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最强大脑”上演巅峰对决2020之江杯全球人工智能大赛决赛圆满落幕)
10月15日,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指导,之江实验室、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中国信通院、杭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0之江杯全球人工智能大赛”决赛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落下帷幕。
决赛期间,来自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京大学等国内外顶尖高校及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阿里巴巴、腾讯等科研机构和企业的41支队伍参加角逐。之江实验室主任朱世强通过远程连线的方式为决赛致辞。之江实验室副主任郑宇化、清华大学教授朱小燕、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办公室主任石霖出席大赛决赛。
据介绍,本届大赛自8月1日启动以来,引起了国内外人工智能从业者、高校师生、科技极客等广泛关注,共有海内外1400余支团队、5000余名选手报名参赛。
最终,来自北京邮电大学的“北邮ANT”队、浙江大学的“炼知队”、北京远鉴信息有限公司的“1406664921312198”队以及东南大学、艾耕科技的“Mojito”队分获四道赛题冠军。在第二届中国智博会开幕式上,与会领导为大赛获奖团队颁奖。
基于“以赛引才,以赛促研,以赛兴业”的基本思路,聚焦人工智能“基础研究”+“产融结合”,之江实验室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全球人工智能大赛,并力争将该赛事打造成全球顶级的人工智能赛事,引领人工智能发展潮流,打造中国人工智能科技创新高地。“之江实验室发起举办人工智能大赛,就是要重点突破人工智能的关键基础与核心技术,发掘一批人工智能领域的优秀专家人才,激发全社会对于人工智能的广泛热情。”之江实验室副主任郑宇化说道。
据了解,本届大赛决赛共设置四道赛题:无人车安全驾驶仿真赛、视频生成挑战赛、语音鉴伪挑战赛和零样本目标分割挑战赛。“这些赛题是从技术研究和产业结合的角度出发设计的,兼具新颖性、技术性和趣味性,整体难度有了显著提升,对于各位选手更有挑战性。”之江实验室副主任郑宇化说。
无人车安全驾驶仿真赛
无人驾驶领域,“最后5%”的长尾问题始终困扰着行业发展。无人车训练场景中,路中车辆翻倒、前车物体掉落、路面塌陷、行道树倒塌等特殊极端的情况,无法预测的人类行为出现的概率极低,而这些极端场景恰恰是无人车提升驾驶安全性所必须学习训练且攻克的。
“本次大赛,我们在数字空间中仿真现实交通场景,通过孪生及衍生技术,为无人车营造临界高危场景。参赛队伍需要控制数字空间中的车辆行驶,并在行驶过程中实现车道选择、规避碰撞、紧急制动等操作。”无人车安全驾驶仿真赛技术团队负责人华炜老师说道。该赛题将从安全性、舒适性、稳定性、预见性、经济性和高效性六个维度进行评价。
5G时代,除了自动驾驶,海量视频构筑的视觉盛宴也为人类提供了全新的娱乐方式。有数据显示,到2021年,观看视频将消耗整个移动数据流量的78%。但是复杂的视频流程限制了视频的传播速度与广度。视频生成挑战赛要求参赛选手所使用的算法模型能够利用断续的图像帧和描述文本,生成流畅连贯的视频。简单来说,就是让AI学会“剪视频”。
视频生成挑战赛
语音鉴伪挑战赛,就是让AI识别AI。需要选手利用算法,识别出利用AI程序和深度学习算法实现的模拟和伪造音频数据文件,并对真实的音频文件进行说话人识别。该技术将在电话诈骗、声音防伪检测等领域发挥巨大作用。
零样本目标分割挑战赛则要求参赛选手的模型能够用于检测分割图片中未知类别的样本,规避传统检测模型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进行实例标注的弊端。在无人驾驶、增强现实、安防监控等应用场景实际中将有更大的应用潜力。
据了解,本届大赛共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1400余支团队、5000余名选手报名参赛,其中,出现了不少“95”后,甚至“00”后选手。
来自北京邮电大学的“北邮ANT”队就是一只年轻的团队。年纪最大的23岁,最小的是位“00后”,今年20岁。团队5位选手的专业都是车联网方向,技术基础扎实,一路披荆斩棘,最终夺得无人车安全驾驶仿真赛的冠军。但在他们看来,参加比赛还是有种“走出象牙塔”的感觉。队长蒋明智今年研究生二年级,7年的技术浸淫,他说这是他第一次参加这么“真实”的比赛。“以前做研究、写论文都处于非常理想化的状态,这次的比赛中,平台为我们提供了接近真实的环境及突发状况,比如行人过马路、紧急变道等,需要对紧急情况做出处理,挑战很大,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更加开阔的思路。”
北邮ANT队
来自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刘雨亭也是一名研二的学生,来自零样本目标分割赛道。他的师兄师姐参加了去年的之江杯全球人工智能大赛,并安利他的团队也来参加。“师兄师姐们说,之江杯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可以与全世界的高手过招,对我们编码、整合等专业能力的提升非常有帮助。”刘雨亭说,在决赛答辩现场,听别的参赛队伍答辩,也拓展了他们团队的解题边界。“明年我们还要来参赛,而且要推荐师弟师妹们也来参加。”刘雨亭说道。
另一位“00”后黄科宇是浙江财经大学大三的学生,是语音鉴伪赛道的选手,这也是他第一次接触语音鉴伪这个领域。“我是报着学习的态度来的, AI语音已经深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我相信这项技术也会给现在的AI语音领域带去重大突破。”黄科宇说。黄科宇的队友贺世恩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他也是第一次接触语音鉴伪,他说,参加这次比赛后,他对人工智能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学习过程中,我们一般都会专精计算机的某个领域,将各项技术割裂来看,比如NLP、计算机视觉等。参加这次比赛后,我突然意识到,人工智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我们应该用统一的思维来看待相关技术,勤学习,多涉猎。”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