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专利定价太高了,比如高通,是其他公司的10倍。”11月23日,强国知识产权研究院对外公布了华为高级副总裁、首席法务官宋柳平的演讲内容,宋柳平分析,“美国FTC调查以及苹果与高通的诉讼,会打出一个世界规则,高通的专利费会降下来。”
这一演讲发生在2017年9月16日。当时,高通刚刚在财务沟通会上对外披露,“因为与苹果的诉讼,另一家全球手机巨头也单方面拒绝向高通支付专利费。”业内大多猜测这一巨头是华为,但华为从未回应此传言。
在消费级市场,高通以“芯片巨头”驰名。但事实上,芯片技术在高通技术总积累中的占比低于10%,高通是不折不扣的通信技术公司,且从2G时代以来长期扮演着通信标准的引领者。但与爱立信、华为、诺基亚这些通信巨头不同,高通并不生产通信设备,而是向通信设备公司、终端厂商输出技术,通过专利授权的方式收获回报。
依靠庞大的专利积累,高通也成为全球最大的专利公司。上市以来,高通1999-2017年的19个财年中,专利授权收入总计716.49亿美元,年均37.71亿美元。
同样作为通信专利巨头,爱立信至2001年起公布专利费收入,2001-2016年专利费收入总计131.77亿美元,不足高通1/5。而每年获得6000-7000件美国专利,连20多年成为美国专利数量最多公司的IBM,在1999-2016年间,专利授权、专利出售的收入总计为137.67亿美元,同样不足高通1/5。
2015财年,高通专利收入达到巅峰的79.47亿美元。这一年,根据知名市场研究机构GfK统计,全球智能手机总收入为3952.5亿美元,高通专利费撇脂2%。
2015财年之后,高通遭遇多国反垄断处罚、多起专利诉讼,专利费收入略有下降,但仍在2016、2017财年分别创收76.64亿美元、64.45亿美元。而且,根据高通预测,2020年,专利收入可达100亿美元。
巨额专利费
在中国,国产手机的总体利润或许赶不上向高通缴纳的专利费。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发布数据,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营业利润为537.72亿美元,其中苹果利润为499.97亿美元、三星利润为83.12亿美元。而国产手机中,华为利润9.29亿美元、OPPO利润8.51亿美元,vivo利润7.32亿美元。
2016年,华为、OV总计利润25.12亿美元,考虑到诸如TCL、中兴、联想等持续亏损的手机品牌,整个国产手机的利润还将低于25亿美元。
但这一年,根据高通在2016年初分析预测,中国手机厂商整体手机销售额为829亿美元,其中3模手机172亿美元、多模手机657亿美元,但存在25%的漏报率。按照发改委在2015年2月对高通的整改要求,在手机净售价65%的基础上,高通3模手机专利费率3.5%、5模手机费率5%,以此计算,高通2016年在中国实收专利费不低于18.73亿美元,占总专利费收入约30%。2015年,发改委对高通9.7亿美元的罚款,仅仅占高通2016年在中国专利费收入的50%。
当然,如果其余25%漏报的手机也如实缴纳专利费,高通在中国应收专利费为25.26亿美元。而且,考虑到销往海外的国产手机不享受折扣,高通实际从国产手机企业征收的专利费还将高于这一数字。
2015年之后,为了增加中国地区的许可收入,高通正在不断加大对华投资,同时对类似魅族不缴纳专利费的行为发起诉讼,并且雇佣大量事务所对手机厂商的实销数据进行审计,以减少“漏报”现象。
当然,除了专利费之外,2016财年,高通来自中国大陆地区收入135.03亿美元,占总收入比高达57.33%。
“所以,2015年,高通反垄断案尘埃落定后,大家都觉得高通是最大的受益者,”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专利费只是打了6.5折,但以前不怎么交专利费的企业,现在都只能认认真真地交钱了。”
相比之下,其他专利公司在中国市场却罕有收获。已经在全球向三星发起诉讼、与苹果签署较差授权的华为却“从未向国内手机厂商提起过诉讼”。而专利巨头爱立信在国内的专利收费也相当堪忧,手机行业人士告诉记者:“高通的钱,顶多能拖,但肯定得交,而且没得谈。但爱立信的专利费,拖到最后也不过是诉讼而已。”
商业模式基础
固然,高通的技术储备与专利质量遥遥领先,但这并不是高通能够常年征收专利费的唯一原因。
目前,高通拥有超过13万件专利,涉及所有移动通信技术、手机、芯片、图像、音频等各个领域,其中芯片专利占比低于10%,绝大多数为通信专利,且覆盖手机上大部分技术领域,这也是高通以整机作为专利收费基准的原因。
13万件专利中,包括超过2.2万件PCT专利。由于专利价值往往需要通过大量司法判决,难以直接衡量,但业内普遍采用专利引用数、权利要求数、同族、技术特征等要素来分析专利质量。
