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第六届联想创新科技大会(Lenovo Tech World 2020)云上启幕。本届大会首次面向全球进行48小时实时直播,分享联想的前沿思考和创新实践。当天的行业智能日上,联想展示了一系列重磅成果:在智能边缘计算领域,基于两项首创技术打造的联想晨星机器人;在5G领域,率先实现在制造、城市、交通等三大场景落地;在云服务领域,宣布开启与德国工业4.0发起者之一、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和协同化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供应商SAP达成合作。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表示:“每一个‘新常态’凝结成型、尘埃落定的过程,往往也正是创造力爆棚的阶段。此时此刻,正是我们与商用和企业级客户携手发挥科技的力量,共同塑造未来的最好时机。要真正发挥科技的深远影响力,就要将智能技术带给更多的人。“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
“端-边-云-网-智”架构“春山可望”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袭,催化了智能化浪潮的加速前行,“新基建”的赋能让更多的创新模式涌现。企业如何把握这一重大智能化机遇,探寻新动能和新路径?联想亮出了自己的答案——“端-边-云-网-智”技术架构。
“新常态催化了IT信息技术、CT通信技术、OT运营技术的融合进程,如果说去年我跟大家谈到‘端-边-云-网-智’的技术架构时更多是设想和预判的话,那么今天,这个架构已经是‘春山可望’。“杨元庆如是说。
具体来看,在“端”上, 联想不仅有面向消费者的AR/VR、智能门锁、智能显示器等各种新型智能终端,更有硬件、软件、服务一体的商用物联网方案。
“边”即边缘计算,联想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边缘计算的硬件设施,而且自主开发了A.I.人工智能支持的边缘计算平台。
在“云”领域,“今天我们还看到一个明显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客户在部署自己的基础设施时,倾向于按需、按实际使用来付费的类似公有云的模式,但是受限于数据隐私和业务安全的要求,他们无法把数据和应用程序转到公有云上”,杨元庆说。针对这一痛点,杨元庆表示,联想已经与SAP达成合作,双方将携手推出“SAP HANA企业云客户版”解决方案,完美结合联想的TruScale“基础设施即服务”与SAP的S/4 HANA软件平台,让企业客户更好地“漫步云端”。
在“网”的布局,凭借多年对5G领域的投资和积累,联想不仅能够提供5G云基站、5G专网核心网、NFV网络功能虚拟化等5G产品,还能够提供5G场景化解决方案。
当端,即IoT物联网设备产生、收集的数据,通过网络连接到边缘计算或云计算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叠加行业肌理,以人工智能的先进算法加以学习、总结、提炼,就能针对垂直行业的特定场景打造行业智能解决方案。“一言以蔽之,为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联想已经做好了准备,并将全力以赴。”杨元庆表示。
作为大会特邀嘉宾,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教授、院长,前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在大会发表主旨演讲。在谈到中国经济长期保持发展动能的原因时,林毅夫表示:“中国改革开放在过去40多年能够取得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就是建立在像联想这样能够抓住时代机遇、敢闯敢试、不断开拓进取的成功企业的基础上。在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领域,中国具有优势,相信抓住机遇,克服困难,不断前进,会有更多的企业可以跟联想一样进入世界领先的行业,联想会继续引领民营企业的发展。”
展示智能边缘计算最新成果——联想晨星机器人
如杨元庆所言,联想的“端-边-云-网-智”技术架构,与国家全面推动的“新基建”不谋而合。新基建中的工业互联网、5G、数据中心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正是联想多年苦练内功,厚积薄发的领域。
大会上,联想高管天团分别展示了联想的实践。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技术官芮勇博士带来了联想技术战略布局的重点领域,即智能边缘计算的最新成果——联想晨星机器人。该款机器人,基于两项联想首创技术——混合轻量级虚拟化引擎及渐近式模型优化技术,在强大的边缘算力和智能技术支持下,可以精准地执行繁复的飞机喷漆工作。不同于传统的机械调试及人工操作难度,现在,工人只需要戴上AR眼镜,通过手柄远程示教,机器人即可实现自主喷涂,极大提升了飞机喷涂效率及精准性。
芮勇介绍,在行业智能化新需求的拉动下,“边缘”正在变得越来越“主流”。联想边缘计算领域的领导力不仅体现在丰富的设备层,更体现在边缘基础架构层和边缘智能层。“我相信,智能边缘计算,将有力地推动新基建的发展,促进人工智能变成一种普惠的资源,渗透进各行各业。”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技术官芮勇博士
厚积薄发 助力企业把握新基建新机遇
随着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行业需求的高速增长,云端算力在本地化处理的及时性、安全性方面已经无法满足要求。对此,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联想企业科技集团总裁童夫尧表示,企业算力在未来的主要形态将是“云+边”模式。该模式的核心是边云协同。在边云协同的新型计算架构下,联想通过自主IP的硬件和软件可提供一站式的边缘计算交钥匙服务,其中包括MEC多点接入边缘云平台和5G端到端解决方案。
