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云计算的普及已经超过10年,技术的不断迭代以及行业的日益成熟,使其在新趋势下呈现了另一番产业格局。纵观当下,公有云服务竞争愈加激烈,私有云服务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混合云逐渐成为云部署的优选模式之一。
根据研究调查,到2021年,混合云市场规模预计将增长到917.4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2%,这比2016年的332.8亿美元将有巨大的增长,凸显了其巨大的增长潜力。
混合云存储作为混合云战略的组成部分,同样备受关注。首先脑补下定义,准确的定义是使用企业内部部署存储和公有云存储,以创建一个更具整体价值的混搭。企业用户可以将一些数据存储在企业内部,将另外一些数据存储在云中,这取决于相关的风险分类和应用程度对于延迟性和带宽的需求。另外,企业可以采用私有云存储和公有云相结合的方法,使用公有云存储用于归档、备份、灾难恢复、工作流共享和分发。
这种混合的方法可以使企业用户能够充分利用云存储的可扩展性和成本效益,而不会暴露任何关键任务数据。
不过也面临一定的挑战,在本地或云上启动机器相对比较容易,将PB级数据迁移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延迟、一致性、可用性和安全性等方面都有担忧。另外,整合和管理这样一个系统,以不改变企业现有的基础设施或应用程序为前提。特别是当企业用户考虑到服务必须匹配来自不同的来源所提供的资源,同时还必须作为一个单一的系统单独运行及与其他系统互动,这意味着您的系统需要共同的数据和软件管理工具。
尽管如此,许多企业走了出来仍然使用混合云存储。早在2016年,IDC就曾报告,有68%的企业实施了混合云存储,或正在计划中。如今的技术已经逐步成熟,戴尔EMC、IBM、NetApp等领先厂商也正在提供强大的解决方案。
各大厂商涉足混合云存储业务
戴尔EMC
戴尔EMC在数据存储市场中地位领先,并通过一系列合作伙伴关系和收购,以及内部开发扩大了混合云业务。该公司的Virtustream存储云旨在保护,管理和存储大型企业快速增长的数据。
Hitachi Vantara
Hitachi Vantara通过日立数据系统(HDS)部门提供云存储点播和计算即服务。今年早些时候,HDS推出了由VMware Cloud Foundation提供支持的新型统一计算平台产品,旨在为客户开发混合云策略。
HPE
HPE Helion CloudSystem是一个云基础架构,将存储,服务器,网络和软件结合在一个基于OpenStack的混合云模型的开放平台上。
AWS
AWS不提供混合云实施所需的组件,但通过许多合作伙伴提供集成网络,备份和私有存储,数据集成,安全和配置管理。例如,AWS与NetApp合作,通过NetApp的ONTAP Cloud技术为企业内部云存储提供接口。
毋庸置疑,这种强劲的发展势头将会加强企业对混合云存储的的采用,也将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变革。那么,在2018年,混合云存储下一步面临着什么?
SCM(存储级内存):以混合云存储为基础的存储技术将随着采用率的提高和产量的增长而不断提高。本地数据中心和云服务商未来可能会考虑SCM(存储级内存),它像闪存一样是非易失性的,但也共享了DRAM的低延迟、高密度特性。据Forsythe Solutions Group称,闪存技术在未来一年将更受关注,每秒10GB的传输速率也将很快成为常态。更快的存储技术很可能会改变混合云存储的经济性,并影响组织决策。
物联网: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除人工智能外,物联网频登热词榜,出尽风头。在麦肯锡最近的一项调查中,98%的受访者表示未来一年其路线图上都有企业物联网战略,60%表示企业物联网的影响将是变革性的。而物联网设备所产生的数据加载到云中,并将数据透明的提供给本地系统,这是一个有趣有具体挑战性的前景。
分析工具: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性能、可用性和数据管理能力,这对2018年混合云存储战略将产生更为显著的影响。分析工具可以方便快速检索信息,减少点击次数,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好地监控混合存云储性能。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看到了云计算带来的巨大潜力。随着我们步入2018年,据统计有超过三分之一的IT专业人士表示将"混合使用本地和公有云数据存储"作为2018年的首要目标,因此,"混合"性的存储模式也许会在未来成为主流。
- 消息称去年全球IT支出超过5万亿美元 数据中心系统支出大幅增加
- 2025年全球数据中心:数字基础设施的演变
- 谷歌押注多模态AI,BigQuery湖仓一体是核心支柱
- 数字化转型支出将飙升:到2027年将达到4万亿美元
- 量子与人工智能:数字化转型的力量倍增器
- 华为OceanStor Dorado全闪存存储荣获CC认证存储设备最高认证级别证书
- 2024年终盘点 | 华为携手伙伴共筑鲲鹏生态,openEuler与openGauss双星闪耀
- 特朗普宣布200亿美元投资计划,在美国多地建设数据中心
- 工信部:“点、链、网、面”体系化推进算力网络工作 持续提升算网综合供给能力
- 2025年超融合基础设施的4大趋势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