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亚信科技公布了2022年业绩:收入实现双位数增长,营业收入达77.38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上升12.2%;全年毛利达29.39亿元,同比上升11.1%,毛利率达38.0%;全年净利润达8.24亿元,同比增长5.4%,净利润率保持双位数,达10.7%。
何以实现这一业绩?亚信科技董事长田溯宁博士表示:“国家正着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实现经济社会从‘量增’走向‘质变’。亚信科技始终致力于将5G、AI、大数据等数智技术赋能至百行千业,与客户共创数智价值。2022年,面对国内疫情反复等复杂形势,公司克服重重困难,通过加大在线协同工作力度,扩大远程交付项目范围及精细化成本管控等手段,使得业务发展保持良好势头,收入持续实现双位数增长。同时,盈利能力持续良好。”
通过分析财报发现,亚信科技的三新业务(数智运营、垂直行业及企业上云、网络支撑系统业务)收入保持高速增长,收入达人民币25.73亿元,同比上升64.2%,三新业务占营业收入比重首超3成,达33.3%,同比上升10.6个百分点。三新业务成为亚信科技增长的关键。
数智运营业务收入破10亿大关
三新业务涵盖数智运营、垂直行业及企业上云、网络支撑系统业务。
其中,数智运营包含智慧运营和智能决策。在通信行业,智慧运营业务得益于5G业务的快速发展,以及政企市场的高速增长,亚信科技保持市场领先。在通信行业以外的市场,亚信科技进一步聚焦数字政企、数字车联网、数字消费三大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可运营的数智方案和运营服务,并赢得数字重庆、长安汽车等头部客户的认可。2022年,数智运营业务实现收入人民币11.50亿元,同比上升57.6%,数智运营业务占营业收入比重达14.9%。
在智能决策业务中,通信行业协同效应显著:亚信科技依托存量客户优势,扩大了咨询服务规模,成功获得中国移动咪咕公司、中国移动IT公司、浙江移动等多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咨询项目。
垂直行业高质量发展,能源行业营收增长3倍
在垂直行业及企业上云方面,2022年亚信科技持续聚焦五大战略行业,并在能源、政务及交通行业形成了纵深可持续发展模式。此外,亚信科技严控风险,确保垂直行业业务在健康前提下保持高速增长,其中能源、交通行业收入同比上升308%及80%,政务行业收入同比上升28%。在能源行业,亚信科技在核电、风电等领域建立5G专网解决方案的领先优势。其中,中国核电项目涵盖海南昌江、福建福清、浙江秦山、江苏田湾四大核电基地,全面覆盖21台在运机组;此外,完成国华投资公司和中广核下属数十个智慧风电场建设。在交通行业,形成了成熟的智慧高速解决方案,为广东、湖南、云南、山西、甘肃、青海等省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客户提供高速联网收费管理、数智交通平台、智慧营销和客户运营服务等解决方案。在政务行业,大数据业务初具规模,年内签单项目超五十个,涵盖数据治理、数据运营、数据交易及城市智慧中枢等场景。2022年,垂直行业及企业上云业务收入达人民币7.57亿元,同比上升78.2%。
值得一提的是,亚信科技在5G专网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果。5G专网政策利好,在能源领域,2021年6月,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的《能源领域5G应用实施方案》:围绕智能电厂、综合能源等方面建设一批5G行业专网或虚拟专网在航空领域。在航空领域,2022年1月,民航局发布的《航空5G机场场面宽带移动通信系统建设应用实施方案(2022—2025)》显示,要初步建成国内联网的5G AeroMACS系统,满足机场范围内安全通信要求。在制造领域,2022年9月,工信部发布的《5G全连接工厂建设指南》指出,“十四五”时期,推动万家企业开展5G全连接工厂建设,建成1000个分类分级、特色鲜明的工厂,打造100个标杆工厂。而亚信科技的产品满足多种商业模式和组网需求,亚信科技所有核心网网元均已取得工信部入网许可,适用于垂直行业独立组网以及与运营商大网混合组网,并将加强与运营商合作,满足多种形式的5G专网。此外,亚信科技5G专网产品体系还支持全新的公有云商业模式。
作为信创领域的重要参与者,亚信科技持续加大在产品研发投入,加快技术与产品国产化适配进程。2022年成立了亚信安慧科技,对数据库产品开展独立运营,并在通信、政务、交通、医疗等多个行业实现突破。此外,AntDB在墨天轮排名从2022年1月的34名大幅提升至2023年2月的第12名。2022年订单规模约人民币6,000万元。
巩固BSS市场领导地位,扩大OSS业务规模
网络支撑系统业务是亚信科技的传统优势业务。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通信行业迎来新机遇。亚信科技积极关注行业需求,牢牢把握5G时代BSS及OSS融合发展趋势,不断创新5G业务运营支撑和网络运营支撑产品。
