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凛冬将至”,共享单车行业洗牌期还在继续,一方面众多中小玩家举步维艰,另一方面,ofo小黄车和摩拜两大巨头继续领跑行业,正在上演一场从“彩虹大战”到“双雄对决”的激烈“战役”。两家谁能笑到最后,迎来“美好的春天”,从权威数据调研机构的数据调研中或可窥端倪。
近日,国内知名移动大数据服务商QuestMobile最新发布的《2017年秋季中国移动互联网报告》。QuestMobile9月数据显示,ofo最新的月活用户增至4186.74万,排名第一,摩拜最新的月活用户增至3987.51万,排名行业第二。哈罗单车月活用户为359.66万排名第三,但与ofo、摩拜差距甚远,活跃用户规模不到第二名摩拜的十分之一。酷骑单车9月月活用户为301.27万,小蓝单车月活用户为199.34万,分列行业第四、第五位。
与此同时,知名权威第三方数据调研机构艾瑞咨询最新9月月度数据也显示,ofo月度总使用次数增长至17.4亿次,摩拜月度总使用次数增长至8.8亿次。数据对比可知,在9月月度总使用次数方面,ofo领先摩拜达8.6亿次,总使用次数为摩拜的近2倍。
综合艾瑞1-9月数据来看,ofo月度总使用次数在今年2月超越摩拜后,已连续8个月大幅度领先摩拜,稳居行业第一。而摩拜月度总使用次数在6月出现大幅下跌,7月、8月、9月虽止跌上涨但涨幅较小,截至9月仍未达到5月最高点。从近4个月的发展趋势来看,ofo在用户总使用频次上领先摩拜的优势不断拉大。
从两大权威机构的数据表现来看,ofo无论在用户规模、用户使用频次等方面都已遥遥领先竞争对手摩拜,且这一领先优势至少已持续了8个月。这表明,在这场“橙黄大战”中,ofo小黄车的行业第一品牌效应更加凸显。
纵观ofo小黄车和摩拜之间的竞争,ofo小黄车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与其强大的科技实力、运营能力、营销能力、供应链及产能优势等有关,更得益于ofo小黄车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理念,获得了用户的如潮好评。
在9月26日ofo小黄车的4.0时代发布会上,ofo小黄蜂在万众瞩目中惊艳亮相。让人欣喜之处在于:一是ofo小黄蜂刷新了人们头脑中的单车印象。二是ofo小黄车配置了行业首款NFC智能锁,可谓是集行业最新技术于一身的“技术大牛”,闪耀全场。
ofo小黄蜂称得上是融合多项“黑科技”成果的结晶。首先在车胎上,为了确保用户良好体验,ofo小黄蜂配置了ofo与巴斯夫联合研发的“跑鞋胎”,“跑鞋胎”本身的防滑性能够确保更大的抓地力,独特的胎面设计则进一步提高了轮胎的防滑性能,提高了骑车者的安全性。同时,“跑鞋胎”独创的双密度结构使其有了3倍于橡胶的耐磨性,还让整体重量减轻了30%,这让ofo小黄蜂的用户骑行体验优于市面上90%的实心胎。
与此同时,ofo还根据用户体验研究及国际质量标准,改进了32项细节,采用一体式真空鞍座、静音链罩、一体式曲柄等行业最新技术,铝合金培林花鼓更加省力,实现了“脚踏5秒钟,滑行2分钟”,而配置的行业首款NFC智能锁,可实现“秒开”,以实力诠释了“用科技重新定义共享”。前所未有的用户体验,吸引了许多用户踊跃骑行,为ofo突破3200万日订单再创行业最新记录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ofo小黄蜂的发布,既彰显了ofo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也彰显了其持续引领共享单车行业的决心。
从各城市的骑行队伍来看,每10辆被骑的共享单车中就有7辆ofo小黄车,说明在共享单车的骑行大军中,ofo小黄车已独占鳌头。这点从权威数据的调查中也能得到印证。日前,来自美国知名的纽约研究公司7park data给出的分析报告显示:在中国共享单车市场,ofo小黄车已占据了65%的市场份额。
作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ofo小黄车已在全球17个国家超180座城市连接了超1000万辆单车,ofo小黄车在为全球人们提供一种便捷高效、绿色低碳的出行服务时,也正担当起中外文化的连接着角色,正在以科技驱动的方式,磨平了技术传递、文化差异、经济差异的壁垒,作为“中国式创新”的“新锐力量”,向世界各国展示“中国智造”的魅力,为共享单车代言。
- 科技圈一周大事件:苹果发布iPhone 16e,华为造车再起航,科技热点一网打尽!
- 小米汽车App上架小米SU7 Ultra,提前小订抢先体验,优先排产等你来
- 2025年「38节」新玩法揭秘:阿里妈妈破解购物节密码,理性消费新思路
- 京东外卖疯狂扩张:地推力量崛起,骑手不再裸奔,新篇章开启
- 外卖市场新变革:美团、饿了么、京东联手打造全新竞争格局
- 小鹏汇天“陆地航母”冬季测试揭秘:验收前准备就绪,探索飞行汽车新纪元
- 小米YU7智驾状态下车尾亮起小蓝灯:科技与时尚的完美结合
- 宝马Mini暂停电动化转型计划:转型按下暂停键,投资6亿英镑搁置
- 索尼超越夏普成日本市值第二大公司,仅次于丰田汽车,未来前景可期
- 英特尔18A工艺跃进,上半年流片揭秘:工艺革新能否引领新一轮芯片革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