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质生产力”的概念被提出以来,其已经迅速成为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指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当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以帮助我国抓住产业转型的战略机遇,从而形成现代化的产业体系,进而构筑国家竞争的新优势。
新质生产力是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引致的生产力跃迁。近年来,以AI、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数字技术的一系列革命性突破,引发了传统生产要素以及以数据为代表的新生产要素的融合与创新配置。智能化驱动从“量变”转为 “质变”,实现了数智生产力的跃迁。
抢抓大模型战略机遇,加速智能化进程
新质生产力由创新主导,人工智能则是推动创新的核心数字能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进一步突出了人工智能在科技生态中的核心位置,而大模型技术则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正在引领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
中国拥有千行万业的业务场景,也拥有全球最大的软件创新人群,在AI领域最有机会实现全球领先。因此,面对人工智能,尤其是面对大模型的战略机遇,我们应当发挥优势,加强大模型与行业场景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新兴的应用场景与商业模式,同时夯实算力底座,完善工具链、开发平台等相关产业链,为大模型提供稳定、高效、安全可靠的基础设施平台。
华为一直坚持“AI for Industries”,于业界率先推出华为云Stack大模型混合云,提供算力平台、云服务、开发套件和专业服务等业界最完整的AI生产链,并携手多家头部客户共同探索企业研发、生产、消费等全流程面临的复杂难题。
华为混合云总裁、主机上云军团CEO 尚海峰
2022年初起,华为与山东能源集团一起成立联合创新中心,成功搭建了煤炭行业全球首个矿山大模型“盘古矿山大模型”,目前已在煤矿领域9个专业40多个场景开展应用实践,推进了人工智能大规模“下井”。
今年1月,华为又与鄂尔多斯市创新投资集团共同打造的基于工业AI大模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式发布。该平台是集AI算力、矿山行业AI大模型、AI算法模型开发平台、应用开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等创新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行业“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能较好地解决当前AI“作坊式”开发门槛高、周期长等制约行业AI推广应用的难题。按照规划,3年内平台将实现超过100家伙伴入驻,服务企业超过260家,创新应用突破300个。
鄂尔多斯市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式发布
数据要素可信流通,充分释放数据价值
新质生产力的新生产要素范畴不仅包括传统生产要素的“质量升级”,更重要的是以数据要素为代表的新生产要素的嵌入和融合。数据要素通过自身作用及与其他生产要素融合发生作用,并渗透在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等社会生产过程,将发挥出数据乘数效应,显著地催生新质劳动资料、孕育新质劳动对象、创造新质劳动力,进而推动新质生产力涌现。
当前,数据要素发展面临着政策法规不完善、技术保障不完备、数据权属不清、缺乏实践参考等问题。国家数据局的揭牌、各省市数据局雨后春笋般成立,以及“数据二十条”、《“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等政策的发布,在数据确权、数据资产、市场培育、合规监管等方面做出了强有力的规范。可以预见,在国家数据局指导下,政、产、学、研将携手创新,从技术、路径、生态等方面加速实现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
作为一家全球性企业,华为拥有18年数据治理的经验,同时也持续在数据空间建设领域开展探索,帮助内外部数据跨主体可控交换、高效连接、协同创新。华为基于自身实践经验联合生态伙伴共同打造的政务数据要素流通方案,将助力数据要素可信流通的场景创新。
在上海,华为与上海数据集团联合打造了城市级数据空间基础设施——“天机・智信”平台,能够实现公共数据与行业数据、企业数据等不同数据之间的有效整合,提供高质量数据资源,为普惠金融、跨境贸易、医疗健康等场景创新提效,充分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双方也对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并结合对国外数据空间和国内数据要素发展现状的洞察分析,联合编制《城市数据空间CDS白皮书》,希望能带动行业内外共同探讨城市数据空间应用并形成共识。
上海数据集团与华为联合发布《城市数据空间CDS白皮书》
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加速产业深度升级
