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比特币在2016年以来的狂涨,与现实世界并行的黑产世界,逐渐被更多的消费者所了解。与此同时,金融科技迅猛发展,导致金融服务供给大增,引诱着黑客以及集团化羊毛党入侵,造成大量损失,引起企业以及市场的高度关注。
9月10日,主题为“五彩纷呈·街因有你”的铜板街金融科技集团五周年庆典活动在杭州举办,铜板街的合作伙伴梆梆金融、同盾科技、安存科技、小视科技、氪信等企业高管,围绕“大数据征信下的风险识别与反欺诈”的话题进行圆桌讨论,以与铜板街合作反欺诈及安全为案例,探究利用技术的手段,来阻挡黑客、欺诈人群,提高企业运营过程中“城门”的牢固程度。
互联网金融最难避免的是技术层面风险
主打金融科技企业安全服务的梆梆金服总裁梁宇举例指出, “据统计,2016年国内网络欺诈导致的损失接近4700亿,而老赖和黑产共同瓜分了这块大蛋糕。黑产作为隐藏在暗处的对手,对平台造成的资金损失则很难追讨。”
对于网络欺诈,主要提供人脸识别技术等人工智能技术高科技公司小视科技副总裁周守业认为,“欺诈有两个范畴,第一个是身份的欺诈,主观意义上的身份欺诈。第二个是相关行为的欺诈。”
梁宇进一步解释,“如果用安全技术来辨别欺诈,主要是基于特征和行为。特征主要指黑产惯用的类似于攻击框架、模拟器等黑产技术和工具;行为主要是指基于其应用操作行为分析黑产的异常动作,从而定位其欺诈手段。
“互联网金融风险中最难避免的问题不是来自于业务层面,而是来自于技术层面。但技术风险确实全球性的难题,因为病毒与漏洞没有国界与行业之分,很多科技欺诈分子以及羊毛党,就是利用这样的手段去获取利益。”梁宇强调。
跨行业联防联控非常重要
作为中性的技术,在一帮人专研欺诈的同时,还有一些人及企业正在研究如何更好的防范科技欺诈行为。
周守业指出,小视科技从“人脸”作为反欺诈策略的主要ID,基于人脸识别技术,提供贷前身份认证和人证比对服务。小视科技会对每张人脸进行特征向量提取,并打上相应申贷标签,识别用户多头借贷风险。
“目前黑市上兜售的个人信息和个人照片不难获得,骗贷者也可以按照要求剪辑动态视频对微表情活体识别进行攻击,新型的静默活体技术,能够准确高效识别出“以假充真”的诈骗手段,在无需用户微表情配合情况下进行活体识别,排除照片攻击的可能性。”周守业详细解释道。
此外,主攻互联网金融风控与反欺诈的同盾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SO 马骏驱认为,跨行业联防联控这个重要理念可以帮助众多客户解决风险管理问题。在风险识别和反欺诈领域,应该联合有优秀的人才围绕三个维度着手。第一是底层技术,通过区块链技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第二是打造数据生态圈,在数据方面,实现跨行业联防联控,关联信息,确保客户信息和资金安全;第三是人工智能应用,通过人工智能将训练模型做到最低,提炼模型之间共同点,建立更好的数据模型。
让数据应用更智能更有效
主要帮助金融机构完成个人信用评估授信的氪信创始人兼CEO朱明杰告诉大家,基于和国内最好的金融机构合作的经验,他发现,传统金融机构有大量的数据,但是使用的方法确是以前的旧规则,主要通过风控老司机的经验一点点进行把控,很有限且不稳定,而且存在道德和行为风险;氪信的做法是通过从AI技术切入,利用高危的模型捕捉欺诈的信号,真正实现机器复制人的能力,让风控专家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用在更广阔的没有经历到的客户和情况之上。
反欺诈之路漫长,无论是底层技术的提升,还是风控模型的调校,都是基于大量真实数据的基础之上。如果数据是假的,那么结果更错的离谱。
一站式提供电子数据保全解决方案的安存科技副总裁王新强表示,大数据发展至今,记录的特性及价值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关注。如果互联网上所有的行为,在原始数据产生的时候,通过科技手段,能够真实地被公立的第三方进行记录,最后得到司法的认可,就会为互联网用户的消费行为提供司法保障。目前,杭州已经成立了互联网法院,后面还会打造互联网法院的证据平台,他相信,电子存证技术的完善和推广,会让互联网金融行业在方便快捷之际更安全可靠。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苹果新智能门铃:带Face ID、自研W-Fi芯片,安全与科技完美结合
- 天马科技果链新身份:苹果HomePod供应商,LCD屏成本仅10美元,真实揭秘
- OpenAI GPT-5研发遭遇困境:成本高投入低,预期效果不尽人意
- 保时捷将重新评估电动汽车计划:销量下滑,市场挑战加剧
- 美团旗下微信社群团购业务年底停运,揭秘行业变局
- 李斌直言不讳:萤火虫三重奏大灯设计拒绝iPhone影响,彰显独特魅力
- 微软探索Xbox游戏掌机:第三方厂商洽谈,打造全新游戏设备,颠覆传统游戏体验
- 阿里巴巴非洲首站开业:摩洛哥市场新机遇,探索未来商业新模式
- 蔚来设计师回应萤火虫三眼大灯设计争议:不模仿苹果,坚持创新之路
- AI仿冒名人带货:消费者权益保护不能踩“雷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