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努力,中国互联网的流量都要被腾讯吸没了。
Mary Meeker最新一份《互联网趋势》报告中指出,截至2017年4月,中国移动互联网产品使用时长的大约60%都被腾讯系的产品所占据,其中微信、QQ两大社交产品占用时长超过30%,剩下的腾讯游戏、视频、新闻等产品均依赖微信和QQ获得了充足的流量供给。
至于阿里和百度旗下所有产品——还要再把近年来抢占流量势头凶猛的今日头条算上——它们一共才抢占了17%的使用时长。
腾讯已经证明了社交关系可以转化为源源不断的流量,而手握流量的玩家都在为如何反过来将流量转化为社交关系而焦虑。
流量优势不稳,百度遭遇夹击
PC互联网时代为我们留下了BAT三足鼎立的基本格局。百度、阿里和腾讯各自以搜索流量、电商交易和社交关系起家,并以此为“护城河”分而治之。这些核心优势同时也被用来为各自的新业务“输血”。
三巨头在流量、电商和社交的“边境线”上互有攻守,但在PC互联网时代,它们的力量还是很均衡的。重要的是,它们似乎都在进入对方领域的尝试中受挫。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事情开始起了显著的变化。腾讯曾经历搜索部门“搜搜”黯然解散的历史,却通过腾讯网和微信公众平台,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阿里通过控制微博拥有了一个全民社交网络,而钉钉又开辟了企业社交的新战场。基于优酷土豆、文学、音乐等建立的内容库也圈走了很大一部分流量和在线时长。
更值得注意的是,坚持不站队巨头的今日头条,如今有了在流量一极取代百度的趋势;百度今年初最近一次转型,也被公认为是针对头条而来。
头条的崛起也让腾讯的内容部门颇为头痛,有消息说腾讯在几大门户当中终于要最后一个取消频道制,全面“今日头条”化,用对手的办法迎击对手。
前后夹击之下,以搜索流量为“护城河”的百度,在BAT当中最先显出疲态。
在“流量转社交”这条道路上,百度一度非常接近成功。百度贴吧、知道和百科作为知识搜索的“三驾马车”,建立了初步的内容生态,远比同期开展的电商和O2O业务要成功。但是在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百度贴吧却没能保持领先,反而一步步陷入混乱和困境。
百度贴吧的探索与纠结
百度贴吧于2003年11月推出,无需注册、用法简单、服务稳定:这是当年百度“简单可依赖”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时值中国互联网的少年时期,面对网上的“内容荒”,贴吧连接起了在各领域有专长的新晋网民,为中国互联网贡献了海量优质的UGC内容。
贴吧迅速成为百度最大的社交入口,用户被贴吧积累的内容和资源吸引进来,形成了用户自组织的良好氛围。然而,贴吧此后的社交尝试偏离了方向。
贴吧在设计之初,就确定了无需注册的方针,这本来是为了降低创作成本。但不强制注册就难以形成完善的用户体系,很多好内容的背后只留下一个IP地址;即使有登录,受制于不完善的用户身份系统,其留下的足迹也很模糊,甚至于在一个贴吧积累的经验值,不能移植到另一个贴吧去。
用户系统不完善,用户就难以在贴吧内持续停留,类似QQ会员体系的增值服务就无法在贴吧奏效。留给贴吧的变现方式只剩下广告一种,加速变现的压力直接导致贴吧“饮鸩止渴”,伤害内容质量,剥削存量用户。
去年“血友病”贴吧被卖导致的公关危机,和今年初公然“给吧主设立KPI”的笑话,是贴吧衰落的两个标志性事件。贴吧曾经寄托了百度将流量优势转化为社交关系的厚望,却因为产品设置的先天不足,阴差阳错的到了今天的境地。
百度知道和百科跟贴吧共享一位创始产品经理(李明远),有些问题也被继承了过去。产品各自孤立,用户系统和激励机制不完善,商业模式不清晰是这些产品的通病。
新来者怎样汲取教训?
