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小巴展”,6月28日至7月1日,2017年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S 2017)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如期举办。从今年的展出内容来看,移动互联、物联网、智慧城市、智能终端、大数据等都是热门话题,但毫无疑问,最闪耀的明星要数5G;这个近年来都被热议的话题,在本届MWCS上呈现出一股“大风起兮云飞扬”之势,引产业各界为之倾倒、倾心,并付诸行动。
“势在人为”,这个幻化于“事在人为”(比喻事情的成功全在于人的努力)的本届MWCS的主题口号,非常贴切地将5G这个“势”和追逐5G的产业各界的“人”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毫无疑问,5G是一股大势,一个超级大风口,据IHS发布的5G经济报告显示,到2015年5G将为全球产出12.3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提供多达2200万工作岗位;从2020年5G规模商用到2035年,5G产业将助推全球GDP年平均增长0.2%。面对这样的大势,没有人敢掉以轻心,本届MWCS,来自全球的运营商、设备商、互联网企业、垂直行业厂商等齐聚一堂;而在展厅之外,各国政府及主管部门、信息及通信领域的行业组织,也在积极推动,共谋这个即将上演的大势。
势在人为,到底是时势造人,还是人造时势?产业链各界拥抱5G的最新姿势是怎样的? 5G时代的格局将怎么谱写……透过本届MWCS,我们或可窥知一二。
三大运营商齐发力,2020年正式商用5G
作为无线网络的建设者和提供方,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在本届MWCS展上齐刷刷亮出了5G的路线图。其中,中国移动计划在2018年开启5G试商用,到2020年实现正式商用;作为4G时代的获益者,中国联通也计划在2020年提供5G商用服务;而中国电信预计到2019年建成若干规模预商用网,2020年实现5G商用。
根据ITU和3GPP有关规划,全球5G标准将于2018年至2019年制定完成。根据规划,我国将在2019年启动5G网络建设,2020年内将正式商用。在正式商用到来之前,三家运营商在本届MWCS上分别展示了各自最新的进展。比如中国移动就分别联合华为和中兴在上海和广东两地展开5G外场测试,展示了5G在网络覆盖、吞吐量、移动性以及时延等方面的跃进式提升。又比如上海联通携手华为首次商用基于LampSite的虚拟4T4R,在保持现网2T2R硬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软件升级带来4G峰值速率体验和网络容量的大幅提升。这一“5G技术4G化”的举措,为室内“4G网络的5G化”提供了保障,也为迈向5G做下准备。
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黑科技”当属中国移动联合上汽集团和华为共同演示的5G远程驾驶。据极客网报道,该远程驾驶搭载在上汽集团自主研发的智能驾驶汽车iGS上,中国移动为该场景的实现提供了现网通信传输解决方案,华为提供了整合的5G车联网通信解决方案。在测试中,驾驶员通过MWCS展馆里的驾驶操控台,远程遥控30多公里之外的车辆。搭载在车辆上的摄像头,通过5G网络大带宽将多路高清视频实时传达到远程驾驶台,为驾驶员提供了240度的高清驾驶视角;而驾驶员对于车辆方向盘、油门和刹车的操控信号,通过5G网络的超低时延,瞬时传达到几十公里之外的无人驾驶车辆上。驾驶员仿佛置身车内,轻松准确的对车辆进行前进、加速、刹车、转弯等驾驶操作,满满都是电影大片里未来黑科技的感觉。
从运营商的动作种我们不难发现,面向5G这个下一代革命性的无线网络,三家都动作频频志在必得。尤其是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因在标准分化的4G时代多少有些吃亏,更是加紧了对统一标准的5G发起更快速的冲刺。特别是中国移动,其不仅着眼于人与人更快的连接,更在包括车联网在内的IoT领域提前展望和布局,势头凶猛。
势在人为=势在华为?设备商步调“大”同“小”异
运营商都如此积极了,站在它们背后的ICT设备商当然不得清闲,本届MWCS上,包括华为、爱立信、中兴、高通、NOKIA上海贝尔、大唐电信、H3C在内的厂商都展示了它们在5G方面的策略及进展;特别是在本土参与展出的华为、中兴、大唐等,更是呈上了丰富多彩的解决方案及应用。这其中尤以华为最为亮眼,其因展台布置别出心裁、展出内容先进全面以及展台人气居高不下,被不少人模仿展会主题“势在人为”造句戏称“势在华为”。
不过从笔者观察来看,华为自身反而较为冷静和节制,并不像一些在4G时代份额落后的设备商那样高调和激进。作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商和“云-管-端”布局最为完整的ICT解决方案提供商,华为在5G各环节的技术和能力储备处于业界领先已成共识,就在本届MWCS开幕前的几日,华为还在北京怀柔外场完成基于5G真实网络环境的业务验证,各项指标数据均创下业界新高。不过在本此次展会上,华为在引领5G牵引未来的同时,也把相当一部分精力放在了对运营商4G现网的持续演进和价值挖掘上,“最大化网络价值”成为其明确的态度。
