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物联网是当下制造企业普遍关注的话题,不少企业要么正在建设要么正在评估中。不过,对于大多数传统企业而言要建立起自己的工业物联网,从工业大数据中受益并不容易。因为这需要企业实现工业领域的数字化,还要打通数据从生产车间到数据中心、再到云端的连接,而如何以一种可靠而且经济有效的方式打通数据通路,并顺利建立其工业互联网则非常考验企业的智慧。来自德国的万可电子正是以此作为自己的进入工业物联网市场的切入点。
“工业大数据今天很热,但企业要想从工业大数据中受益,需要先完成工业现场的数字化,并把这些数据传送到某个地方(比如云端)进行处理,然后才能转化为信息,进而变成知识或经验。”来自万可电子(天津)有限公司 CEO 彭夫柯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做主题演讲时表示。
万可电子(天津)有限公司 CEO 彭夫柯
彭夫柯在演讲中特意提到这两方面,是万可电子的业务有一定关系,工业现场数字化以及实现工业现场到云端的连接正是万可电子的核心业务。成立于1951年的万可电子是一家来自的德国的中型企业,2017年全球销售额达到8.62亿欧元。万可电子最早从制造业起家,享有弹簧端子发明者的荣誉,到目前为止也还是全球弹簧端子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品质最好的供应商。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万可电子开始进入了自动化行业,至今已经能提供上千种自动化元器件,其中包括I/O模块和控制器。而2015年工业软件供应商“美名软件”的加入,让万可电子又把业务拓展到工业物联网领域。
据彭夫柯介绍,美名软件也是一家来自德国的工业软件定制供应商,共拥有170名员工,其中在苏州就拥有一个90人左右的工程师团队,而这为万可电子提供在中国本地化的解决方案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具备了软件定制能力,我们才能把万可电子大量的工业元器件和云端应用软件结合起来,我们才可能提供完整的工业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彭夫柯说。
彭夫柯特别介绍了万可电子与工业物联网相关的几个关键产品,750系列I/O模块就是其中之一。750系列I/O模块是为工业设备提供自动化控制远程I/O而设计的,是一款天然的工业网关,它可以采集各种各样的现场工业信号,并可以通过工业总线发到主站系统。“750系列是在上世纪90年代研发出来的世界上首款模块化的远程I/O系统,该系统能够支持几乎所有的主流的工业总线,比如PROFIBUS、PROFINET、CANopen等。”他说。
当然,只通过工业总线还不能打通从传感器到云端的连接,这需要万可电子的PFC200控制器来帮忙。PFC200控制器支持国内外通用云平台,包括微软的Azure云和阿里云。PFC200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采用PLC传统的IEC 61131编程规范实现MQTT物联网通信协议,这样可以使电气工程师(而不是IT工程师)就能迅速而方便地实现工业现场跟云端的联接。
“到目前为止,万可已经从硬件和软件上打通了从传感器到云端的连接,从而可以帮助客户建立其自己的物联网系统。”彭夫柯表示。
采访中,彭夫柯也提醒说,大部分企业要自己实现工业物联网项目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为这要求企业具备懂PLC编程、懂系统集成的人才,这些人还需要了解物联网协议。另外,他们还必须具备在云端编程环境开发软件的能力等。
为了降低客户实现工业物联网的门槛,万可电子推出了WAGO Cloud服务。WAGO Cloud基于微软Azure提供,它采用万可电子的PFC200采集现场数据,通过非常简单的PLC应用,就可以把数据发送到云服务器,然后由WAGO Cloud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用户使用任何客户端,包括手机、平板或者电脑只要能够访问网络,就可以看到采集上来的数据和分析结果。
据悉,目前WAGO Cloud已经提供了不少功能,包括能源管理、状态监控、预防式维护、资产管理等功能。另外,WAGO Cloud还可以和客户本地服务器上安装的MES系统或者ERP系统通过REST或OPC UA的方式来进行数据交互,从而实现多数据源的分析和处理。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AI成为双刃剑!凯捷调查:97%组织遭遇过GenAI漏洞攻击
- openEuler开源五年树立新里程碑,累计装机量突破1000万
- 创想 华彩新程!2024柯尼卡美能达媒体沟通会焕新增长之道
- 操作系统大会2024即将在京召开,见证openEuler发展新里程
- Gartner:AI引领欧洲IT支出激增,2025年将支出1.28万亿美元
- IDC:中国数字化转型支出五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5.6% 高于全球整体增速
- 2028年中国数字化转型总体市场规模将超7300亿美元
- 诺基亚源代码疑遭黑客IntelBroker盗窃,公司确认已展开调查
- 携手SUSE,共驭变革之风:踏上共创数字未来之旅
- Gartner:预计2025年全球IT支出达到5.74万亿美元 同比增长9.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