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的上线往往要经历漫长的测试周期,“自建团队”or“外包测试”的模式对于中小开发团队而言,时间和金钱成本均较高。
产品即将上线,却被测试环节拖累,得不偿失。
一般来说,软件正常上线的背后,必然面临着长周期的测试。而随着企业对于“降本增效”的精益求精,“自建团队”和“外包测试”受疫情影响的背景下,企业对软件和系统测试中的另一种模式——云测试的需求逐渐增多。
Testin云测试是云测试模式的开创者和引领者,在Testin云测试看来,面对复杂的软件测试需求,测试流程“云化”是大势所趋,在效率提升的同时降低成本。
Testin云测总裁徐琨曾表示,“企业经营的终极目标是成本的最小化和收益的最大化,测试的云化是必然,云测试把测试变成标准化服务,把测试工程师的人力资源最大化的共享给所有的企业客户。”
目前,采用Testin云测试服务,可以在不用大量支出测试人员成本的情况下,满足测试需要。以往需要20人测试10天的工作,现在3个人做2天就能完成。成本大幅降低,效率大幅提高,解决的许多开发团队的燃眉之急。
疫情期间,面对需要内网测试的软件、或是解决疫情需求的功能,需要加急测试,如果全部依赖线下团队,项目进度将不得不面临推迟,而云测试恰好能缓解这一难题。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尽管国内软件业完成软件业务收入14087亿元,但在总体规模上却有同比6.2%的下滑,疫情对软件业造成的影响可见一斑。
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可以预见云测试在软件和系统测试中的预算占比将逐渐增加,有业内人士粗略估计,以目前自建团队为40%、外包测试40%、云测试20%为基准,之后将会转为自建团队为40%、外包测试30%、云测试30%,企业对传统外包测试的依赖会越来越低,对云测试需求将愈发高涨。
本质上,云测试不仅降低了企业在外包测试中的高预算,还同时为企业带来更灵活、按需的成本模式。
在11月19日的“洞见2021中国企业服务年会”上,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海比研究院共同发布了《2021中国软件和系统测试十大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并对云测试模式进行相关解读。该报告显示,云测试将成为软件和系统测试的未来主流模式,并通过调研多数企业后在报告中得出了:多数的软件和系统测试企业在预算分配中正在向云测试倾斜的趋势,同时将Testin云测作为软件和系统测试市场中的“风向标”企业进行重点展示。
Testin云测试对于测试者而言,使用起来非常便捷。由于不需要真机调试即可批量执行测试,录脚本及调试较过去省时30%-50%;对于企业用户来说,不再需要自己或者雇专人从头开始写脚本,企业通过类似“搭积木”的操作方法即可快速录制所需脚本;得力于NLP自然语言理解与翻译技术,实现从自然语言用例到自动化测试脚本的自动化生成;在脚本执行阶段,引入基于深度学习的字符与图标识别技术,大幅提升自动化测试的容错性;通过将AI技术应用在云测试中,在执行异常的识别与处理阶段,集成目标检测、增量学习、近似学习等技术,实现高效的异常检测与处理。”
实际上,Testin云测正在做的事情,可以概括成一句话:通过AI技术,帮助客户用最少的预算换取宝贵的时间成本。
一份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第三方应用商店在架应用分发总量达到9502亿次;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11月,国内移动互联网用户平均日使用时长6.2小时,App每月使用数量也增加到23.6个,使用时长及数量的双增长。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随着5G的规模应用,开发者对于软件和系统测试需求将持续高增长,而云测试的普及,无疑是提升测试效率的最优解。
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超4万家,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71768亿元,同比增长15.4%。
Testin云测创立至今已有9年,伴随中国软件行业高速发展,云测试的模式也将与软件产业趋势深度挂钩。
今年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软博会)上,Testin云测试作为唯一一家云测试参展服务商亮相,展示了以云测试模式为企业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测试服务,为企业客户提供了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开发测试方案。
目前,Testin云测服务已涉及金融、游戏、互联网、汽车、快消等多个行业,用户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OPPO、深圳航空、京东、宝马等众多知名企业都在通过云测试来保障自己软件和系统的质量。Testin云测拥有300W+的应用服务经验,成为100W+企业及开发者的信任选择。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