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家电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篇章。受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国内家电行业整体销售增长都进入调整和转型期。在这个过程中,创新意识与水平、新技术应用、高品质产品研发和快速的市场化速度等,逐渐成为企业新时期竞争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城镇化的发展对住宅、家电市场的带动,还是互联网的发展对家电销售渠道带来的革新,都使得家电行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与转型的时期。同时,随着年轻用户逐渐成为家电消费的主体,家电市场的用户需求也呈现出了明显的个性化的特征,消费者选购的渠道更加开放,口碑在选购时的影响作用也在逐渐加强。
网络购物日渐流行
由于近年电商平台的发展日臻完善,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人们购物习惯的一部分,网络购买家电也相比从前更加流行。计世资讯调研发现,有66.2%的被访者都有过网上购买家电产品的经历,占比已接近三分之二,另有23.3%的受访者正在计划从网络上购入家电产品;只有10.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并不打算从网络上购买家电产品。
更进一步来说,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消费者对于消费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品不仅要满足其在功能上的需求,还应在附加值方面满足购买者的期望。随着信息的日益开放及主力消费群体的年轻化,消费者的购物要求更具个性化,希望购买的产品能够体现自己独有的风格、特征,具备“专属性”.对于家电的消费也不例外。因此,定制化家电应运而生。
定制家电风生水起
从消费者对定制家电的关注层面分析,计世资讯统计认为,超过一半的消费者都更加关注家电产品在功能方面进行不同的组合,其次有44.1%的用户在意体积、形状等产品外观上的定制内容。另外,产品外观的颜色、内部空间的组合、外观的材质、可否自定义组合遥控按键、能否远程操控和是否具有夜光等功能皆有一定的消费者在关注。计世资讯认为,调研结果显示消费者更为关注定制家电产品的功能组合,这也是消费者转向理性消费的一种信号。
当然,市场上现有的“定制家电”产品并非出自同一理念,家电厂商们对这一概念均有自己不同的理解,也因此导致了市场上对“定制家电”概念的混淆。计世资讯观点认为,即使受到当前生产工艺的限制、“定制”尚无法满足消费者个体对产品进行完全的设计生产,但是,真正的定制家电,其定制特色应当来自购买者;一些主流厂商所倡导的为某一类卖场提供特供型号商品的模式更适合被称之为卖场包销模式,实际是家电厂商为区别不同销售渠道、减少销售客源、价格等冲突的一种手段。
另据计世资讯统计发现,目前在中国家电市场上已推出和计划推出定制家电产品的厂商中,听说过统帅电器的消费者占比一半,成为知名度最高的品牌。美的、三星和西门子,分别以35.3%、25%和13.2%的比例位列第二至第四位。计世资讯观点认为,排名前四位的厂商,在整体家电方面也处于市场的领先位置,在品牌影响力方面优势明显;而统帅电器是目前市场上唯一能提供半开放式定制家电的品牌,其在最近两年里在海尔官网和第三方电商平台上均高调推出过彩电、空调等产品的定制活动,且产品个性化程度高、可定制的品类丰富,为其在该领域占到了先机。
未来家电市场消费者将进一步按需购物
未来,在家电市场的引导和快速发展下,家电市场消费者在进行产品消费时,对自身的需求将愈发明确。首先,在线购买将成为更多消费者的优先选择,在未来有望成为家电产品的第一购买渠道。其次,消费者已渡过被动消费的阶段,开始对产品有个人的多种要求。第三,随着网络平台的快速发展,信息开放程度空前提高,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会进行更多的对比,他们更希望为自己需要的产品或功能付费,性价比高低在消费者决定购买时的影响越来越大。
而对于异军突起的定制化家电,计世资讯认为,目前家电市场的消费者对定制家电产品的了解还比较浅,但是,家电市场消费者在了解了定制产品的性能和特色后,对定制产品是很有期待的,75%的消费者看好定制化家电这一发展趋势。随着社会信息的进一步开放,在未来,消费者这种个性化的消费趋势会更加鲜明。
相关报告《中国家电消费需求与定制化趋势研究报告》请点击:http://www.ccwresearch.com.cn/bgjb/jiadianxiaofeiyudingzhihua.pdf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国室温超导闹剧主谋被解聘,此前多篇论文被指歪曲数据
- 李彦宏称百度第六代无人车RT6达到L4,成本已降至每台25万元
- 全国排名第一!江苏5G行业虚拟专网数达6454个,制造业占比45.7%
- Q3国内耳机电商销量排座次,苹果第一华为第二小米第六
- BBA三季度利润大幅下跌,中国豪华车型被“平替”,50万以上是重灾区
- 英伟达Blackwell芯片被曝发热严重,此前因设计缺陷已延期交付
- 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比亚迪再次创造历史,第二个500万辆仅用15个月
- 华为Mate70系列发布会定档,产品预订通道今天开启
- 从年产1万到1000万,中国新能源汽车,只用了12年
- 苹果遭4000万用户起诉,事涉iCloud垄断,索赔30亿英镑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