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消息,上周,关于“微软中国区Azure人工智能团队将集体打包去海外”的消息引起国内社交媒体上的热烈讨论。
也是在上周,OpenAI发布能力最强大模型GPT-4o后,GPT-4o关键团队成员被扒出。17位团队成员中,有6人是华人,本科分别来自清华、北大、上交、中科大等。
惊人巧合的是,6/17这一比例(约35%),与美国保尔森基金会内部智库MacroPolo今年发布的《全球AI人才追踪报告》中“就职美国机构的顶尖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前20%)的主要原籍国”中国籍比例(38%)几乎一致。
从出身的本科院校来看,2022年中国高校几乎培养了全球一半(47%)的顶尖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如同微软中国团队的员工一样,去美国,还是在中国发展?已是当前很多人工智能人才需要直面的选择。
全球近一半顶尖AI人才来自中国
《全球AI人才追踪报告》显示,2022年,在美国的机构中,来自美国和中国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基于本科学位)占顶尖人工智能人才(前20%)的75%。
数据来源:MacroPolo《全球AI人才追踪报告》
其中,原籍国是中国的人才占比(38%)甚至超过了原籍国是美国(37%)的比例。
而在2019年,这一比例还只是27%(原籍国中国) VS 31%(原籍国美国)。
报告显示,全球前2%的顶尖人工智能人才中,原籍国是中国的占比从2019年的10%,增长到2022年的26%,仅低于美国(2022年为28%)。
数据来源:MacroPolo《全球AI人才追踪报告》
范围再放宽一些,全球前20%的顶尖人工智能人才中,原籍国是中国的人才占比进一步扩大,2022年达到47%,远远超过原籍国是美国的18%。
数据来源:MacroPolo《全球AI人才追踪报告》
也就是说,2022年,全球前20%的顶尖人工智能人才中,有近一半(47%)是来自中国。
人才成AI竞争关键
人才确实能影响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的发展。
以全球最火的AI公司Open AI为例,其推出的明星AI产品ChatGPT与多项关键技术相关,包括RLHF(Reinforcement Learning from Human Feedbac,人类反馈强化学习)、GPT1、GPT2、 GPT3、CodeX、InstructGPT、webGPT等。Open AI技术团队人员大多就是这些关键技术的研发者或是相关论文的作者。
被称为Open AI最大竞争对手的Anthropic,是由前OpenAI研究人员达里奥·阿莫代和丹妮拉·阿莫代兄妹创立。在ChatGPT推出不久,Anthropic就发布了首款类似于 ChatGPT的 AI 助手,名为“Claude”。此后Anthropic陆续推出的Claude系列大模型一直也能与GPT们分庭抗礼。
可见,对于大模型公司来说,有了人才,相关产品就能立马被复刻甚至超越。大模型公司产品之间的竞争,本质上落到了顶尖人工智能人才的竞争上。
各大人工智能公司早就因为抢夺顶尖AI人才而大打出手。
有外媒就透露,OpenAI CEO奥特曼、谷歌创始人之一谢尔盖·布林等人甚至都亲自下场打电话招募重要AI员工,为了留住人才加薪加福利。
见过大世面的科技圈大佬马斯克都曾发出感慨:AI的人才争夺战是我见过最疯狂的!
当然,人才争夺战不仅仅发生在美国。国内大模型“黑马”零一万物的模型训练负责人黄文灝博士透露,零一万物成立之初就非常关注高水平人才的招聘,“我们是国内少数或者唯一一家,从海外吸引包括谷歌、微软在内的高水平算法人才回国加入我们一块去一起做AGI的公司。”
黄文灝认为,大模型中人才作用被放大,一个公司的上限=人才质量×算力。大模型算法团队一般就是十到二十个人,但是他们后面会用几万张卡,这些人的能力被后面几万张卡放大很多。
零一万物之所以成立仅一年,旗下大模型Yi-Large就能与GPT4o并列LMSYS盲测中文榜第一,与“人才”攸关。
中国培养了最多的顶尖本科AI人才,近半去了海外
《全球AI人才追踪报告》显示,从出身的本科院校来看,2022年中国高校几乎培养了全球一半(47%)的顶尖人工智能研究人员,比3年前大幅增长。
促成这一增长变化的原因之一是中国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加大投入。
根据国家相关机构发布的统计数据,中国每年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专业(STEM)毕业生的数量超500万,全球领先。
美国乔治敦大学分析指出,中国高校的STEM博士毕业生数量10年来明显增长,预计到2025年其规模将达到美国的约2倍。
顶尖人工智能研究机构TOP25榜单中,2019年中国仅有2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榜;到了2022年,已有6家大学和企业(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为)上榜,不过还是远不及美国18家上榜。
从出身的本科院校来看,尽管中国培养了最多的顶尖AI人才,但是他们在中国的顶尖高校本科毕业后至少有一半赴海外深造,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然后加入当地的创新型公司。
数据来源:MacroPolo《全球AI人才追踪报告》
全球化智库(CCG)发布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蓝皮书(2023-2024)》显示,美国依然是中国留学生首选的留学目的地,2022/23学年中国留学生人数占美国高等院校国际学生的27.4%。选择STEM专业的中国留学生比例持续上升,到2020/21学年该比例超过60%,在2022/23学年达到了62.5%。
