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DJI成立于2006年,2013年销售额超过8亿人民币,2014年预计将近30亿人民币,最新一轮估值超过80亿美金。
随着大疆成为全球未上市公司价值排名前10的巨型独角兽,无人机行业也在近年来迎来井喷,成为许多投资者重点关注的领域。消费类无人机领域在大疆之后,美国的Parrot、3D Robotics、中国的亿航,都在通过产品创新提供给消费者更稳定和有价格竞争力(仅数百美金级别)的无人机产品。消费领域的无人机市场看似已经一片红海,对于创业者和投资人来说,无人机领域的下一个巨头还有可能出现吗?会从哪个领域突围?
市场增长潜力剖析
传统来看,无人机一直是国防为主,不论是伊拉克战争还是好莱坞大片,无人机在执行军事任务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2010年以前,国防军用无人机占据了市场规模的99%以上。然而,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5年内,全球范围有3000家不同规模的企业涉足民用无人机相关领域。其中不乏Amazon、Google、DHL等巨头在持续进行测试。国内除了大疆、亿航、极飞等专业公司以外,顺丰物流以及其他A股上市公司如宗申动力等也频频发力。民用无人机市场份额已经超过10%,远远快于国防无人机的增长速度。
根据美国《航空与太空技术周刊》刊登的分析报告,世界无人机将在2024年达到673亿美元市场规模。预计今年美国将售出超过100万台无人机,并且以20-30%的速度在未来数年递增。而这其中最大的增量来自于民用无人机领域。
民用无人机领域根据用途和场景,我们可以大致分为五大类:消费类(摄影或娱乐)、物流、农业、监控安防、测绘勘察。
消费类无人机领域的格局在未来几年不会出现大的变化,大疆以70%的市场份额领跑,亿航、3D Robotics等企业将会尽力在这个市场分一杯羹,其他市场上多如牛毛的同质化公司将很大可能在未来几年淘汰或整合,大部分的公司也许几年后将不复存在。
这个类别和所有消费类电子产品类似,取胜的关键要素将是:(1)品牌营销;(2)规模效应;(3)成本价格;(4)迭代的速度和质量。 同时大疆和3D Robotics都在致力于打造无人机生态系统的操作平台(尽管开放程度有所不同),在未来提供给各方在平台上找到适合的软件和应用。这些对于其他创业者来说再进一步突破将困难重重。
监控安防、测绘勘察领域目前格局还不明朗,目前美国在这个领域的主要创业公司有Draganfly, AscTec, Skycatch, Airware等。国内企业有韦加科技、零度质控、Insight Robot等。主要收入模式包括产品销售,按需服务,和整体服务协议。按需服务在商业模式上更贴合这个领域的需求,对于用户来说不需要购买无人飞机,也无需学习无人机的操作,直接根据需要预定服务,按照服务质量进行付费。此外,受到法律法规的限制较少,也是不少初创公司选择切入这个市场的主要原因。
所以除了消费类无人机,和监控勘测大数据无人机,哪些机会我们应该持续关注?综合来看,未来想象空间可能还有另外两个领域:1)农业;2)快递 .但是由于阶段还处于早期,也需要更多的耐心和长远判断。
互联网+农业的另一片天地?
