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不久前,中国资本市场发生了一件让吃瓜群众看不懂的事:被称为“国民公公”的万达掌门人王健林,将全国13个文旅项目全部出售,76家酒店悉数易主,创下了内地房地产并购金额的历史之最:631.7亿元。
此举,让万达帝国大厦黯然失色,万达旗下的体育、文化、互联网及金融产业短期内不可能支持王健林重登大宝,笼罩在他身上的光环将逐渐黯淡,尤其是他所代表的近10年来的中国商业精神遭遇重创,在丧失强有力的商业精神指引下,面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滚滚浪潮,更多人感到迷茫、徘徊和忧虑……
商业精神寄托着一个民族的希望
什么是商业精神?商业精神不是金钱观、财富观,而是一种价值观。韦伯说过:一个国家之所以落后,往往不是由于其民众落后,而在于其商业精神落后。
美国现代商业为什么如此发达?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对此分析后认为,这主要得益于一种商人的气质,也就是一种独特的商业精神:“商人们意识到自己充分受到上帝的恩宠,实实在在受到上帝的祝福。他们觉得,只要他们外表得体,道德行为没有污点,正确使用财产,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创造财富,同时还感到这么做是在尽一种责任。”道德感、责任感使美国的商人们找到了经商的正当理由、使他们能够从容经商,而免除了掠夺财富满足私欲的负罪感的压迫。
甚至可以说,整个现代西方文明都离不开商业精神的推动,而东方文明之所以落败于西方文明,主要是受到千百年来农耕精神的桎梏。
在全球化的今天,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要想在世界舞台发出有影响力的声音,不树立鲜明的商业精神是万万不能的。
李嘉诚,中西合璧成就“仁慈的狮子”
说到现代中国的商业精神,我们不得不提到两个人:李嘉诚和王健林。根据彭博社亿万富翁指数,在去年的亚洲首富宝座争夺战中,李嘉诚和王健林的竞争尤为激烈。不同的是,李嘉诚是王健林的商业前辈,两人有着迥异的商业轨迹。
日本侵华、太平洋战火、家庭变故……李嘉诚在社会动乱和颠沛流离中成长:茶楼跑堂,精明推销,塑胶花大王;进入地产,以小博大,连抢“地王”,依仗股市,一飞冲天……近九十载人生,商战风云,尽收眼底。
李嘉诚的成功,固然离不开香港繁荣的大环境,比如第二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工业革命商业社会变革转型的时代红利,比如香港作为中西方文化、理念、技术及资金中转站带来的市场红利,但更离不开他身上所浸染的儒家精神:依儒学做人、照西制行事、融会贯通。如他所说的,做人要做一只“仁慈的狮子”,一颗仁慈的心加上狮子的力量。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解读,李嘉诚都堪称一个时代的商业楷模。当时的中国包括香港虽有民主新风,但几千年的儒家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依然深入骨髓,所以在李嘉诚身上依然看得到儒家修身之道的影子,与其说李嘉诚在做企业,不如说他一直在做人。他的儿子李泽楷说:“父亲从不讲如何做生意,而是教育我们如何做人,标准乃是古老的孔孟之道。”
所以说,李嘉诚所提倡和践行的商业精神是在儒家滋养下的 “中西合璧”,他说过,“我看很多哲理的书。儒家一部分思想可以用,但不是全部。”“我认为要像西方那样,有制度,比较进取,用两种方法来做,而不是全盘西化或者全盘儒家。儒家有它的好处也有它的短处,儒家进取方面是不够的。”
正如香港作家何文翔评价:“李嘉诚成功的关键,是他融汇了中西文化精华,采用西方先进的管理方式。”
他把儒家的情义之道与西方的进取精神作了极好融合,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立身、入世之道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又紧跟时势、勇于出击,管理西化;他外圆内方,刚柔相济;他重信守诺、宽厚待人;他勤奋坚忍、务实求进。正是这些特质,成就了李嘉诚,创造了财富神话。
