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副所长钟华
2017年9月9日上午,软件定义卫星技术联盟成立大会在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顺利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主办,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以及北京九天微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办。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以及知名高校、商业航天、移动通信等行业的30家单位、50余位代表出席了联盟成立大会。
该技术联盟旨在共同打造一个面向卫星的开放、开源的平台级软件解决方案(称之为SPUTNIX),并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航天应用商店的建设,丰富商业航天的生态环境,为通过软件灵活定义或扩充卫星功能创造条件。联盟成员单位将在航天应用商店、航天大数据平台、智能测运控平台、软件定义卫星技术的在轨演示验证等技术领域展开紧密合作,共同推动卫星向软件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SPUTNIX系统在卫星行业所发挥的作用与Android系统在智能手机行业发挥的作用类似。卫星厂商可借助于SPUTNIX系统快速地设计、生产卫星。这种新型的可软件定义的卫星,通过软件上注、在轨发布APP等方式能够灵活改变、扩充或提升其功能。SPUTNIX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广大程序开发者均可为之开发APP,并让自己的软件飞入太空。普通大众借助智能手机就可以访问这些在轨运行APP,从而让卫星为自己服务。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赵军锁发言
SPUTNIX系统在卫星行业所发挥的作用与Android系统在智能手机行业发挥的作用类似。卫星厂商可借助于SPUTNIX系统快速地设计、生产卫星。这种新型的可软件定义的卫星,通过软件上注、在轨发布APP等方式能够灵活改变、扩充或提升其功能。SPUTNIX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广大程序开发者均可为之开发APP,并让自己的软件飞入太空。普通大众借助智能手机就可以访问这些在轨运行APP,从而让卫星为自己服务。
软件定义卫星技术联盟成立大会合影
软件定义卫星概念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商业卫星运营商眼中的“圣杯”。通过软件最大化、硬件最小化,有助于降低卫星的研发成本、缩短其研发周期。软件易于迭代和复用,通过更改、优化软件即可满足多种多样的应用场景和需求。
软件定义卫星技术解除了卫星软硬件之间的紧耦合关系,有助于卫星软件的独立演化,为提高卫星智能化程度、发展智能卫星提供了更多可能。
- 小米AI PC震撼来袭:99Wh超大电池加持,智能办公一触即达
- OpenAI员工质疑xAI:Grok 3基准测试结果误导性引发争议
- 特斯拉新款Model Y手册来袭,本月下旬交付,用车生活更省心!
- 巴菲特巨富财报揭秘:营收飙升3714亿美元,净利润却意外下滑,财富增长谜团待解
- 坦克400柴油版:回归实用主义,售价24.98万元起,不花哨的硬派越野车
- 优步CEO揭秘:马斯克拒绝合作无人出租车业务,背后真相究竟如何?
- 青岛消防新装备:机器狗,3.6小时不间断救援,实力演绎科技救援
- 王兴兴直言:国内教育体系陈旧,亟需改革
- 马斯克飞行汽车试飞:颠覆传统交通,200万飞行新时代?
- 俞敏洪反思教育弊端:传统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