通过世界知识产权WIPO数据库检索分析PCT专利,对高通、爱立信、华为专利质量进行对比,高通专利的平均权利要求数为35.97,爱立信、华为分别为22.1、12.97,同时高通的专利同族为15.41,后二者分别为6.38、3.12,此两项标准高通大幅领先;从专利引用数分析,高通专利平均引用数为3.7,爱立信、华为分别为4.73、0.64,由于产业早期高通独立支撑CDMA技术、产业玩家较少,高通专利引用数低于爱立信。
同时,高通的多个专利要素优于爱立信,但该差距远赶不上收入差距。爱立信2016年专利收入11.7亿美元,高通2017财年专利收入64.45亿美元,是爱立信的5.5倍。但同期,爱立信的研发支出远高于高通。2001-2016年,爱立信总计支出研发经费671亿美元,同期高通2002财年-2017财年研发总额为468亿美元。
差距的核心在于商业模式。高通发展初期,也曾生产通信设备、手机,但这主要是因为当时CDMA产业链只有高通自己,高通为了验证产业成熟度,必须承担全产业链工作。
但CDMA产业链成熟之后,高通出售了手机、通信设备业务,开始专攻难度极高的芯片业务,使得手机产业能够跟上3G、4G网络技术更新的节奏,在3G、4G业务初期,手机厂商最早推出的手机均使用的是高通芯片。而且,至今包括苹果、三星的高端旗舰机仍主要采用高通芯片。
但长期以来,高通芯片业务与专利业务捆绑,购买芯片之前首先要签署专利许可协议,高通的芯片是手机厂商竞争最关键的因素,这也是高通专利费远高于爱立信的根本原因。相比之下,除了法律之外,爱立信没有其他手段保障专利收入。
2014年,爱立信在印度起诉小米,但3年以来,这一案件鲜有进展。甚至,小米与高通的专利授权还帮助小米解除了爱立信申请的“售前禁令”。
苹果的反弹
通信行业的标准开放形成了全球统一产业链,高通、爱立信、华为等公司标准专利的开放,也使得诸如小米、OPPO、魅族等公司省去了百亿美元级的通信技术研发支出,取而代之的是缴纳专利授权费。
但是,所有企业的专利收费几乎都是不公开的。2016年初高通与国内手机厂商陆续签署专利授权协议时,有手机公司人士告诉记者:“谁也不知道其他人交了多少钱,交多了就亏了,所以就拖几天,能少交肯定会少交一些。”
而如今,随着FTC对高通的调查、苹果与高通的全球诉讼,“少交一些”的机会来了。
在整个3G、4G时期,Intel错过了整个移动市场,爱立信、博通、Marvell先后关闭了通信业务,高通的通信芯片几乎一骑绝尘,竞争对手只剩下联发科、展讯两家公司。高通保持着对高端芯片市场的绝对控制,而且芯片售价并不高。根据2017财年Q4财报,高通芯片业务的毛利率只有21%,芯片毛利9.76亿美元,而专利业务毛利高达68%,毛利8.25亿美元,专利业务贡献利润45%。相比之下,中低端市场的联发科一直都能保持30%-40%的芯片毛利率。
显然,高通通过较低的毛利提高芯片竞争力,且长期规划控制芯片毛利率低于20%,而专利业务毛利率未来规划高达80%以上,将贡献主要利润。
但是,随着三星、华为自研通信芯片,苹果公司也开始采用Intel芯片产品,高通芯片的统治力在不断下滑。芯片订单流失,这是高通、苹果发生摩擦,并引起苹果公司及其供应链与高通在全球发起诉讼的导火索。而其他终端厂商也在趁势寻求“更合理”的专利费。
此前,三星与苹果的专利战可以追溯到2010年,且至今仍在持续中。而寄希望通过诉讼改变专利费的诉求可能也需要漫长的等待。而在此期间,5G或许是高通反转的机会。
如果高通依然可以在5G商用时推出绝对领先的芯片产品,那么高通在专利收费时就仍然具备话语权。也正是因此,2017财年,高通虽然收入下滑1%、利润缩水超过50%,但仍然把研发投入提升了接近7%。而且,在目前5G的推动力中,正在与时间赛跑的高通明显最期望5G能够尽早商用。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Crunchbase:2024年AI网络安全行业风险投资超过26亿美元
- 调查报告:AI与云重塑IT格局,77%的IT领导者视网络安全为首要挑战
- 长江存储发布声明:从无“借壳上市”意愿
- 泛微·数智大脑Xiaoe.AI正式发布,千人现场体验数智化运营场景
- IDC:2024年第三季度北美IT分销商收入增长至202亿美元
- AI成为双刃剑!凯捷调查:97%组织遭遇过GenAI漏洞攻击
- openEuler开源五年树立新里程碑,累计装机量突破1000万
- 创想 华彩新程!2024柯尼卡美能达媒体沟通会焕新增长之道
- 操作系统大会2024即将在京召开,见证openEuler发展新里程
- Gartner:AI引领欧洲IT支出激增,2025年将支出1.28万亿美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