而“儒道西术”也成就了那个年代的商业精神,李嘉诚作为标杆为我们留下了值得深究的一个“商业标本”——一个个体在独特时期运用商业精神迈向财富巅峰的典型案例。李嘉诚给我们,尤其是给大陆年轻一代创业者,留下了创富的无限想象和可能,使民族自信心得到极大的提升,但他存在于香港,一个特殊的地区,离我们很近,又似乎很遥远。
王健林:“速度与激情”演绎铁血风云
新的时代来临了,催生出马云、马化腾、李彦宏、王石、潘石屹、孙宏斌、许家印等资本大佬 。就是在中国企业家们集体上演“速度与激情”的背景之下,王健林硬是靠着一砖一瓦、一城一地,像搭积木一样,垒起了一个万达帝国。他就从我们所经历的年代行走着,就在我们身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万达奇迹,我们不经意就会买他的房、看他的电影、逛他的商场,不经意间,这个新的华人首富会让我们在国际友人面前挺直腰杆,自豪感和自信心油然而生。
王健林是企业大咖,也是网络红人,2015年他在万达年会翻唱的《假行僧》在网络疯传,点击量超过22亿次,超过所有的流行单曲,他儿子王思聪被网络戏称为“国民老公”,王健林自然是“国民公公”。2016年“国民公公”的“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先挣它一个亿”再次刷爆全中国的朋友圈,而实际上,王健林已经把6000多个亿揽入囊中,身家多次在国内排名第一,拥有11万名员工,招牌产品万达广场遍布中国60多个城市,连续9年发展增速超30%,在世界商业版图上攻城掠地。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天上掉下来的首富。不管王健林承不承认,他的成功,很大程度是享受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红利。在他刚涉足地产行业时,中国城市化率只有13%,如今已是55%,增长了40个百分点。市场对住房、特别是商业中心的巨大需求,他刚好踩在这个点上。
机会来临时,并不是谁都可以抓住,也不是谁抓住了都能成功。王健林抓住了,并且做到了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与他自身果敢、创新、迅速、坚韧密不可分。
有的人只看到了王健林今天的辉煌,却没看到他曾经经历过低谷,遭遇过失败,2003年,王健林在沈阳建起了第一个万达广场,由于设计先天缺陷,陷入经营死局。在一年222件业主官司及媒体一边倒的四面楚歌之下,王健林没有逃避,本着对业主负责的态度,推倒重来。这是万达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事件,王健林为此付出了十几个亿的代价。当年海尔砸掉40多台冰箱又岂能与之相比。遭遇此劫,王健林并没有打退堂鼓,他给了自己五年的时间来磨剑,没想到第五年,"城市综合体"被证明成功了。
搞电影院线也是如此, 2005年王健林决定搞电影院线时,所有人都笑了。那时中国电影市场一片萧条,全年的票房总和才16亿,远不及当今一部热映大片。因为盘子太小,万达高层在内的很多人质疑,就连一向敢想敢干的马云也出来反对:“网上能看电影,家里还有家庭影院,为啥要花钱去你电影院看?”
但王健林力排众议。正因为这种坚持,万达院线从配角变成了主角,2015年1月,万达院线以中国院线第一股的身份,成功登陆A股市场,最高市值一度接近1500亿人民币。
如果说果敢和坚持是源于军人的铁血,那么创新和速度则是这个时代最紧缺的商业精神!
唯有创新方能得永生,在创新上,王健林总能比别人快一步。别人搞区域开发时他已在全国布局、别人做住宅时他已介入商业地产、别人做商业地产时他已把文旅做得风生水起。怎能不是呢?他是全国第一家搞旧城改造的企业,是第一个给房子设计客厅和卫生间的人。当九十年代初,很多企业还不敢走出去时,王健林第一个走了出去,并迅速在全国站稳脚跟,遍地开花。及至后来,搞购物中心,搞"城市综合体",不仅在全国,在全球也是首创。
提起“万达速度”,在房地产市场,王健林要跟你拼速度,你只得甘拜下风、退避三舍。不论是“18个月造一座城”,还是从拿地到开盘,6个月时间;从开工到封顶,不到9个月时间;从开工到开业,18个月时间;以及平均每年超过15个新项目开工的扩张步伐,都让业界啧啧称奇。
要快,执行力就必须更得上!万达有着全世界最强悍的执行力,王健林本人更是以身作则,当他凌晨4点的行程单在朋友圈刷屏的时候,所有人都在感叹:比你年长的人,比你还努力!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比你有钱的人,比你还努力!
