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容器技术,就可以忘记虚拟化了吗?

云计算时代,新技术层出,作为云计算基础平台的虚拟化技术愈发强大,内涵愈发丰富。浪潮虚拟化产品InCloud Sphere作为浪潮自主开发的云计算基础平台,在功能完备、稳定可靠、开放生态三大核心竞争点上持续发力,为更多私有云用户构建云计算平台提供底层的基础技术支撑。

随着容器技术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容器与虚拟化进行比较,甚至认为虚拟化已经过时。在云计算时代,诞生于半个世纪前的虚拟化技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容器与虚拟化的核心都是解决资源利用率和调度灵活性的技术,虚拟化是从资源本身角度出发对原有IT架构的切分,而容器是从软件架构需求角度出发改变了我们看待IT资源的方式,它是为了适应"软件微服务架构模式变革"最合适的工具。问题来了,你现有的软件都可以采用或者改写成微服务架构吗?显然,只有少数公司能够做到这一点。

其实,容器与虚拟化的关系就像平板电脑与笔记本电脑一样,双方在应用场景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会共存。像金融、电信、能源等开展信息化较早的行业,其应用基本都是基于传统IT架构设计的,如果贸然采用容器技术,很可能带来不必要的业务风险,虚拟化会更加适合。而新兴的创业公司则完全可以利用新的容器技术使得自身的业务更轻量化。

虚拟化作为云计算的基础依然强大

VMware最新的财报也佐证了虚拟化依然保持增长的趋势。2017年12月1日,VMware公布了财年第三季度的财报,2017年第三季度收入总额达到19.8亿美元,同比增长11%;GAAP净利4.43亿美元,同比增长达43%。VMware的持续增长印证了两个判断:第一,虚拟化技术的长期先进性,它不是垂垂老矣的廉颇,更像是"超级赛亚人",每一次技术革新都让虚拟化技术变得更加强大,内涵更加丰富;第二,虚拟化技术的不可替代性。

纵观国内主要的私有云厂商,私有云产品体系多被划分为虚拟化层、以OpenStack为代表的云平台层,以及最上面的云运维层。

云运维平台的关键词是"服务",为用户提供统一的资源视图和服务目录,并以精简敏捷的方式,帮助管理人员从繁复的运维工作中解放出来,保证运维人员能每天"准时下班"。

OpenStack的关键词是"开放",OpenStack提供了一座大房子,里面安装好了220V标准电压的插座,至于是购买格力的空调还是海尔的空调,那是用户自由的选择,OpenStack以最大的诚意帮助用户消除"被绑定"的威胁。

虚拟化的关键词是"基础",它为上面的大房子夯实了坚固的地基,同时又为私有云提供了最基础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池。

浪潮InCloud Sphere,一个强大的云计算基础平台

浪潮虚拟化产品InCloud Sphere作为浪潮开发的云计算基础平台,具备功能完备、稳定可靠、开放生态三大核心竞争力。在2018年1月4日第七届中国云计算标准和应用大会上,InCloud Sphere通过了国家标准《信息技术 云计算虚拟机管理通用要求--专业性要求》,浪潮成为满足专业性要求的仅有的五家厂商之一,充分证明了InCloud Sphere的优秀。

有了容器技术,就可以忘记虚拟化了吗?

浪潮InCloud Sphere 系统运维大屏

功能完备:InCloud Sphere从1.0版本发展到今天的5.5版本,其基本能力亦从单纯的"服务器虚拟化系统",上升到同时涵盖计算、存储、网络三大资源池,并赋能软件定义网络。InCloud Sphere做的是一份"精细"的工作:以虚拟机为中心,需要支持CPU、内存、磁盘和网卡的弹性伸缩和QoS;以服务器为中心,需要支持服务器间的负载均衡,并保证虚拟机的高可用(HA);以存储为中心,需要支持存储设备的池化和不同存储设备的容量均衡;以网络为中心,需要支持构建超脱于物理网络之上的虚拟网络,提供VLAN、VxLAN、交换机、安全组、DHCP等虚拟网络功能;以系统管理为中心,需要支持访问控制、监控告警、系统升级、数据备份等。

稳定可靠:InCloud Sphere最佳的状态是,运维人员部署完成之后就忘记InCloud Sphere的存在,只在需要创建新虚拟机、更改系统配置、系统资源扩容时才登陆系统进行操作,这有赖于产品本身的稳定可靠。

为了稳定可靠的大目标,InCloud Sphere实现了虚拟机、管理节点、计算节点、存储节点全方位的高可用:当虚拟机宕机,系统会自动重启该虚拟机;管理节点双活配置,当一个管理节点宕机,另一个管理节点会迅速接管整个系统;当计算节点宕机,其上的虚拟机会自动调度到其他主机上继续运行;存储节点双活,当存储服务器损坏,系统能够切换至备份存储节点,保障业务数据不丢失前提下的持续运行。我们的研发团队在Linux Kernel层重写了集群文件系统,消除了存储池对管理网络的依赖,即使管理网络中断,虚拟机业务也能持续运行。目前具有此能力的,只有包括浪潮、VMware在内的三家厂商。

同时,浪潮的测试团队对InCloud Sphere进行了多种极端条件下的稳定性测试,如在多种业务场景下的突然断电、断网,CPU、内存和网络的高压力测试,单集群万台级虚拟机同时开启等,在出厂之前,充分挖掘稳定性瓶颈,排除隐患。

在2017年底,InCloud Sphere参加了某行业客户组织的产品比拼测试,客户要求在高复杂网络环境、高压力工作负载情况下,48小时内网络丢包率不得高于10-6。InCloud Sphere在多品牌组成的老旧服务器集群上获得的测试结果,远好于友商产品在自家品牌新型服务器上的测试结果,并满足了客户的严苛要求。

开放生态:在云计算时代没有一个产品是上能管天下能管地包打天下的。产品要形成体系,形成合力,构建完整的生态,共同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InCloud Sphere定位为"云计算基础平台",在给自己划定清晰的产品边界的同时,提供了友好的集成和被集成能力。

InCloud Sphere提供了完善的REST API、Java SDK、Python SDK和OpenStack Driver,既能直接被云管理平台管理,又能无缝对接OpenStack,为OpenStack提供强大的虚拟化能力。同时,InCloud Sphere具有Linux和Windows虚拟化驱动的自主研发能力,实现了对中标麒麟、银河麒麟、普华、凝思、深度、一铭、Turbolinux、红旗、绿地等9个品牌多种版本国产操作系统的适配,国产操作系统的兼容版本数量业界最多。此外,InCloud Sphere能够部署在浪潮新一代关键应用主机M13平台之上,为M13提供强大的虚拟化能力。

在存储层面,InCloud Sphere支持原生Ceph接口,无缝对接基于Ceph开发的分布式存储设备。在网络层面,InCloud Sphere通过内置Neutron模块,提供了对接第三方SDN控制器的技术方案。在安全层面,InCloud Sphere已完成360和瑞星的系统适配,能够为用户提供多种轻代理和无代理安全方案。在数据保护层面,InCloud Sphere已完成同爱数、火星高科的对接工作,满足用户对容灾备份的需求。在数据迁移层面,InCloud通过与数腾的合作,实现了对主流操作系统的P2V和V2V的迁移。

作为浪潮云产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InCloud Sphere将在功能完备、稳定可靠、开放生态三大核心竞争点上持续发力,为更多私有云用户构建云计算平台提供底层的基础技术支撑。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02-27
有了容器技术,就可以忘记虚拟化了吗?
云计算时代,新技术层出,作为云计算基础平台的虚拟化技术愈发强大,内涵愈发丰富。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