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T客汇 窦悦怡
核心提示:制造业率先插上云计算的翅膀,但是政府机构居然“冷场”。
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认为:在云计算大环境驱使下,企业需要在未来低成本实现对业务的驱动。云计算已经逐渐深入到各行各业,帮助企业用户化解在行业竞争中的压力。
根据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2016年6月数据显示,在细分行业中,制造业率先插上云计算翅膀,制造企业使用云计算助推企业发展达到19.1%。但是在政府机构预冷,云计算在政府的渗透率才达到3.0%。信息服务业14.4%,建筑地产业9.3%,在细分行业中,仅次于制造业。7.4%,交通运输业5.3%。,在细分行业中,处于中间位置,能源部门在整个行业细分中比政府部门略高。
本文着重分析为什么云计算在制造业和政府部门的渗透最高?
云计算在不同行业分布图
云计算在制造行业渗透比重最高19.1%
云计算在制造行业渗透比重最高19.1%,信息服务业14.4%,建筑地产业9.3%,金融业7.5%,零售业7.4%,交通运输业5.3%。
之所以云计算会在制造业渗透率最高,是因为制造业上有四个变化:
第一,随着中国制造2025、两化融合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带动下,传统制造企业借助云计算,制造业改变传统生产模式,逐渐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
第二,企业通过云计算在生产过程中,随时发现问题,避免流程错误,资源浪费,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第三,云计算使企业从批量生产向定制化、服务化、个性化转移,从而使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第四,企业通过与云计算技术,全方位打通产业链,降低生产力,提高劳动效率,实现协同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
出台政策很多,但是政府使用率很低
虽然政府部门出台很多云计算政策,也支持各地区建立示范区,但是为什么云计算的导入在政府部门使用率很低呢?
第一,云计算安全问题一直是政府也是非常关注点,国内的IT巨头像阿里云、华为云都研发云安全的产品,政府也出台很多云计算安全的保护措施。但是,相对于中国,云计算安全体系不够成熟,政府在此问题上产生很大顾虑,所以政府导入云计算比较低。
第二,从政策方面来看,虽然国家对云计算有一定的认识,也有发展方向,但是在云计算方面没有明确、细致的条款,很多部门不敢轻易通过云计算平台进行工作,制约了云服务的推进。
第三,我国云服务产业不够发达,云服务水平需要提高,所以政府采购在云服务平台上从采购、预算编制、技术选型、采购后管理等环节不够完善,导致具体采购难以云服务形态的多样性、复杂性的服务相匹配。
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分析师建议
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分析师丁兆增认为:
首先,结合实际情况,切记盲目跟风,保持理性思考。随着互联网+、云计算技术的兴起,很多企业为了跟随流行脚步,导入云计算技术,想通过新兴技术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使企业快速转型。
但是,企业盲目跟风使用云计算有可能会使企业内部产生混乱,得不偿失。所以,分析师建议企业,尤其是制造业,切记盲目跟风,保持理性思考,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需求,适当有节奏的引入云计算。
其次,要密切关注安全性和标准性。云计算产业飞速发展同时也存在着安全性和标准性的问题,所以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政府机构,还是其它企业,都有密切关注云计算的安全性、标准性的问题。政府要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配套政策;企业要加大安全技术方面的投入。
最后,企业要加大云计算在技术、市场、服务投入,使云平台与不同行业有效结合,行业巨头为导向,最好示范效应,自上而下推广,使云计算相关产业健康、有序、灵活的发展。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央国企采购管理升级,合合信息旗下启信慧眼以科技破局难点
- Apache Struts重大漏洞被黑客利用,远程代码执行风险加剧
- Crunchbase:2024年AI网络安全行业风险投资超过26亿美元
- 调查报告:AI与云重塑IT格局,77%的IT领导者视网络安全为首要挑战
- 长江存储发布声明:从无“借壳上市”意愿
- 泛微·数智大脑Xiaoe.AI正式发布,千人现场体验数智化运营场景
- IDC:2024年第三季度北美IT分销商收入增长至202亿美元
- AI成为双刃剑!凯捷调查:97%组织遭遇过GenAI漏洞攻击
- openEuler开源五年树立新里程碑,累计装机量突破1000万
- 创想 华彩新程!2024柯尼卡美能达媒体沟通会焕新增长之道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