聪明才智”也让ofo小黄车的用户感到更为贴心。10月20日,ofo小黄车正式对外宣布日订单突破3200万,相比于摩拜公布的3000万日订单量,再次刷新了共享单车行业日订单历史最高纪录,再一次扩大了行业剪刀差,ofo行业第一品牌效应越发凸显。
实际上,无论是从街头随机调查,还是从国内外权威数据的调查中看,ofo小黄车都已牢牢占据行业第一宝座。
据街头随机调查显示,在各城市每10辆被骑的共享单车中,就有7辆是ofo小黄车,由此可知ofo小黄车颇受用户青睐和喜爱。同时,用户对ofo小黄车的“无提示第一提及率”在所有共享单车品牌中排名第一,“国民单车”ofo小黄车已然成了当之无愧的共享单车“代言人”。
作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ofo小黄车并没有囿于共享单车行业第一而“骄傲自满”,反而在成功引领行业跨入移动物联网领域后,ofo小黄车继续在新赛道上深耕于技术创新,为给用户带来更加智慧的生活场景应用而上下求索,未来ofo小黄车的目标指向更为长远,相信届时必能带给我们更多“惊喜”和“震撼”。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GitLab将告别中国区用户:是时候选择新的“极狐”或保护账号了
- 苹果明年推至少22款新品,阿里非洲首站启动,科技新品盛宴拉开帷幕
- SUSE预测:未来私有AI平台崛起,让我们共同见证AI的未来
- AI伴侣“小奇”:奇富科技重塑金融服务体验的探索之作
- 揭秘软银孙正义神秘芯片计划:打造超越NVIDIA的未来科技新星
- 大模型创企星辰资本获数亿融资,腾讯启明等巨头入局,人工智能新篇章开启
- 大模型独角兽阶跃星辰融资新动态:数亿美金B轮,揭秘星辰未来之路
- 哪吒汽车创始人资金遭冻结,1986万元股权风波引关注
- 本田与日产酝酿合并:明年6月敲定协议,新公司社长待本田推荐
- 金融大模型新突破:百川智能Baichuan4-Finance引领行业,准确率领先GPT-4近20%,变革金融业未来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