在智能数据中心端,联想已经建立了全球统一的数据湖,数据总量超过20PB,日增数据量超过30TB,日处理任务超过1.5万个。基于自身实践,联想为客户提供贯穿“边-云”的端到端大数据 Leap 家族产品和解决方案,实现整体一站式交付。据童夫尧介绍,联想边云协同解决方案已经成功应用到制造、能源、教育、政府、交通等多个行业,实现了超过100种智能场景的落地。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联想企业科技集团总裁童夫尧
在推进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中,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联想创投集团总裁贺志强认为,核心技术+行业肌理是驱动“新基建”的核心驱动力。“从2016年开始投资智能互联网,我们近几年的实践最大的心得是:数据智能只有和行业深度的融合才能大幅提升行业的效率。”
会上,贺志强介绍了联想通过生态协同,用数据智能赋能各行各业客户的案例。其中包括联想与第四范式合作打造“AI一体机”,升级新基建AI基础设施,携手中奥科技构建“数据中台”赋能“智慧冬奥”,以及与浙江中控联手缔造中国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和行业智能应用生态。目前,联想已经投资及孵化了超过130家企业,成功建立了强大的数据智能生态圈。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联想创投集团总裁贺志强
对于中国大本营,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刘军说,今天的联想,已经加速奔跑在中国领先的智能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这个新赛道上。今年7月,联想基于自身智能化变革的经验,以及对外提供服务的实践,正式发布了智能化服务战略——RISE(Range-wide Intelligence全域智能化,Services服务,Ecosystem生态系统),立志在未来五年内,将服务和解决方案打造成联想中国新的增长引擎,为中国各行各业的智能化升级添砖加瓦。事实上,过去几年里,联想已经为包括中石化、国电、东风等近200个大型企业提供了智能化转型服务。
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刘军
共话5G应用未来 已率先实现三大场景应用
面对波澜壮阔的智能化大时代,“每个企业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新基建、5G、工业互联网和我们有什么关系?”知名财经作家、890新商学及蓝狮子出版创始人吴晓波在以“新基建的引擎:5G下的工业互联网”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上开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余晓晖,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首席信息官、信息化与管理创新部部长秦福光以及三位联想高管就此展开探讨。
“新基建的引擎:5G下的工业互联网”对话
在余晓晖看来,全球范围内,5G是当前在工业体系中具有变革意义的赋能网络技术。在谈到5G如何为工业互联网赋能时,余晓晖说,不同规模的企业需求和差异很大,但机理上是相同的,是工业互联网的机理,也是数字化转型的机理,将数据驱动的特点和每一个行业的自主知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数据驱动与工业知识相结合的优化范式。联想集团副总裁、云网融合事业部总经理魏建强也表示,5G的出现,让大量的设备网络连接成为可能,而物联网在工业场景下的应用,可以极大提升工厂设备的大规模数字化水平,从而促进工业互联网的建设,让智能制造更加智能。
目前,虽然5G应用尚在探索阶段,但联想已经率先实现5G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交通三大领域的应用。得益于联想5G专网方案,联想武汉制造基地拥有了业界首条5G +IoT自动化组装线,树立了高效柔性制造的行业标杆。同样,联想助力重庆地铁车站实现了高速互联互通,让车站可以更加及时地处理应急情况,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成功打造了5G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样板。在联想5G的加持下,5G无人扫路车、5G执法车以及5G无人巡逻车亮相丽江古城,给古城贴上智慧标签,焕发新颜。
值得一提的是,联想竭力通过5G技术赋能高端制造,释放机器潜力。据魏建强透露,在与中国商飞合作时发现,与制造业和工业互联网结合,需要有很多标准层面新的研发。联想持续投入,并将标准陆续转化为专利应用。未来,联想将和中国商飞共同打造全连接的5G车间,助力高端制造的智能化转型。
事实上,在助推中国制造企业转型中,离不开工业互联网相关技术作为基础和助力。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数据智能业务集团总裁蓝烨介绍,联想集团已经搭建了全球统一工业互联网平台,同时面向全价值链500多个场景开发了大量的智能化应用。基于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实践,历时三年多,联想已经累积为166家国内大型工业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智能化转型服务。
联想集团中国区商用大客户业务总经理王立平也表示,5G+工业物联网是一个高科技复合领域,牵扯到AI、大数据等多种技术,靠一家厂商单打独斗是不行的。联想将致力于与生态合作伙伴一起为客户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目前已经落地了40余个行业应用场景。
“全球的工业互联网浪潮中,中国的企业最激进,也是最有市场机会的,”吴晓波指出,没有一家公司可以买到一个一蹴而就的解决方案。与联想这样的解决方案公司一起,了解企业的流程和痛点以有的放矢地为企业解决问题,企业最终才能形成适合自己的方案。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