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华为面向ICT产业的年度旗舰活动——华为全联接大会2022在深圳和线上举办。大会以“释放数字生产力”为主题,邀请了ICT行业领袖、专家及合作伙伴等嘉宾,探讨如何推进行业数字化转型,共建数字产业生态等议题,并分享最佳实践。华为在大会上提出了助力客户释放数字生产力的三大举措,并面向中国市场发布了十大场景化解决方案和超过十五项创新的云服务。
大会除了在深圳主会场主办的3场主题演讲、21场峰会/专题演讲,及开发者活动外,还同期在全国各省、地市举办城市专场、创新中心专场、智能基座专场和伙伴专场等共超过150个线下专场,覆盖近100个地市。
三大举措,推动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发表了题为“释放数字生产力,激发行业新增长”的主题演讲。他认为,中国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千行百业数字化的迫切需求和丰富的ICT人才储备,正推进行业数字化进入快车道。为了帮助企业应对数字化发展中的共性挑战,胡厚崑提出了三大举措:“让技术不难选不难用,让企业‘上好云、用好云’,让数字人才供给源源不断,助力千行百业释放数字生产力。”
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
首先,深入场景,让技术不难选不难用。华为打造了易部署、易运维、高性能的产品组合,今年已推出了40多个面向行业的产品组合和70多个针对中小企业的“小而美”方案,让客户获取技术更便捷。此外,华为面向煤矿、港口、电力等多个行业成立了军团组织,并携手1800多家解决方案合作伙伴,深入场景联合创新,为客户打造适配场景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例如,为了实现煤矿井下设备的互联互通,华为与国家能源集团联合了30多个伙伴,开发了矿山领域首个物联网操作系统——基于鸿蒙的矿鸿操作系统,推动矿山的智能化运营向前迈了一大步。
其次,从“上好云”到“用好云”,构建企业数字化云底座。为了帮助客户用好云的新能力,华为将AI、软件开发、数据治理和数字内容生产等最新技术,及自身的数字化转型经验和全球伙伴在各行各业的优秀实践放在云上,让企业随取随用,实现从“上好云”到“用好云”的跨越发展。
最后,加速人才培养,让数字人才供给源源不断。据预测,到2025年ICT人才缺口将超过2000万人。新兴技术人才及复合型人才尤为紧缺。华为携手院校、政府及企业,为社会培养大量ICT人才,如华为与教育部联合发起的“智能基座”项目,与全国72所高校合作,预计5年培养出300万计算人才。此外,华为数字化人才发展服务已覆盖企业客户1200多家,累计为企业培养数字化人才近5万人。
为行业找技术,深入场景创造价值
华为中国政企业务总裁吴辉介绍了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方法,他说:“数字化转型是创新和变革。首先,客户要有强烈的意愿,并制定数字化转型的愿景和战略。围绕战略选择合适的场景,制定目标,并由客户、伙伴、华为共同构建联合创新组织,根据4A架构匹配相应的技术,由伙伴打造贴近业务的应用。客户有数字化转型战略,伙伴有沉淀多年的行业经验,华为拥有全栈ICT技术和安全可靠的根技术,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创造商业价值、社会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
吴辉还现场发布了银行分布式新核心、智慧医院全光阅片、机场智慧围界等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十大场景化解决方案,为企业增效益,为社会添福祉,为发展固根基,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构筑行业云底座,一切皆服务
华为云CEO张平安表示:“华为云践行‘一切皆服务’,助力行业客户快速获取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释放数字生产力。”
在基础设施即服务方面,华为云在全球构建了统一架构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KooVerse,为企业提供计算、存储、网络、安全等基础设施服务。在技术即服务方面,华为云通过全栈创新,加速企业应用现代化。在经验即服务方面,华为云新发布电力、公路等行业aPaaS,让客户不必重复造轮子,使能产业上云。华为云在本次大会共发布华为云Astro低代码平台、DevCloud开发云等超过15项新服务。
一汽集团体系数字化部总经理门欣、长安汽车大数据中心总经理任喆、国家电网设备部直流处处长王庆,也分享了数字化转型的实践经验。最后,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宝国、长安汽车大数据中心总经理任喆与华为一起宣布成立“应用现代化产业联盟”,希望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共建产业联盟,加速行业数字化,促进产业升级。
胡厚崑表示:“我们正迎来行业数字化的加速期。华为愿与客户和伙伴一起,坚持开放、创新、合作,携手推进数字化进程,释放数字生产力,共同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