在大会主旨演讲及各分论坛,华为强调要务实创新不等待,其中华为无线产品线总裁邓泰华指出:“通过应用创新技术持续提升当前4G网络竞争力,应对4G流量增长,在5G来之前持续提升网络质量和用户体验,面向5G目标网提前做好准备。”就在本届MWCS期间,来自全球的运营商、终端、芯片等产业伙伴共同发起倡议《加速4.5G网络演进及产业发展,共建迈向5G之路》,旨在全面推动4x4MIMO、VoLTE、NB-IoT等端到端产业的加速发展,为迈向5G铺平道路。
有趣的是,可能在一些人眼中与华为5G竞争冲突较大的高通,对2020年才规模商用的5G也表现出类似的态度,其展出内容也不唯高大上的5G,另从其“继往开来,行胜于言”的口号可看出端倪。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夫·莫伦科在演讲中也称,强大的LTE技术是通向5G之路的重要基础,高通将利用 LTE Advanced Pro 进一步改进 LTE 连接性。
可见,作为协助运营商演进网络的重要推手,设备商在面对5G这么一个意义重大的变革时,尽管因自身境况不同表现出一些“轻重缓急”的小差异,但大的方向是一致的,就是持续推动现网演进,积极迎接5G到来。
垂直行业积极参与,只因5G魅力太大
除了运营商和设备商表现积极外,面向5G还有一个别样的现象,那便是诸如汽车、工业控制、硬件制造等“圈外”垂直行业的领导厂商们也加入进来“凑热闹”,这在以往的2G、3G和4G时代是不多见的(过往几乎都是运营商建什么它们便用什么)。“5G将带来万物互联下的全行业数字化,开启一个全新的智能时代,深刻的改变社会和生活。”谈及这一现象,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总裁邓泰华如是描述。华为5G产品线总裁杨超斌进一步指出,“5G不仅关注人与人之间的通信,还将网络延伸到物的连接。未来的5G网络能提供相当于4G网络100倍的数据传输速率,也能缩短近5倍的网络时延,提供毫秒级的可保障高度可靠性的连接,并在单位面积内提供数百倍于4G的连接能力。这些都将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在3G和4G支撑起来的当前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单是挖掘人与人、人与信息以及人与服务的人的层面的连接,在中国就成就了BAT这样的巨无霸企业,以及一大批欣欣向荣的互联网经济体,试想如果扩展到万物连接(2025年物的连接将达900亿),5G将催生一个多么大的市场蛋糕!在本届MWCS上,5G除了在上述运营商与设备商合作展出的车联网、NB-IoT等领域施展魅力外,更多的用武之地还在产业各方的协同探索和孕育中。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华为牵头成立的Wireless X Labs,这个已汇聚来自智能制造、汽车制造、无人机、数据与人工智能等领域180多家产业伙伴的开放行业组织,将探索面向无线网络演进(特别是5G)的未来移动应用场景,推动商业和技术创新,建设开放的生态系统。
本次MWCS上,部分来自Wireless X Labs的联合创新结果也让人眼前一亮,比如人工智能导盲头盔取代导盲犬,为盲人提供出行和购物帮助;无线联网的自动导引运输车(AGV)将物料从仓储点送至指定工位;利用5G低时延的优势,无线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控制下的机械手臂可以让各工位工作随时切换,发挥柔性制造的最大效率;联网无人机用于人脸识别和巡检,助力平安城市,等等。总之,面对5G的巨大可能性,垂直行业的创见者们不敢有丝毫放松,很早便参与到这场将会对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革命性影响的大势中。
总结:
除了运营商、设备商和行业用户的积极推动与参与外,行业标准组织和政府主管部门也在不遗余力地推进无线网络演进,迎接5G到来。当前,5G协议标准化正在加速并取得重要的进展,全球统一标准正渐行渐近。3GPP第一个版本R15将于2018年6月完成,主要聚焦eMBB(增强移动宽带)场景;第二个版本R16将于2019年12月完成,满足ITU定义的全部场景需求。世界各国的政府主管部门也都敲定了要在2020年前后实现5G商用的时间表。这意味着,在未来两三年的时间里,5G将真真切切来到我们身边,带来我们可见和不可见的巨大变化。
从今年MWCS展会期间透露出来的消息来看,因4G时代处境不同,运营商和设备商们拥抱5G的姿势也许有异,但顺势而为的大趋势是一致的,鲜有出现不作为或消极等待的声音——这与前两年业界看5G的时候有了长足的进步,也不同于2G到3G、3G到4G时争议经久不息的景象。无线网络变革的历史已经一次次表明,每一次演进可能都有个体的赢家和输家,但整个无线市场的经济价值是在急速增大的。可预见,5G因从人与人连接拓展到了万物互联的大连接,将创造更大的增量市场,而这个市场容得下产业链各界的玩家!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