全球有超过500亿亩耕地,作为农业大国,中国有接近20亿亩耕地。然而中国目前绝大多数的农业耕种仍然使用非常传统的方式来检测、保护、播种、施肥,花费大量的人力。就拿喷洒农药举例,很多农民依靠双腿在田间行走,需要依靠拖拉机来承载农药,喷出来的农药对于农民的伤害非常大,但是没有别的解决方案。欧美大型农场偶尔会应用一些大型机械设备,甚至喷气飞机代劳,但是成本非常昂贵,普及率即使在西方国家也仍然很低。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这类设备更是远超普通农户的购买力。
通过无人机在农业上的应用,可以通过全自动飞行的无人机频繁起降,数倍于传统方式的效率喷洒农药。还能有效防止农民中毒的危险。同时,多旋翼产生的气流扰乱叶片,对于药液的渗入更有效果,据称可以减少30-40%的农药用量。
保守估计,假设中国20%的耕地面积使用无人机服务,需求量将超过20万架无人机,机身销售加上服务市场规模将在百亿美金以上。
除了市场规模巨大,痛点明显以外,我们看好农业无人机的原因还有以下几个:
(1)农田远离城市,安全飞行距离足够大,不需要飞跃民居或住宅,并且为了达到最佳喷药效果需要低空低速飞行(一般低于3米,飞行速度小于10米/秒),很好的规避了全球大部分市场的空域管理限制,有潜力快速渗透;
(2)由于需要负重飞行,对飞行控制、稳定性、巡航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从技术上有别于目前主流的无人机产品,有一定的技术壁垒。
日本在这个领域走在前面,有超过10000名从业人员操作2000架无人机进行农业应用。美国的Precision Hawk,SenseFly,Airware,AscTec也在专注农业无人机的研发和应用。在中国,2007年前成立的极飞科技很早开始利用无人机尝试对农业的服务,也已经在去年完成了2千万美金的融资,据了解,极飞仅在新疆就有50万亩作业面积,相对于18亿亩的市场规模,还有相当大的上升潜力。此外,北京的航瑞斯也已经在进行无人机"万亩方"培训班,培养农业无人机操作人员,对农田进行植被保护的服务。
无人机运输,全天候同城快递,不再遥远
这是潜力更大的领域。让我们先看一组数据:
全球消费者物流市场规模:8000亿美金
最后10公里快递:5000亿美金
最后10公里快递(且小于2公斤):4000亿美金
速度:Fedex/UPS隔日到,Uber Rush和Postmates约30-60分钟,无人机3-5分钟
在美国: Fedex/UPS同城快递10-20美金,Uber Rush和Postmates约8-12美金;无人机快递成本不到1美金
诚然无人机无法运送所有物品,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市场细分不难发现:无人机有机会撬动能力范围内的2公斤以内物件的市场(亚马逊86%的网购商品小于2公斤),仅此一项,规模已超过千亿美金。同城快递一直是兵家必争,不论是巨头Amazon、DHL,还是Uber、Lyft、Postmates,都希望利用各自的优势提供更高效且低成本的服务。
想象一下,不论是对电商、O2O、还是C2C之间,未来由无人机来实现当日达,甚至5分钟送达,随时随地,就像预定Uber一样随叫随到,并且只需要1/10或更低的成本。物流成本和配送效率的双难题有机会被一起解决。
Uber Rush,Uber在纽约和新泽西推出的新服务,利用路线算法让司机顺路帮客户进行同城快递,一般需要花费$7-10美金。
Postmates是一家来自美国旧金山的初创公司,成立于2012年5月。主打O2O同城快递,通过平台上的快递员帮助顾客完成同城最后一公里快递,每单消费者支付$8-12美元,公司还需要经常进行补贴,累积融资超过1亿3千万美金。
当然,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是法规。 目前全球虽然部分国家规定了商用无人机可以进行测试的区域和路线,但是却大多没有立法批准。新西兰是唯一目前通过法律允许进行无人机快递的国家,欧洲多国预计明年初有望通过立法,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也在监管部门和公司间进行博弈,2016或2017年才有可能全面亮绿灯。
美国FAA今年初对商用无人机做出了最新规定。不能超过500英尺(152米);必须在视线范围内进行操作;操作者不得小于17周岁;且必须通过运输安全管理局的审核。
其次是技术。尽管只有两三公斤,但稳定载重运输本身就是技术难题。另外还要加上风雨无阻、无人操控,是难上加难。最后还要解决的是各种突发情况,比如大妈出来用棍子袭击,美国人民掏出枪自卫,或是遇到植物动物的干扰,空中障碍躲避能力,和应急安全迫降设备也至关重要。
第三是适用区域。 对于欧美国家,大部分地方地广人稀,不论是送到家里后院,还是公司停车场,都适合无人机放下货物。但是对于人口稠密的发展中国家,或大型城市如纽约、伦敦,投递的可行性都有待解决。
无人机快递企业哪家强?
