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7%受访者认为是登记信息的组织没能保护好客户个人信息导致信息泄露
日前,西安警方侦破了一起特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查获的非法售卖个人信息有上亿条次,数量令人震惊。这些个人信息主要包括陕西省内上千个住宅小区业主的个人资料,西安市高档轿车车主资料以及西安市企业法人信息。
个人信息非法泄露已成社会公害。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受访者指出个人信息泄露最严重的领域是互联网(68.3%)和房地产(51.6%),78.7%的受访者认为个人信息泄露的原因是登记信息的组织没能保护好客户个人信息,59.4%的受访者希望曝光更多违法窃取用户信息的案例。
受访者中,00后占0.5%,90后占18.4%,80后占54.3%,70后占19.5%,60后占6.0%,50后占1.1%。
38.2%受访者经常接到骚扰电话
赵静(化名)在北京工作8年了,从事销售工作的她每天电话短信不断,其中有不少是不具名的骚扰电话。“干我们这行需要的就是人脉和资源,之前到处发名片,现在是加微信,还在网站上留信息,这些都造成了个人信息的泄露”。赵静表示,自己会留下个人信息的地方一般是在网络上,包括网购、App注册等,姓名、生日、家庭住址、身份证号都有涉及。黄瑾今年24岁,来自山东东营,热爱购物的她最经常留下个人信息的地方是各大品牌商店。“我刚在一家服装店登记了会员,留下了姓名、手机号和生日。”在黄瑾看来,品牌专卖店留下客人的个人信息,主要是为了留住客源,提供更好的服务。“加入会员会有一些优惠,还会经常发短信提醒打折活动,到了生日月有的店还会提供额外福利。导购员都特别热情,很有鼓动性,所以自己很难拒绝,也不会过多考虑信息泄露的问题”。
调查显示,受访者最经常留下个人信息的情况是网上购物(76.0%),其他还包括:网站或手机App账号注册(65.7%)、去银行办理业务(56.8%)、联系房地产开发商或中介(42.8%)、联系物业(37.4%)、学校或单位统计信息(35.1%)、去4S店(26.2%)和线下推广登记(17.3%)等。
在信息类别方面,姓名(79.6%)、电话号码(78.8%)和性别(71.5%)是受访者最容易留下的三类信息。其他还包括出生年月(65.0%)、家庭住址(47.1%)、电子邮箱(36.0%)和家庭构成(14.2%)等。
进一步调查显示,对于所留信息真实度,55.0%的受访者选择看情况,有必要的会如实填写,39.1%的受访者一般都会如实填写,4.3%的受访者一般不如实填写,1.6%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黄瑾和身边的朋友经常收到卖保险、车险的邮件、短信。“我有朋友刚买了房子,装修公司的电话就打来了,刚买了车,卖车险的就开始推销了,各种短信、邮件不胜其烦。看到陌生电话不接怕耽误事儿,接了有时候就是推销或诈骗的。年轻人警惕性比较高,但有些老人或孩子就会因此被骗”。
调查显示,38.2%的受访者经常接到骚扰电话,54.8%的受访者偶尔会接到,6.0%的受访者从未接到过。对于骚扰电话,94.5%的受访者表示反感,其中50.5%的受访者非常反感,认为这对个人安全和生活都是很大的威胁。
59.4%受访者希望曝光更多违法窃取用户信息案例
黄瑾认为,自己的信息大都是在网上泄露的。“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只要你使用了某个软件或者曾留下过个人信息,其他方面的消息也会被查到。我看新闻才知道,原来现在只要一个手机号,就能准确定位你的位置,太可怕了”。
调查中,登记信息的组织没能保护好客户个人信息(78.7%)被受访者视为个人信息泄露的最大原因,53.5%的受访者认为原因在于有专门的组织倒卖个人信息,38.5%的受访者认为个人没注意保护信息也是一大原因。
“我之前不太注意,都特别老实地填写,后来朋友因为网络交易有了财产损失,我才意识到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赵静刚开始很奇怪,为什么各个行业都能有自己的手机号,有一次接到一个推销电话,对方把自己的情况说得很清楚,她才意识到自己登记的个人信息并没有得到保护,反而被当作赚钱的工具肆意贩卖了。
调查中,43.9%的受访者非常注意个人信息保护,有关个人信息的事都很谨慎,49.9%的受访者坦言对个人信息保护会适当注意,4.6%的受访者对此抱无所谓的态度,认为信息泄露不会有什么影响。在受访者看来,个人信息泄露最严重的领域是互联网(68.3%),其次是房地产行业(51.6%)。其他依次是:教育培训(34.8%)、快递(33.5%)、物业(32.7%)、服务(27.6%)、金融(25.9%)、旅游(23.2%)、医疗(22.4%)和汽车(22.3%)等。
“我觉得,顾客在商家这里登记个人信息是一种信任,如果用顾客的个人信息来赚钱,是非常不道德的。”黄瑾现在越来越注意个人信息保护了。“商场里有些扫码领奖品活动,我一般不会参加。收到快递后我会把快递单撕碎,因为快递上家庭地址很详细,前段时间听说有人从快递袋上收集信息,然后倒卖”。
赵静认为,现在信息泄露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人们再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也是防不胜防,骚扰电话、短信、邮件没有变少,花样还越来越多了”。但这不能成为信息泄露泛滥的理由,老百姓表面上见怪不怪,实际上对此很无奈,国家的管控十分重要。“西安特大信息泄露案被侦破,是一个好的开始,希望管控的力度能够遏制信息泄露”。
黄瑾也认为,公民需要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但有些信息的填写是无法避免的,“比如买房买车,医院的就诊记录,个人信息都要填写得非常详细,所以还是希望国家加强对非法泄露个人信息行为的打击力度,有效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
保护个人信息,59.4%的受访者希望曝光更多违法窃取用户信息的案例,57.4%的受访者呼吁严厉追查处罚买卖个人信息的行为,56.8%的受访者期待细化个人信息采集和保护的法律法规,54.0%的受访者呼吁用户自身注意个人信息保护,46.2%的受访者认为涉嫌泄露个人信息的一方应承担举证责任,31.8%的受访者建议对掌握个人信息的组织机构加强监管。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央国企采购管理升级,合合信息旗下启信慧眼以科技破局难点
- Apache Struts重大漏洞被黑客利用,远程代码执行风险加剧
- Crunchbase:2024年AI网络安全行业风险投资超过26亿美元
- 调查报告:AI与云重塑IT格局,77%的IT领导者视网络安全为首要挑战
- 长江存储发布声明:从无“借壳上市”意愿
- 泛微·数智大脑Xiaoe.AI正式发布,千人现场体验数智化运营场景
- IDC:2024年第三季度北美IT分销商收入增长至202亿美元
- AI成为双刃剑!凯捷调查:97%组织遭遇过GenAI漏洞攻击
- openEuler开源五年树立新里程碑,累计装机量突破1000万
- 创想 华彩新程!2024柯尼卡美能达媒体沟通会焕新增长之道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