新东方《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发展报告》也显示,从连续五年的调研数据来看,意向留学人群期望的职业一项上,金融行业的占比呈下降趋势,取而代之的是对教育与计算机行业的关注度上升。
目前,美国仍是顶尖人工智能人才首选工作地。美国是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最顶尖人才(前2%)的主要聚集地,占57%,也是60%顶级人工智能机构的所在地。
留住人才的挑战
2022年,全球有42%的顶尖人工智能研究人员赴海外工作,相较于2019年下降了13个百分点。这一变化表明,越来越多的顶尖人才选择留在了自己的祖国。
如何留住顶尖AI人才,已经成为小到企业、大到国家层面的竞争。
以中美市场为例,高薪仍然是吸引并留住人才的必备项。
数据来源:拉勾招聘
在中国市场,根据拉勾招聘数据显示,2024年1月-5月,AI领域招聘岗位主要集中在工程师,平均招聘月薪均超过20k以上,其中AIGC算法工程师平均招聘月薪最高,达41796元。从求职端来看,用户的薪资范围主要主要集中在1-3万元之间,其中有4%的用户月薪超过5万元。
在美国市场,企业更是砸下重金求人才。根据 Adzuna 的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AI岗位平均年薪14.6 万美元(约105万元人民币)。
数据来源:Rora Research
薪酬谈判公司Rora Research曝光的信息显示,创业公司砸重金求才,OpenAI提供的年薪高达86.5万美元(约625万元人民币),底薪为66.5万美元,薪资增幅可达30%。大厂方面也不遑多让,亚马逊提供71.9万美元的年薪,薪酬谈判增幅高达38%。
对比薪资情况来看,尽管中国市场AI人才的薪资水平远超国内行业平均值,但是和美国等全球发达国家市场相比,并不占优势。
除了各国薪酬待遇不同外,两国AI产业发展也有很大差异。在美国,卷论文是AI人才凸显行业地位的重要方式,在中国,更多人才关注将AI更好的进行应用、更有效商业化。
根据CB Insights的统计,2023年美国AI初创企业的融资额占全球总额的大部分(46%),而中国AI创业企业的融资额相对较少。这种资金差距可能影响了中国AI企业在技术研发、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投入和进展,这也能理解为何中国AI企业要更关注应用和商业化这类“自身造血”问题。
尽管中国AI企业给人才的钱不如美国企业给的多、中国AI企业本身能融到的钱也没有美国企业多,同时中国AI企业还面临算力卡脖子等发展问题。中国AI企业面临更大的发展压力,但是这些压力也迫使中国AI人才发掘新的突破。
在谈及两国AI人才的差别时,创新工场董事长、零一万物CEO李开复向TechWeb表示:“如果说美国人才有没有独特的地方,肯定是有的。从我写的《AI·未来 》这本书之后,我一直都坚持美国是做突破性科研、培养创造力特别强的一批科学家,在这方面在全世界是没有对手的。但是在同一本书里我也说了,中国人的聪明、勤奋、努力是不容忽视的。”
李开复以零一万物团队打造的Yi-Large模型登顶最新的LMSYS盲测中文榜单为例谈到:“我们用一年时间,把落后美国顶尖模型7-10年的差距,降低到只有6个月差距,就验证了做好一个模型绝对不只是看你多能写论文,多能发明新的东西。先做或后做,做得最好的才是最强的。虽然Google搜索比雅虎晚做很多,但是现在两者完全没得比。”
李开复认为,“后发有后发的优势”,但同时我们特别尊敬美国AI人才的这些创造性,他们的论文我们每一篇都会仔细阅读,我们跟他们有很多学习的地方。“但是比执行力,比做出一个很好的体验,做比产品,比商业模式,我觉得我们强于美国公司。”
事实上,令人兴奋的是,中国对顶尖人工智能人才就业的吸引力在增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才投身于国内产业。
MacroPolo的报告就显示,顶尖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前 20%)就职的主要国家中,2019年中国占比11%,2022年该比例已增长至28%。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2024年4月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的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超过4500家。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正不断增长,更多中国AI人才投身于国内产业也将不足为奇。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TechWeb一周热点汇总:特斯拉下月量产改款Model Y,阿里“甩卖”银泰
- 蔚来第三品牌firefly萤火虫首款车型正式亮相 预售价14.88万元
- 首发线控转向等多项技术 蔚来旗舰车型ET9正式上市:78.8万元起
- Fortinet李宏凯:2025年在中国大陆启动SASE PoP节点部署 助力企业出海
- Fortinet李宏凯:2024年Fortinet全球客户已超80万
- 网信办:从严打击网上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
- 豆包大模型全面升级,相关概念股疯涨,字节发布紧急警示
- TechWeb微晚报:“小红书封号”冲上热搜,小米YU7无伪装实车首次曝光
- “小米SU7坠崖一家四口安然无恙”冲上热搜 车主回应
- 奇富科技发布AI产品小奇等金融AI大模型成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