在万达,有一句人尽皆知的话,叫“打铃交卷”,意思是一旦到了时间节点,你就无条件必须完成既定任务,不“交卷”就是零分。在万达,没有什么事不可能!每到一个时间节点,如果谁没有完成进度,都要负责任。完不成任务已经被认为是一种耻辱。因此,在万达本已极度紧张的时间战略里,极少有延期完成的记录,更多的是再次提前的战果。
为何万达要营造一种“人人自危”的文化?万达为什么有这种魔力,为什么万达的员工有着强烈的危机感?能够让所有员工,都如同打了鸡血一样,为业绩指标节点而亢奋、疯狂?
这也许要从王健林对儒家精神的商业性改造中寻找答案。两千多年来,儒家精神已然附体于国人,它是价值观、生命智慧、处世哲学,甚至是传统里的国家信仰。当儒家与商业相遇,企业家们就成了儒商。它所倡导的“诚信为本、以义取财、乐群贵和”的商业精神,是一种原生态的商业文明。但儒家用在商业上,就可能意味着守而不进、过犹不及的中庸。改革开发这30年,中国高速发展,所有的个体、团队在这个经济浪潮渴求机会,渴望成功,但缺少系统的方法和指引;很多企业也在讲快,他们也迅速成长、强大,但在强大的思维惯性之下,他们往往只快了一阵子,搭了一两站车就怡然自得、然后开始瞻前顾后,很少有一如既往疾风骤雨地拼杀和突围,亦缺乏次次背水一战的决心,于是丧失一次又一次的商业机会,最终他们逐步远离这个快车道,死在了马云的“明天晚上”。
王健林深刻地洞察了这一点,他利用快速而坚持的执行来调教整个团队,而恰恰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商业精神,中国已是高速运行的列车,固有的步伐完全已经落伍,只有拿出“有条件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拼搏精神你才能搭上这部列车,个人与团队的价值才可以得到更好的体现,个人和团队才可以获得更好的坐席与利益。
在万达一次次严厉的考核的推动下,众多被动的执行与成功逐渐成就个人、团队自我超越意识的觉醒,让更多的人与团队意识到,没有不可能,当超越成为一种惯性、一种本能,成功成为一种习惯,人性的创造力、想象力终于如山洪迸发,一个团队犹如浩瀚洪水,一路攻城略地、战无不胜。
于是,我们惊讶的发现,很多人即使离开万达,仍常常会怀念那段金戈铁马,轰轰烈烈的经历。怀念起,就会明白,现今能有更好的发展,都是拜万达经历所赐,让自身具备了与社会发展相契合的精神气质,更是感谢万达让自己意识到,人生无需设限,万事皆有可能。
鸡蛋,从外打破是死亡,从内打破是生命。万达强大的生命力,正是无数次破釜沉舟的坚持和执行,终于从内而外破壳而出,又逢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狂涛骇浪,于是鱼化鲲鹏,遨于九天。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商业生态体系,在这个生态体系里,王健林堪为偶像。万达是极少数能代表中国在国际市场具备话语权的企业。万达精神、万达奇迹与万达人群体的气质,让万达活生生地在中国上演了一幕明确目标,激发团队力量,强化执行就能成功的一个模式,它代表着超越以往的思维和招招逼人的气魄,王健林用自己的哲学思维,打通了商业管理庙堂和大众审美江湖之路,为这个时代企业家的整体形象注入了新的内容——个性鲜明的个人魅力,让自己成为了一个超级IP,这是专属王健林的可贵和迷人之处。
就像罗曼•罗兰所所说的"最高尚的人,不为自己活,不为自己死"。王健林的成长史,已不是他个人的成长史,万达的发展史,也不是万达一家的发展史,而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式企业发展史、商业精神领袖成长史。在王健林看来,这么多年积累起来的万达理念、万达精神和万达哲学不单单只是为了自己,为了万达,更多的是塑造一种商业精神,一种经济现象,一种文化符号,来激励这个时代的创业者们奋勇前进。而事实上很多企业也一直学习,并极具针对性的挖万达的人,以期望能快速掌握这个时代的脉搏。
“后王健林时代”的商业精神又将何去何从?
然而,就在万达如日中天之时,2017年7月10日,他与融创签订的一纸转让协议,无异于资本市场的一场强震。
可以想象,未来,万达的商业信贷将受损,扩张的步伐会停滞,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目光将迅速转移,他个人的IP流量将极速下滑,万达广场和文旅强大的推广力度亦不复存在,品牌的曝光度大不如前,最为重要的是,万达奇迹缺乏相应的落地载体,一系列的折损会导致万达整个形象的弱化,继而会变得渐渐模糊和陌生。
回过头来想想,万达广场霓虹灯闪烁得再迷人,也不过是虚妄的温柔的夜,不知深夜里,马云会对王健林把一手好牌打停,会发出银铃般的笑声吗?