新质生产力的“新”,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对传统产业进行推陈出新、更新换代,使之重新焕发新的生产活力。我国传统产业体量庞大,在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直接关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局,意义重大。加快发展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智能制造,促进传统产业的数智化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将是提高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落脚点和突破口。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工业互联网已全面融入国内49个国民经济大类,覆盖所有41个工业大类,正式进入规模化发展期。但是我们也要正视,工业互联网建设目前还存在数据采集处理难、工业软件开发门槛高、周期长等挑战。未来,应在推进工业数据价值化,实现工业数据的高效采集、融合打通、价值挖掘和合规使用上发力;同时深化工业智能化应用,实现从单点应用、局部优化、业务贯通到协同发展的智能化升级;此外加大工业软件云化,解决软件开发门槛高、周期长,且异构集成成本高昂等问题。
华为云推出以混合云和大模型为核心的工业互联网参考架构,提供工业云边协同、工业数据采集、工业数据融合、工业智能中枢和工业应用开发5大核心能力,可灵活组合满足复杂场景的差异化需求,提供从数据采集到智能化应用的全链路能力。
长安汽车正在建设的渝北新工厂定位为长安制造数字化转型的排头兵,新工厂基于工业互联网理念重构了智慧工厂的技术框架,依托华为云Stack打造集团+工厂的云边端协同架构,赋能工厂智能化应用,推动长安汽车率先驶入智造快车道。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质生产力强调数字技术的革命性创新,而不是一般渐进性创新,因而对于数字技术的自立自强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国在某些数字技术领域已处于“并跑”甚至“领跑”的状态,但在核心技术领域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核心软件方面自主创新比例普遍不高。加快推进核心系统升级改造,实现自主化、可持续化已成为各行业共识。
金融行业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以银行为例,核心系统承载了银行存款、贷款、清算核算等核心业务。过去,其主要依托主机采用集中式架构进行建设,如今已不能满足金融行业数智化以及新形势下金融科技的发展要求,核心系统转型势在必行。因此,迫切需要产业界紧密携手合作,从而突破核心技术,构建创新技术生态。
华为基于三十多年ICT技术积累并携手伙伴共同绘制出主机上云“1+3+N”蓝图,包括:1个“实施工艺”、3大“场景化方案”和N个“生态伙伴”。在蓝图牵引下,华为联合伙伴共同打造主机上云解决方案,围绕云硬协同新基座、实施工艺新标准、场景基线新方案,为全行业提供覆盖全场景的主机升级改造方案,加速主机系统向现代化迈进。
例如,中信银行基于华为云Stack构建以云原生为核心的全栈云,实现关键业务上云,同时采用GaussDB(DWS)承载数据分析核心系统云化,集市供数时间平均提前4小时,构筑了更为成熟的数字化生态业务,为客户提供更温暖的财富服务。
现代化应用生产线,加速软件自主创新
在数字时代,软件产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在催生新的科技成果、新的生产工具、新的生产方式等方面,既有桥梁纽带的联动作用,更有迭代升级的驱动作用,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当前,软件已成为全球新一轮竞争的“制高点”,国家明确提出优先发展信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软件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云原生、AI、低代码、开源等技术的赋能下,软件产业正加速创新发展,软件产品从嵌入智能走向原生智能,软件生产向智能化、自动化、平台化、云原生化演进;软件开发从工具型、套件式应用系统,跃升为集合工具、资源、应用、业务、数据等为一体的多元服务群;此外开源开放、联合创新,加速软件自主创新发展进程也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华为云Stack现代化应用生产线提供从云原生基础设施,到应用开发态、运行态、运维态的应用全生命周期云上服务,通过全场景供应保障、全流程效率提升、全方位经验复制加速政企应用现代化进程。海舟公司基于华为云Stack提供的CodeArts构建工业软件研发平台,通过结构化流程和契约化研发确保交付零偏差,实现千人高效协作,打造大型工业领域原创技术“策源地”。
从纸面概念到春华秋实,从无人问津到壮丽转变,每一次的创新突破都必将走过曲折而漫长的历程。在前行的道路上,华为将聚焦自己所擅长的产品和技术领域,持续深耕,同时聚合众智,与政企客户、伙伴、开发者携手探索未来无限可能,加速全面智能化,跃升数智生产力。
(本文作者:华为混合云总裁、主机上云军团CEO 尚海峰)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AI成为双刃剑!凯捷调查:97%组织遭遇过GenAI漏洞攻击
- openEuler开源五年树立新里程碑,累计装机量突破1000万
- 创想 华彩新程!2024柯尼卡美能达媒体沟通会焕新增长之道
- 操作系统大会2024即将在京召开,见证openEuler发展新里程
- Gartner:AI引领欧洲IT支出激增,2025年将支出1.28万亿美元
- IDC:中国数字化转型支出五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5.6% 高于全球整体增速
- 2028年中国数字化转型总体市场规模将超7300亿美元
- 诺基亚源代码疑遭黑客IntelBroker盗窃,公司确认已展开调查
- 携手SUSE,共驭变革之风:踏上共创数字未来之旅
- Gartner:预计2025年全球IT支出达到5.74万亿美元 同比增长9.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