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 分析师 丁兆增
这里是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在 T 客汇上的研报专栏。我们每周针对企业服务领域,进行深度解读。
《企业级 IM 工具在中小企业中只能「苟延残喘」吗》一文中指出企业级 IM 工具在中小企业市场的处境堪忧。如果拓展至企业级 IM 工具的整体市场,其在企业员工对外与客户沟通时仍然「囧态百出」。诚然如此,企业级 IM 工具在企业对外交流领域仍有较好的发展契机存在。
重要说明:
(1)各类型 IM 工具举例说明
消费级 IM 工具:微信、QQ 等
企业级 IM 工具:华为 UC、腾讯 RTX、环信、智齿等,以及企业内部部署的 IM 工具
(2)本次研究设立四类场景
A 类场景:内部沟通时选择消费级 IM 工具,外部沟通时继续选择消费级 IM 工具
B 类场景:内部沟通时选择消费级 IM 工具,外部沟通时转而选择企业级 IM 工具
C 类场景:内部沟通时选择企业级 IM 工具,外部沟通时继续选择企业级 IM 工具
D 类场景:内部沟通时选择企业级 IM 工具,外部沟通时转而选择消费级 IM 工具
一、企业级 IM 工具对外沟通「处境窘迫」
1. 企业内部沟通:企业级 IM 工具生存状况堪忧
消费级 IM 工具的高渗透率以及企业管理强制性不足等原因促使员工在企业内部进行沟通交流时首选的 IM 工具以消费级 IM 工具为主,比例达到 74.7%。而首选企业级 IM 工具的仅有 17.1%,另外还有 8.2% 的企业员工会选择使用企业内部部署的 IM 工具。(见图表 1)
2. 与外部客户沟通:消费级 IM 工具依然是主流选择
(1)A 类场景:占比高达 91.5%(见图表 2)
(2)B 类场景:占比仅有 8.5%(见图表 2)
(3)C 类场景:占比 25.9%(见图表 3)
(4)D 类场景:占比 74.1%(见图表 3)
与外部客户进行业务沟通时,消费级 IM 工具依然是最主要的 IM 工具类型。原因在于多数情况下,企业与上下游合作伙伴使用的并不是同一款企业级 IM 工具,他们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即时性和准确性存在巨大问题,甚至根本无法实现即时沟通。而消费级 IM 工具因其在个人消费及市场中巨大的渗透率,符合企业的需求,对于保密性相对较低的一些信息会更加倾向于选择微信、QQ 等工具。另外独立的企业级 IM 工具与公司部署的其他管理软件之间信息的壁垒同样会影响对外沟通时的使用。
二、 企业级 IM 工具在对外沟通方面仍有较大市场
1. 国有机构部署企业级 IM 工具进程加快
上述数据显示,有 6.8% 的员工会在外部沟通时由消费级 IM 工具转向企业级 IM 工具,且这部分员工集中于国企、事业单位等国有机构。这些机构对向外部传递的信息的安全性要求较高,且管控能力较强,会强制性的规定员工在对外时必须使用企业级 IM 工具。另外据动信息化研究中心 6 月发版的《2016 中国企业即时通讯(IM)用户市场调研趋势报告》中的数据表明,一年内有引入企业级 IM 工具的规划的企业当中,国企和事业单位占比达到 36.4,超过私企的 33.3%,可以看出在企业级 IM 工具的实践中国有机构正在迎头赶上,且凭借较为雄厚的信息化基础和强大的信息化技术能力大有引领的势头。
2. 企业对于企业级 IM 工具的诉求集中于对外沟通
该报告中同样有数据表明,企业级 IM 工具的应用方向集中于企业外部与客户的沟通交流问题,比例达到 72%。信息的安全以及可追溯等要求促使企业在与客户进行业务交流层面对企业级 IM 工具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就要求企业 IM 工具厂商在信息安全性等方面做投入较大的技术力量,并且实现与其他 IM 工具(包括消费级 IM 工具)和信息化管理软件之间的信息打通也将会成为企业级 IM 工具拓展市场的另一大关键点。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携手SUSE,共驭变革之风:踏上共创数字未来之旅
- Gartner:预计2025年全球IT支出达到5.74万亿美元 同比增长9.3%
- 被联想海外起诉专利侵权 中兴通讯回应
- “数据要素×”大赛圆满落幕,启信宝在金融服务赛道斩获佳绩
- JetBrains 面向非商业用途免费提供 WebStorm 和 Rider
- IDC:2024年边缘计算支出将达到2280亿美元
- 联想集团任命前戴尔高管担任基础设施方案集团新总裁
- 报告称上半年IT安全软件市场规模112.5亿元,同比增长4.1%
- 报告称中国边缘服务器市场量价齐涨 2028年将达108亿美元
- Gartner数字化转型调查:52%的企业未能实现预期目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