从2016年开始,今日头条加速挤占百度系产品享有的“国民总时间”。在产品使用时长上的此消彼长,也说明了在BAT当中,今日头条和百度的相似程度是最高的;理论上,头条可以完美的取代百度在国内互联网的位置和作用。
因此,将流量转化为社交关系的老问题,今日头条也迟早会碰上。而从公开动作看,头条对此已有准备。
2017年,头条推出问答、微头条、UGC视频(抖音、火山)等新产品,从三个方向探索如何形成社交关系。
由于短视频的竞争态势所迫,火山小视频和抖音从一开始就是独立存在的产品。而形式上类似微博的“微头条”和类似知乎的“头条问答”则一直在头条主App中生长,直到上个月,以头条问答为基础的App“悟空问答”才独立上架应用商店。
被公认为对标知乎的“悟空问答”,有些地方也会让人想到百度知道。悟空问答的讨论话题不算“高冷”,往往更偏重大众话题,参与者更多样广泛。部分知乎用户以前就曾揶揄百度知道的问答不够专业,“知识”浓度不高。
但是,头条的问答产品显然从百度此前的失败中汲取了一些教训。“头条号”是一个统一的用户体系,用户通过微头条、问答、头条号文章发布等方式贡献的内容,显示在一个完整的时间线上,并且可以互相推荐,让贡献者的人格凸显出来。这种社交资产的积累便于产生大小“V”,有效增加专业用户的活跃度。
流量转社交,没有规律可循
流量转社交这条路到底有没有可能走通,仍然是一个不确定性极大的问题。至少目前,在中国互联网市场上,可以观察到的成功案例一则很少,二则很小。
似乎蚂蚁森林可以当作一个例子——这款特殊的“游戏”将虚拟奖励和现实生活的操作结合起来,让很多人在支付宝里多停留了很久。此前支付宝疯了一样的做社交,甚至像素级复制了微信对话框都没能如愿,却让这个“无心插柳”的插曲有了成效。这只能说明其中并没有什么规律可循。
不断流动的流量,要求产品最好“用完即走”。而社交属性却要沉淀用户的关系网络,形成对平台的强依赖。微博CEO王高飞曾说,“中国的手机用户普遍会在12个月左右换一次手机,纯信息流产品多半需要重新获取一遍用户。”而微信(也包括微博)根本不担心这个问题。
只要用户粘在了一个应用里,这应用就始终有野心转化为一个全能浏览器,甚至小“操作系统”,满足用户几乎所有的需求,成为一座只进不出的堰塞湖。只用短短3年,微信支付就跟支付宝分庭抗礼,几乎完全攻陷此前被认为是阿里最坚实的城墙。
没人希望看到这种偷袭在自己身上重演。微信刚上线的“搜一搜”和“看一看”分明在警告百度、头条和其它处于类似境地的企业——不管想什么办法,一定要抓紧时间了。
理论上,头条问答等今日头条的社交向产品,已经充分考虑到了过往的经验教训,但这不意味着头条就能躺着打赢这场硬仗,只能说现阶段它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一家。如果它能成功,我们就又可以看一出波澜壮阔的大戏了。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GitLab将告别中国区用户:是时候选择新的“极狐”或保护账号了
- 苹果明年推至少22款新品,阿里非洲首站启动,科技新品盛宴拉开帷幕
- SUSE预测:未来私有AI平台崛起,让我们共同见证AI的未来
- AI伴侣“小奇”:奇富科技重塑金融服务体验的探索之作
- 揭秘软银孙正义神秘芯片计划:打造超越NVIDIA的未来科技新星
- 大模型创企星辰资本获数亿融资,腾讯启明等巨头入局,人工智能新篇章开启
- 大模型独角兽阶跃星辰融资新动态:数亿美金B轮,揭秘星辰未来之路
- 哪吒汽车创始人资金遭冻结,1986万元股权风波引关注
- 本田与日产酝酿合并:明年6月敲定协议,新公司社长待本田推荐
- 金融大模型新突破:百川智能Baichuan4-Finance引领行业,准确率领先GPT-4近20%,变革金融业未来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