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走深,商用终端作为数字时代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在汇集生态伙伴力量、共建繁荣终端生态体系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显现。7月18日,华为擎云创新能力平台宣布全面开放,与千行百业“同路人”共同探索商用领域的更多可能。
构建繁荣擎云生态,华为擎云开启商用终端发展新阶段
数字化的发展离不开商用终端的赋能。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商用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商用终端成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石。华为终端平板与PC产品线总裁朱懂东总结了当前商用终端市场的趋势变化,并为终端产业发展指明方向。朱懂东将擎云创新能力平台发展路径归纳为“三阶段”,指出华为擎云将携手合作伙伴以“三个阶段”逐层推进,共同打造擎云创新能力平台。
目前华为终端商用已完成第一阶段“以擎云硬件,极致化用户体验”的办公场景全线布局,基于六大能力标准,在品质、可靠、性能、通信、显示、音效等基础能力上持续投入研发资源,逐步夯实了软硬件基础能力。
伴随华为擎云正式开启“以擎云软件,共创多元化行业解决方案”的第二阶段,搭建繁荣生态成为终端行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华为终端商用通过构建全场景智慧化开放能力,基于多设备协同、生态融合和开放能力矩阵,并结合行业细分场景需求,与伙伴共创行业解决方案,助力加速了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
在面向未来的第三阶段“以擎云平台,赋能数智化生态”中,华为将基于前期研发创新、行业生态基础,打造端管云芯协同下的算力底座。通过以云助端,打破现有单机终端能力上限,达到产品竞争力的飞跃;通过OpenHarmony通用接口更快速、准确地满足各大行业数字化需求,最大化提升政企办公效率,全面释放数字生产力。
分级构建华为擎云创新体系,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华为终端商用业务如何保持现阶段的发展趋势和速度,如何做好第二阶段的行业解决方案共创,与其持续创新能力密切相关。
对此,华为终端商用办公解决方案总经理刘江萍深入解析了华为创新能力体系。当前华为终端商用着力构建和提升多设备协同、智慧办公等能力,帮助开发者基于PC应用引擎技术、鸿蒙分布式技术、HEM设备管控等开放接口能力,创造功能更丰富、场景更多元的行业解决方案,来满足行业数字化业务需求。以教育行业为例,为了解决传统教学场景中备课资源有限、课堂教学效率不够高等行业痛点,华为擎云通过与合作伙伴打造备授课、智慧课堂、理化生实验考场等智慧教育解决方案,实现教学场景中泛在交互,助力教育客户打造更智慧、更高效的教学研环境,有效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华为终端商用还通过创新技术,持续打造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研发创新模式。在解决方案研发的前期,华为终端商用携手合作伙伴对市场需求进行深入洞察和价值验证,中期项目阶段,研发人员与客户紧密沟通,在真实应用场景中逐步优化方案样本。后期方案成熟后,华为与合作伙伴共同完成产品上市和批量项目复制。目前华为擎云投入规模化落地的解决方案均经过了研发、行业的反复打磨与验证;与此同时,依托华为擎云底层开放能力,这些解决方案能够进一步为各行业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更高效地适配行业多细分业务场景应用需求。
在与合作伙伴的紧密配合下,华为擎云已在教育、金融、政务和能源四大行业实现解决方案的规模化落地。未来,华为擎云将持续开放重点行业,面向交通、医疗、制造、酒店、媒资、运营商等8大领域,携手合作伙伴,创造增长机遇,在商用数字化建设中构建核心竞争力。
为进一步激发行业持续创新活力,刘江萍在现场同步宣布启动“擎云创新大赛”,为加入的合作伙伴提供培训、技术、营销、市场等核心资源支持,赋能全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首届擎云创新大赛共分为教育、金融、政务、能源等四个赛题方向,计划于8月4日华为开发者大会2023当日正式亮相。
依托华为终端核心优势,携手伙伴共拓行业数字化新蓝海
面对商用市场的趋势变化,华为终端业务大中华区副总裁、政企业务部部长贺磊表示: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行业数字化和信息产品自主创新双轮驱动终端产业不断向前发展,其中行业数字化以商用办公维度来看,多元化、智慧化、低碳化的混合办公场景成为大势所趋,多终端协同办公日益成为行业主流。
针对混合办公时代下的效率管理和多终端协同合作问题,贺磊提到,华为终端商用产品已实现了办公全场景覆盖,并以可靠的品质和高效的智慧体验,持续赢得商用客户的一致好评。更重要的是,华为还持续下苦工,不断为用户带来高效创新的使用体验,比如PC与手机的“碰一碰”连接,各种大小屏设备的自然切换,以及文件互传/搜索等功能,大大提升了用户的办公效率。
正因为“全场景超级终端”能力和对于移动产业链的整合,华为为用户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也为伙伴带来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华为终端商用将携手众多合作伙伴,不断探索企业应用场景,夯实与合作伙伴的协同运作机制,联合伙伴打造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满足不同行业政企客户多样化的办公需求。
未来,华为终端商用业务将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持续加强研发投入、开放创新,构筑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核心竞争力,和合作伙伴一道努力深挖行业应用场景,推动科技赋能数字化转型进程。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