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车品觉
是什么驱使企业建立成功的数据驱动文化?未必是数据本身。这是次要的。技术本身排在第三位。数据驱动决策才是第一位的。
在向实施数据运维的数据驱动企业转变时,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是向数据心态的文化转变。这种转变需要识别和建立一个文化框架,让参与数据项目的所有人员(不管是数据的产生者、模型构建者、分析者还是使用者)可以通力合作,使数据成为企业决策的核心。
为这种合作和数据访问提供便利的技术虽然非常重要,但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人和企业也很重要。在建立真正的自助式数据驱动文化后,企业的竞争力应该会得到很大提升。
以下是关于如何建立数据驱动文化的五个建议。
1. 招募数据远见者
你需要能看清“大局”的人,他们应该知道员工利用数据来改善企业表现的所有方法。这无疑包括分析营销和客户数据,但不止如此。数据驱动决策有助于改善内部运作,比如使客户服务与支持更有效和降低库存成本。这一切始于招募有远见的人,他们充分了解数据背后的含义。
2. 把数据组织成一个向所有人开放的数据库
如果需要数据来作商业决策的人得不到数据,那么数据就没有任何用处。数据驱动企业不断整理和更新数据,以便员工可以随时获得最准确的信息。这意味着消除数据孤岛,有效实现数据访问的民主化。使数据向所有人开放,这是自助式数据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始终允许员工访问与其工作有关的数据。他们对数据的访问不仅要细化,还要全面,帮助他们掌握大局。这将使员工更了解情况,更善于和更热衷于利用数据来改善企业表现。
3. 赋权所有员工
所有员工应该乐于主动就如何利用数据提出建议。当然,这种心态应该远远超出利用数据的范畴。如果一家公司的所有员工都踊跃发表意见,只要这些意见得到数据的支持,哪怕与高管的看法相左,最好的意见也将自然而然地进入最高层的视线,使公司在快速变迁的市场上保持竞争力。
4. 投资合适的自助式数据工具
如果大多数员工不理解数据,或者没有用数据来解决商业问题,那么数据即使易于访问,也不会对公司有多大帮助。可以通过投资合适的数据工具来解决这一问题。应该根据目标来选择工具,但首先,工具应该有助于员工访问、共享和分析数据。你也许希望工具直接嵌入你已有的工具,比如Excel和Tableau。确保对员工进行培训,让他们学会使用这些工具。拥有“直观的界面”还不够。员工是否懂得数据分析、转换、统计和可视化的基本原理?员工必须准确地明白每个工具的功能,这样才能物尽其用。培训可以是现场的、基于视频的或者在线的,应该使用共享数据库,让员工可以彼此比较他们的数据发现和探索。
5. 激励员工
不仅需要技术,也需要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员工使用技术和工具。还应该设法衡量和评估在向自助式数据文化转变方面所取得的进展。这意味着奖励那些有效利用数据来推动企业决策的员工。只有对员工基于数据采取的行为进行奖励,才能实现真正的文化转变。
不能低估自助式数据驱动文化的合作与社交要求。没有它,你就会失败,对软件、数据处理工具和平台的投资都将付诸东流。许多企业大谈合作和开放,但很少落到实处。要记住,数据不属于IT、数据科学家和分析师,而是属于公司里的每个人。你的工具需要让所有员工都可以自己进行分析和可视化,并和同事分享他们的发现。
- 英特尔火力全开炮轰AMD和英伟达:漏洞数量及危害性“遥遥领先”
- SUSE发布SUSE Edge Suite 与Edge 3.2 ,助力零售企业实现无缝化运营
- Gartner:2025年全球IT支出将达到5.61亿美元,同比增长9.8%
- 消息称去年全球IT支出超过5万亿美元 数据中心系统支出大幅增加
- 2025年全球数据中心:数字基础设施的演变
- 谷歌押注多模态AI,BigQuery湖仓一体是核心支柱
- 数字化转型支出将飙升:到2027年将达到4万亿美元
- 量子与人工智能:数字化转型的力量倍增器
- 华为OceanStor Dorado全闪存存储荣获CC认证存储设备最高认证级别证书
- 2024年终盘点 | 华为携手伙伴共筑鲲鹏生态,openEuler与openGauss双星闪耀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