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杨丽
最近业内一直在盛传 SaaS 即将迎来整合并购时代,但著名投资人 Villi Iltchev 却在今年 5 月提到,SaaS 领域企业整合并购还并未发生,而且这一趋势还需要等上一些时日。
上篇:
在他看来,自从 Marc Benioff 成立了 Salesforce,并提出了「No software」的口号之后,软件行业已经走过了悠长岁月。正是这个简单的想法创造了一股新的力量,从此颠覆了整个软件行业的格局。通过将应用程序搬上云端,企业软件也不再是奢侈品,不同规模的企业机构都能雨露均霑,即便是最小的创业公司也能应用一套强大的工具,而在 10 年前,这简是一种奢望。
不过,这也同样意味着:现在 SaaS 行业竞争激烈,新进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同时,很多优秀的公司也得到投资人的鼎力支持。
虽然很多人都认为 SaaS 生态系统终将迎来整合时代。但从目前来看这种迹象并不明显,在软件行业过去的岁月里,并购跑马圈地已成为家常便饭,在近几年开始趋于平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一是 SaaS 公司估值过高,二是收购者开始扎堆出现。
回望 2000 年前后,软件市场迎来了整合并购的高峰期,而一些财大气粗的厂商正是通过不断的大鱼吃小鱼,背靠自已强大的渠道和伙伴资源成就了今天软件行业的巨头地位。通过收购省去了大量研发投入的成本。例如,Oracle 收购人力资源公司 PeopleSoft 之后,并未在科研技术上花费很多。
另外,本地化部署尚无法帮助客户获得成功。如果你想买一套 ERP 系统,你会直接从供应商购买软件许可,并与系统集成商如 CSC 或埃森哲合作,根据个人需求定制、集成、部署和管理应用程序。
因此,收购 SaaS 厂商带来潜增收入将成为未来时期的战略目标。
不过,企业却很难获得 SaaS 软件战略性收入产生的价值。一是收购后本地部署在 SaaS 模式下行不通,二是很难将一套 SaaS 解决方案进行扩展。结果,任何一个收购者都会面临着以下几个重大挑战:
1. 如何支持和扩展多种云。管理和扩展一种云端应用程序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而在不同的数据中心或地理位置,不同的技术堆栈上管理多种云,就算是最为老练的工程师和运营团队也会认为挑战不小。这种模式并没有带来成本的降低。相反,管理多种云导致了极大的能效浪费。
2. SaaS 供应商担负着客户成功的责任。一旦你收购了一家 SaaS 公司,那么客户必定会管你要新的解决方案。他们还会要求与你现有的软件系统能进行良好的无缝集成。如果你无法在新的产品中进行足够的投入,并保证客户良好的体验,那么客户流失就不可避免。
3.SaaS 分销模式有时并不管用。要知道,经销商一般没什么作用,你还是得依靠自己的地面直销团队。
4.销售生产力也没有得到提高。靠销售人员销售 SaaS 产品和销售传统软件并不会导致销售生产力的提升。情况往往是:销售人员手中的产品变了,但综合生产力却仍旧没有提高。
因此,在 Villi Iltchev 看来,在未来几年并购并不会成为一种浪潮席卷而来,而大型软件公司也不会雄心勃勃地开启整合战略。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公司才会在资本市场活跃起来,受到投资人的关注。这些公司专注于服务中大型企业,每年以超过 40% 的速度增长,并可快速赚得 1 亿美元的收入。而增速在 30% 收入在 2000 万到 1 亿美元之间的 SaaS 公司则不会有上市的机会,更别提还能被收购。因为,这些公司赚不到钱,在市场上也不够活跃,更无法让投资人看到价值空间。
不过,大型收购不会到来并不意味着策略性的小规模收购不会出现。小规模的收购能够帮助企业弥补产品上的不足,并将核心技术和人才收至麾下。
另外,还有一个极端是未来几年大型 SaaS 公司也会被收购。如果企业必须走这条路,那么应该至少让这次收购有价值,这样的策略才有效果。如 SAP 就集中收购了包括 SuccessFactor,Ariba 和 Concur 等大型厂商。
下篇:
以上是 5 个月前 Villi Iltchev 的观点,他认为,由于 SaaS 市场流动性不足,投资环境不容乐观,收购者同样还会遭遇种种挑战,因此,SaaS 整合将持续存在,但整合的方式却有所不同。
同样,红点投资人 Tomasz Tunguz 也从另一个角度对未来 SaaS 行业是否会出现整合进行了探讨。
Tomasz Tunguz 提到,在过去的 3 年里,销售和营销领域的解决方案供应商从 500 家猛增至 3000 多家。那么,行业快速扩张的时代是否已经结束?软件供应商还在犹豫:是提供套件产品(software suites)、工具合集(collection of different tools),还是提供最佳的单点解决方案(point solution)?
