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助纣为虐 内容农场卷土重来

TechWeb 文/席安如

万物皆有鄙视链。

据说在有些互联网公司面试的时候,面试官都喜欢问候选人一个问题,“你平时活跃在哪个技术社区”?如果答案是GitHub或者StackOverflow,那就是一个加分项;如果答案是CSDN,那么很可能成为减分项,甚至是不被录用的判断依据之一。

CSDN是中国最大的程序员社区。在其2023年发布的新闻稿中,它声称自己“拥有超过4500万注册用户”和“6000多万篇文章”。

让CSDN在一些面试官眼中成为减分项的关键,正是来自这6000多万篇文章——它们构成了中文互联网上极为庞大的内容农场之一,更关键的是,它带了一个很不好的头,稀土掘金、简书等内容平台也开始主动或被动效仿。

电影院里,一旦前排的人站起来了,后面的观众就不得不跟着站起来,才能看得见屏幕。

CSDN就是那个第一个站起来的。

第一代内容农场:自己做内容,外面找流量

内容农场并非新生事物,而是伴随着搜索引擎的发展而出现的“寄生物”。

早在2009年,美国一家名叫Demand Media的内容农场公司老板就对《连线》杂志(Wired)放出豪言,声称要“每个月产出100万篇文章,相当于每年制造四个维基百科”。第二年,也就是2010年,雅虎斥资9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亿)收购了另一家同类公司 Associated Content。

要知道,同年美团刚从红杉拿到了1200万美元的A轮融资,而当时如日中天的百度2009年的营收也不足45亿元人民币。内容农场受“资本家”的青睐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原因非常简单,内容农场同时满足了“开源”和“节流”的需求。一方面,从搜索引擎带来的滚滚流量,为这些网站产生了不少的广告收入,这也是互联网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另一方面,据说当时内容农场为每篇文章开出的稿费仅为3.5美元,远低于付给人工撰写稿件的20美元左右的稿费标准。

与这些美国公司不同的是,CSDN成为内容农场或许并非有意为之,而是历史发展之巧合。

海量内容只是内容农场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基本上花钱和堆人头就能办到,但是另一个必要条件——获取流量的门槛就要高许多。在那个年代,人们搜索互联网上的内容主要依赖的还是搜索引擎。通过技术手段,让搜索引擎抓取到页面,并且将它尽量排到搜索结果列表的前面,这个技术叫做“搜索引擎优化”,简称为SEO。

作为一个技术社区,CSDN的SEO技术显然是足够强的。至于内容的来源,它并没有像美国人那样发稿费雇人来写。当时,很多国内的技术牛人喜欢在CSDN博客上发布文章来分享经验和技术,这些文章增加了CSDN的权重;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后来者和新手也开通了CSDN博客,但是他们更习惯将它作为学习笔记来使用,于是产生了大量的内容类似甚至完全相同的文章。

当文章数量达到某个级别并突破阈值后,搜索引擎终于被攻占了。

十几年来,搜索引擎对内容农场的态度基本上是持否定的,毕竟类似上图这样的搜索结果非常影响用户体验。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自从2010年百度最大的竞争对手退出中国市场之后,稳坐国内搜索引擎头把交椅的百度,并没有从根本上——也就是从技术和规则上去解决这个问题,相反的,一大批类似的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现在,你在百度搜索技术问题的话,除了CSDN之外,首屏出现的大概率还会有博客园、稀土掘金、简书……以及耳熟能详的那几家云计算厂商的“技术社区”,他们将大量过期的、重复的技术文档复制来复制去,一边浪费着自己的服务器和带宽,一边浪费着用户的时间。

面对这个局面,大部分程序员还是选择了接受,否则CSDN也不会有4500万用户了。

第二代内容农场:搬别人的内容,养自己的流量

当智能手机开始普及,手机流量开始管饱,人们使用互联网的方式变了。买东西会在电商APP中搜索,看视频会在视频APP中搜索,看小说会在阅读APP中搜索……浏览器和搜索引擎不再成为必经之路。

那些新入行的程序员们,也不再是看着CSDN们的博客学习,B站成了它们的新欢。虽然依然有很多程序员在把博客当笔记,但是从搜索到的内容来看,明显是比之前少了。

在这种流量池各自为政的情况之下,新的内容农场出现了。不过这一次,他们不再自己生产内容,而是通过技术手段,将别人创作的内容进行二次加工来产生大量内容,然后再以此获得更多的平台推荐。到了短视频全面普及之后,这种迹象更加明显。

与前一个时代不同的是,这种形式的内容农场,不但更容易得到平台的支持,用户对之也更容易接受,因为省去了自己搜索的麻烦。所以,除了部分原创作者的吐槽之外,倒是鲜见有用户对此有怨言。

AIGC时代:自己编内容,自己有流量

OpenAI一声炮响,拉着全球网民进入了AIGC新时代。

前面说过,形成内容农场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内容,二是流量。到了AIGC时代,一分钟内可以生成数篇内容类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的文章,内容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超之前。这些AI生成的内容迅速出现在微信公众号、小红书、知乎之类的内容平台,不过此时仍然处于上一个时代的范畴,AI只负责生产内容。

直到今年五月,有用户在使用字节跳动旗下对话式AI产品“豆包”时发现,其答案的参考来源竟然来自豆包自身生成的内容,至此,AI时代的内容农场初具雏形。

也就是说,如果你日常将对话式AI当作与互联网交互的入口的话,那么看到的答案完全有可能也是来自AI自身,而这些AI生成的答案中,本身又可能存在不准确甚至荒谬之处,比如之前广为流传的“小帅与小美”(很多电影解说短视频给男女主角取的名字)就曾被AI当作参考答案。

虽然此次“事故”被迅速修复,但是几乎所有对话式AI都具备这个能力,而且此次被用户发现,是因为“豆包”使用自有的域名(doubao.com)来生成静态页面,如果使用的是一个看起来和字节跳动没有任何关系的域名的话,那么很可能永远都不会被用户发现。

立法层面,目前的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针对的是“有害内容”,对于这种低质但无害的内容并没有明确约束,所以似乎只能靠厂商的自我约束了。

厂商的确在行动,不过这些行动更多的是在“交互入口”处建立壁垒。比如百度的搜索引擎,将自己的AI“文心一言”生成的答案排在了最上面,这属于“用魔法打败魔法”;知乎的AI“知乎直答”也是给自己的数据更高权重。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当下对话式AI还没有成为人们与互联网交互的主流,人们还有时间来完善这个体系,避免AI内容农场的大规模出现。

我们可以怎么办?

第一代内容农场时代,程序员们尚且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比如使用浏览器插件uBlacklist在搜索结果中排除指定的网站——来规避内容农场出现在搜索引擎的结果中,或者干脆使用工具来阻断对这些网站的访问,但是普通人无能为力。

第二代内容农场时代,只有少部分人会选择去屏蔽那些搬运者,大部分人都选择了接受投喂。

面对即将到来的AI内容农场,人们可以怎么办?你又会怎么办?(席安如)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4-07-18
AI助纣为虐 内容农场卷土重来
面对即将到来的AI内容农场,人们可以怎么办?你又会怎么办?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