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科技圈的热度,至少有一半来自大模型。OpenAI、谷歌、字节跳动、腾讯四家大厂前后脚升级大模型,最卷的是字节跳动,不仅卷模型应用,还卷价格。
5月15日,字节跳动对外发布豆包大模型,同时公布了足以影响行业的大模型使用价格。其中,豆包通用模型pro-32k版,模型推理输入价格仅为0.0008元/千Tokens,而市面上同规格模型的定价一般为0.12元/千Tokens,是豆包模型价格的150倍。豆包通用模型pro-128k版,模型推理输入价格为0.005元/千Tokens,比行业价格低95.8%。
这意味着,字节跳动把Token的定价降低了一个数量级,从以分计价进入以厘计价时代。根据火山引擎公布的价格计算,1元就能买到豆包主力模型的125万Tokens,大约是200万个汉字,相当于3本《三国演义》。
对于字节跳动掀起的这场大模型“价格战”,国内其他厂商是否会跟进?
腾讯、百度等厂商回应
5月17日,在腾讯云生成式AI产业应用峰会上,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云智能负责人吴运声在被问及这一问题时没有正面回应,他表示,“腾讯更关注大模型能力的提升,致力于为行业提供能力和价格兼具的产品。”
当天,腾讯集团副总裁蒋杰在大会上宣布,腾讯混元大模型通过持续迭代,目前整体性能已居国内第一梯队,部分中文能力已追平GPT-4。
5月15日,百度方面曾表示,“使用大模型不应该只看价格,更要看综合效果,只有让AI应用效果更好、响应速度更快、分发渠道更广,才能让人们切实感受AI为社会生产带来的便利。”疑似回应大模型价格战。
同时,百度披露,文心大模型日均处理Tokens文本已达2490亿,并强调“‘闭源大模型+公有云’能实现比开源大模型性能更好、成本更低的综合效果,并以此促进AI应用生态繁荣。”
有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大模型降价已成趋势,将进一步加速应用端的落地。
事实上,在字节跳动之前,已经有不少厂商宣布下调大模型使用价格。5月11日,智谱大模型官宣新的价格体系,入门级产品GLM-3 Turbo模型调用价格从5元/百万Tokens降至1元/百万Tokens,降幅高达80%。
5月6日,私募巨头幻方量化旗下AI公司DeepSeek发布全新第二代MoE大模型DeepSeek-V2,目前DeepSeek-V2 API定价为:每百万Tokens输入1元、输出2元(32K上下文),仅是GPT-4 Turbo的近百分之一。
这样的趋势,同样在国外发生。自去年以来,OpenAI已经进行了4次降价,在刚刚结束的春季更新活动中,OpenAI发布了最新多模态大模型GPT-4o,不仅性能有了很大提升,价格也下调了50%。
各家大模型的技术实力、训练成本、应用场景等不甚相同,也导致了定价的差异。而降价背后则是大模型结构、训练等成本的持续优化。
火山引擎总裁谭待直言,字节跳动能够在大模型上做到低价,因为其在模型结构、训练、生产等各种技术层面都能做得很好,有很多优化手段能够实现降价。
此外,市场对降价的呼声比较高,平台必须把试错成本做到非常低,才能让大家用起来。只有大的使用量,才能打磨出好模型,也能大幅降低模型推理的单位成本。
DeepSeek-V2则是通过架构创新,实现了大模型成本尤其是推理成本的下降。李彦宏曾在Create 2024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透露,与一年前相比,文心大模型推理性能实现了105倍增长,而推理成本降到了原来的1%。
大模型商业化落地提速
大模型定价的持续走低有望带来更快的商业化落地。
本周,OpenAI、谷歌、字节跳动、腾讯四家大厂相继披露在大模型领域的最新进展,无一不聚焦在应用侧。大模型卷到2024年,应用场景的落地成为竞争主旋律。
硬核如OpenAI,对于最新发布的多模态大模型GPT-4o,也没有以往对参数指标的生硬强调,而是选择集中展示多场景下的用户体验。这被认为是OpenAI加速应用落地的表现。
公开报道显示,OpenAI月活跃用户数超10亿,去年12月营收年率达到20亿美金。由于营收增长极快,OpenAI采用了“营收年率”这一独特的营收统计方式,即把上个月的营收乘以12。
国内方面,百度、阿里等均已经利用AI开始赚钱。根据最新财报,今年一季度,百度智能云收入为47亿元,同比增长12%,并实现盈利,其中生成式AI带来的收入占比为6.9%,以此计算,百度生成式AI一季度收入约为3.24亿元。
阿里、腾讯没有披露生成式AI带来的具体营收金额。但阿里在2024财年Q4财报中表示,AI相关收入三位数增长。腾讯则披露了AI对于业务的促进作用,比如,广告技术平台升级后,显著提升了腾讯广告业务的推荐精准度和投放效率。
此外,科大讯飞、360等A股上市公司的财报中“AI含量”也大幅提升。其中,科大讯飞一季度营收增长26%,亏损扩大至3亿元。亏损的原因,一方面是业务季节性特点在全年收入中占比较小,但是刚需投入在;另一方面是在大模型研发以及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和产业链可控,以及大模型产业落地拓展等方面坚定投入,其中,研发费用相较去年同期增加1亿多元,同时,销售费用也有所增加。
生成式AI在帮助企业提质增效上,或许已经有不错的进展。但要帮企业盈利,可能还没有那么容易。
目前大模型的应用还在早期阶段,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基于大模型的AIGC行业用户量为7380万,尽管同比增长了8倍,也仅占移动互联网用户量的6%。
平安证券研报称,大模型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时必然会走向应用,大模型厂商通过提升其产品性价比,助推下游应用端的推广部署,有望加速大模型产业链商业闭环的形成。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赛力斯将开展人形机器人业务 官方回应来了
- 乘联会: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10月交付超6.8万辆,Model Y是今年国内销量最高的乘用车
- 10月新能源车销量:比亚迪首超50万辆,小鹏、零跑等再创新纪录
- 戴尔AI智能解决方案中心深圳揭幕
- TechWeb微晚报:懂车帝测试公平性遭质疑,巴菲特疯狂囤现金
- 曾红极一时的聚美优品官网打不开了 创始人已投身短剧
- 企业如何快速实现AI应用落地?红帽给出“三步走”AI部署路径
- 2024 TechWorld绿盟科技智慧安全大会 发布多款数据要素流通安全能力和大模型成果
- 刘东:隐私科技赋能数据价值释放
- 2024贝壳北京马拉松圆满完赛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