在OSS业务方面,亚信科技5G网络智能化产品聚焦算力网络、自智网络与网络数字孪生等领域,赋能通信行业数智化转型与创新,助力客户自智网络持续向高阶演进。2022年,随着国家5G建设深入推进,亚信科技的OSS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实现收入人民币达6.66亿元,同比上升61.3%,市场份额及地位显著提升。
在BSS业务方面,亚信科技进一步巩固市场领导地位,以数智产品和方案不断满足新项目、新需求,助力客户数智化转型。在数智产品创新方面,通过RPA、数字人、数字孪生和数据库等产品助力运营商数智化创新,并将AI能力注智到BSS各模块系统,打造计费域的智慧运维、智慧出账和健康巡检等创新应用。在数智规划方面,亚信科技深度参与运营商新一代数智云原生业务运营系统规范制定与规划。在新客户拓展方面,亚信科技为中国广电5G集中化BSS工程提供一揽子的业务支撑解决方案,助力中国广电5G业务成功商用。2022年,亚信科技BSS业务收入达人民币49.25亿元,同比上升0.2%。
研发投入11.08亿元,向产品与服务双领先目标迈进
优势业绩的取得与亚信科技高度重视研发实力密不可分。2022年研发投入11.08亿元,占收比14.3%,进一步提升研发创新实力和技术引领能力,持续提升产品化、标品化能力,助力传统业务的巩固和三新业务的快速发展。
基于大力的研发投入,亚信科技完善精品产品体系,持续提升产品化、标准化能力,聚焦“云网”、“数智”、“IT”及“中台”产品体系,实现行业引领,有效支撑公司“一巩固,三发展”战略。其中云网产品保持国际引领、数智产品实现国内领先,IT领域处于国内第一阵营。云网领域保持国际引领,5G网络智能化产品聚焦算力网络、自智网络与网络数字孪生等领域,赋能通信行业数智化转型与创新。5G核心网全套产品体系获工信部入网许可,并成功商用国内首张核电领域5G专网。数据产品全面支撑“东数西算”业务需求,推动产业转型,促进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的建设发展。中台产品体系持续演进,构建行业数智化转型底座。隐私计算平台牵头IEEE首个隐私计算互联互通国际标准,标志着在隐私计算技术标准制定上走在国际前列。
在行业认可和标准引领方面,2022年亚信科技荣获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科技进步一等奖;AIOps、AI平台,联邦学习平台、边缘AI、RPA、大数据平台等多款产品连续入选Gartner、Forrester等国际知名研究机构“主流供应商矩阵”。亚信科技持续深度参与3GPP、ITU、ETSI、IEEE、TMF、O-RAN等20个国际/国家技术标准组织工作,累计参与形成国际标准133项,其中2022年新增牵头国际提案48篇,成为IEEE P3127联邦学习与区块链工作组主席。亚信科技相关产品及技术形成了71项国际/国内专利,并在多项关键创新技术与产品方面累计拥有1298项软件著作权,其中2022年新增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174项。
创新固业、稳健拓新,2025年业务规模超百亿
面向未来,田溯宁博士表示:公司将进一步发挥‘三新业务’驱动公司整体收入快速增长的核心引擎作用。在数智运营业务方面,把握好‘数据二十条’这一政策红利,将DSaaS场景类产品在数字TMT、数字政企、数字车联网、数字消费等领域规模复制。在OSS业务方面,聚焦算力网络、云网融合及自智网络等重点领域,持续提升OSS市场份额。在垂直行业及企业上云方面,进一步聚焦能源、政务、交通等行业,并紧密围绕公司产品开拓市场,努力提升盈利能力。”
产品研发方面,亚信科技将提前布局6G OSS/BSS、6G专网、通算感一体等技术;面向5G专网,将基于云原生、O-RAN等技术,打造云化、白盒化、开放化与轻量化的5G基站与核心网等设备,赋能企业数智化转型。在数智领域,面向AIGC等新技术,亚信科技将融入生态,积极与头部人工智能公司合作,并基于通信行业的积累与优势提前布局,努力成为通信行业在AIGC领域的首批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
针对未来发展,亚信科技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高念书提出了“创新固业提效能,稳健拓新谋发展”。针对这一思路,高念书解释道:“针对传统市场,要用创新的方式巩固,这是因为我们面对的客户是在中国信息化时代、数字化时代都是发展最快的产业、行业,他们一直在用新的手段、新的技术来拉动运营商的收入增长。而我们想守住BSS领域的领先地位,一定要靠自智网络、云原生、云网融合、算力网络等创新技术,以及创新的方式去配合好客户的技术演进和业务演进。针对新兴业务,‘三新业务’的占比越来越大,这种快速发展和健康发展之间要有一种平衡,不能一味求快,要关注它的发展质量。
针对未来发展目标,亚信科技表示将继续坚持“一巩固,三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向“2025年业务规模超百亿、新业务占半壁江山”的战略目标推进。相信在“创新固业提效能,稳健拓新谋发展”发展思路的指引下,在多项业务发展的支撑下,亚信科技的发展目标将稳步实现。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