他还质疑:未来这种破碎的生态是最佳模式吗?OKat 的报告 Businesses at Work 2016 中指出,多数企业或多或少为 10 至 15 个企业应用付费,这部分通常由 IT 部门进行采购。
Netskope 的云计算报告中分析道:平均每家企业会使用 613 款云应用程序,这个数字相比 2015 年翻了一番。此外,超过 20% 的受访企业使用超过了 1000 款 app。CEB 还发现超过 30% 的 IT 采购是从企业员工开始的。
那么,这种情况会持续下去吗?未来,这种 IT 采购是长期趋势,其改变了从 CIO 们到企业决策人的 IT 采购方案。因为,这种新的单点解决方案能围绕企业决策者提供差异化服务。
只要差异化继续存在,那么碎片化的生态也就持续出现。因为,营销人员会使用最佳营销自动化解决方案达到获客和业绩的目的,而他们是不会轻易放弃使用手中的软件。
但是这种正在扩张的单点解决方案确实存在某些问题:
一是,计费。企业无法精确了解在软件上花了多少费用,在采购决策上又有多大程度的分歧。
二是,将上千个不同软件进行集成,其难度系数很高。API 当然可以解决数据迁移中的某些问题,但是绝对无法消除所有问题。
三是,企业无法培训新员工或整个团队短时间内运用大量软件。
四是,如果出现问题,想要找解决人员时,不知道该找谁。
因此,单点解决方案带来的优势也必须超过其成本才有前景。在过去的 10 年里,也就是 SaaS 崛起的头 10 年里,创业公司在分销、设计、技术上独具优势,甚至还开拓了新的场景。换言之,只有持续创新的创业公司才能继续繁荣下去。
不过,还有些领域已经十分成熟,但企业还在打价格战,而且新进者不断闯入,风投案例的激增无疑也加剧了同行业的竞争。
但是,如果企业打价格战,成本就是无法忽略的一个问题。因此,企业需要在服务,而非产品、获客、技术甚至是场景的创建上展开角逐。换言之,套件产品将继续发展,走商品化是必然趋势。此外,只有资源整合能力更强的企业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这些企业还能将捆绑在商品上的潜量价值激发出来。他们卖给客户产品套件,提供单一采购过程和客户体验,并实现产品无缝衔接。
截止目前,已有超过 30 起十亿美金级别的收购案例。未来,越来越多的大型公司会将软件整合到自己原有产品中。如果没有差异化竞争和技术门槛,这个方法论可能更为奏效。同时,成功的初创公司将继续在技术、执行速度和分销模式上保持竞争优势。
由上可以看出,Tomasz Tunguz 认为单点解决方案存在某些问题无法保证企业长足发展,而套件产品则必须走商业化才能有未来。那么究竟什么的产品才能脱颖而出呢?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Crunchbase:2024年AI网络安全行业风险投资超过26亿美元
- 调查报告:AI与云重塑IT格局,77%的IT领导者视网络安全为首要挑战
- 长江存储发布声明:从无“借壳上市”意愿
- 泛微·数智大脑Xiaoe.AI正式发布,千人现场体验数智化运营场景
- IDC:2024年第三季度北美IT分销商收入增长至202亿美元
- AI成为双刃剑!凯捷调查:97%组织遭遇过GenAI漏洞攻击
- openEuler开源五年树立新里程碑,累计装机量突破1000万
- 创想 华彩新程!2024柯尼卡美能达媒体沟通会焕新增长之道
- 操作系统大会2024即将在京召开,见证openEuler发展新里程
- Gartner:AI引领欧洲IT支出激增,2025年将支出1.28万亿美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