一个野蛮生长的时代就这样结束了,就让上帝的归上帝,让凯撒的归凯撒吧!
然而,最可怕的不是万达受损,不是他本人退下神坛,最可怕的是对中国商业精神的沉重一击。须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洪流之下,创业者们一直把王健林视为精神偶像。如今,偶像的光环已然不在,谁才是值得他们崇拜和学习的人呢?这份历史的从容和品质,会不会继续连接中国发展今后的道路?新的商业精神又将从哪里涌现?
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被外界称为“谜”,其实是不理解改革开放的市场机制唤醒了中国民营企业家沉睡的商业精神,激起了全民创富的热情和斗志,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人人都想当将军,于是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涌现,大浪淘沙之后,一大批具有商业精神的精英人士诞生,而李嘉诚与王健林无疑是其中的翘楚。
在人们的印象中,中国企业家的形象一直以来是模糊的,甚至是面目可憎的无奸不商,精致的中庸主义、韬光养晦是他们的信条,包括李嘉诚。只有王健林与众不同,他把以儒家为主干的传统文化精神运用于中国今天的市场博弈,融入军人的铁血,强悍的完成儒家文化的“商业重塑”,也成就了属于东方独有的商业美学!
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大转型的格局之下,没有企业家、创业者们变革意识和对整个社会意识的带动,不保持精明、勤勉、创新和持之以恒的商业精神,将很难推动未来中国改革、发展和社会进步。
正如王健林自己所担心的,和20世纪80年代他起家时那段混沌的时期相比,现在的中国更难出现真正的企业家。他说:“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还不是经济增长快一点慢一点,最大的问题是商业精神的流失。”
我们不得不直面商业精神逐渐衰落的问题,正如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夫人所指出的那样,不能让企业家精神懈怠下来,真正的敌人不是浪费,而是资本扩张动力的衰竭。
德国大文学家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形象被誉为企业家精神的漫画式描摹:浮士德因为与魔鬼有约定,必须不断进取,一旦说出“停留一会吧”这样的话,他就会堕入地狱。企业家只有像浮士德那样不断进取,才能不被残酷的市场竞争淘汰。
王健林走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却留下无尽叹息:他亲手缔造的万达帝国、他苦心树立的万达奇迹、他的文化强国的理想和情怀,以及他所凝聚的商业精神标杆,已随他的背影渐行渐远,然而,他的告别也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后王健林时代”的商业精神又将何去何从?
世界大潮,浩浩荡荡,不进则退。在全球集体步入4.0时代,原有的商业格局被打破,原有的发展红利也在逐渐消失,商人们像猎手一样都在寻找新的风口和红利,只有悟透规律,拥有商业精神的人才能成为新时代的舵手。
在当下中国经济转型,在发展与矛盾迭加,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我们无时无刻不需要商业精神来引擎发动,让壮怀激烈的商业精神在创业者、企业家们的血液里流淌。而重塑中国新时代的商业精神,以集体智慧化解风险,以共享精神分享商机,就成为迫在眉睫之事。
本文作者郑伟峰,资深地产人,现任雅居乐集团大区高级营销总。
- 剪映海外版回归美国:短视频创作工具再战江湖
- 全球IT大手笔:数据中心系统支出飙升,去年IT支出破5万亿美元
- 苹果市值一夜蒸发超千亿美元,蔚来机器狗项目蓄势待发,科技巨头风云变幻
- 比亚迪印尼工厂年底竣工:投资10亿造新能源车,年产能达15万辆,加速东南亚绿色出行
- 蔚来汽车销量飙涨,1月前三周同比猛增近150%,领跑新能源汽车市场
- 谷歌押注AI未来,向Anthropic新投10亿美元,抢占OpenAI竞争高地
- 春节临近,打车需求大涨,哈尔滨三亚异地需求成热点
- 本田汽车AEB系统问题引爆美国监管机构调查:30万辆车遭殃,消费者权益受挑战
- 中国制造崛起:2024年破茧而出,超40万亿产值领跑全球,创新力破茧成蝶
- 印尼与苹果接近达成投资协议:iPhone 16系列有望重返印尼市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