尽管困难重重,全球许多公司仍然在不遗余力的试图利用无人机解决"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难题。我们研究了7家主要致力于无人机快递的巨头和初创公司,与其中部分公司进行了深度访谈,总结如下:
Amazon和Google凭借资金和人才优势两年前宣布了无人机计划,分别叫做Amazon PRIMe Air和Google Wing.Amazon希望可以通过无人机运送货品往返于其物流配送中心的16公里内,最快在30分钟内完成调配,负重2公斤。而Google则走了些弯路,从固定翼无人机开始,到最近转型回到4轴多旋翼的研发,上周在硅谷进行了公开测试。目前两家公司仍处于试验阶段,专注美国市场,尚未获得美国FAA批准的运输许可。
此外,零售巨头Wal-mart也在近日宣布向FAA递交申请无人机的商业运输试飞许可。过去几个月Wal-mart一直在室内秘密测试无人机快递,希望在未来可以实现从货仓直接送货到客户家门口的愿景。Wal-mart在全美门店的5英里半径内覆盖了70%的美国人口,在基础建设的覆盖上有着独特的优势。Wal-mart计划在未来使用大疆生产的无人机型和平台来做执行。但是能否获得FAA的批准仍然是很大的未知数。
Google无人机项目Project Wing:隶属于Google X,是第一代固定翼项目,动力系统位于头部,悬停稳定性较差载重能力弱。目前已经被停止,并改为转向多旋翼结构设计。
传统物流公司也不甘落后,DHL和顺丰物流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无人机应用。DHL自己设计的无人机在德国已经完成了数月的试飞,德国政府为此专门设定了一条供无人机飞行的空域。当然限制也很多,比如要避开民宅,不能和民航时间冲突。顺丰则选择了合作的方式来试水,宣布和极飞科技合作,利用其专门开发的物流系统和无人机来递送少量包裹。两家传统物流公司的试验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偏远的山区,以规避潜在的种种风险。
顺丰快递:与极飞无人机公司联合研发的机型和操作系统,还没有直接递送客户。目前用于解决偏远地区投递人力成本高时间长的难点,主要支持配送中心之间的货品转移。
再来看看初创公司。目前位于美国的Matternet和Flirtey无疑走在了前面。Matternet的创始人Andreas Raptopoulos来自硅谷的创业者培训营Singularity University,公司生产的Matternet One无人机在瑞士进行医药的运输测试,未来希望以商业客户作为核心做产品租赁的模式获得收入。公司此前完成种子轮融资约300多万美金,A16Z是投资人之一。Flirtey的创始人Matt Sweeny来自澳大利亚,2013年就开始试运行无人机快递业务。最早在澳大利亚市场与课本租赁公司Zookal合作,用无人机替代传统的书本物流。今年6月,Flirtey被美国著名孵化器Y-Combinator选中。同期,Flirtey成为首个获得美国FAA商业飞行运输许可的公司,一起申请的还有Amazon和Google的无人机项目,但均被FAA否决。可见作为一家创业公司,Flirtey在技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上已经比巨头们走得更快。
Flirtey: 与NASA紧密合作,成为美国境内唯一一家可以在佛吉尼亚州和内华达州做无人机运输测试的公司,同时也是首家获得FAA商业许可的公司。
结论:无人机快递从被提出的第一天就充满了争议。法规限制一直是最大的障碍。但是从各国政府态度的逐渐转变,我们可以看到无人机运输带来的利好被渐渐认可。优化的成本结构和提升的效率是实实在在大幅节省了成本,自下而上的诉求推动者变革。国际无人机协会在游说FAA的过程中提到,如果无人机一天不立法,美国每天的经济损失是2700万美元。若被许可,前三年就能创造136亿美金产值。
那么这个领域的潜在成功者可能需要具备哪些特征?我们的判断有三点:
1、与法规的适配性,硬件技术和安全性更快达到目标市场监管部门的要求,先行推出市场;
2、开放性平台,通过服务更多机构和场景扩大覆盖区域和数量,形成规模效应;
3、消费者端为王,先抢占C2C同城物流市场的公司,将形成网络效应和强大的竞争壁垒。
这场来自未来的战役,到底是巨头一家独大,还是初创企业最终能脱颖而出,现在还言之过早。让我们拭目以待!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5年投入200亿打造飞行汽车!长安汽车布局万亿“低空”市场
- 英伟达涉嫌违反反垄断法 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决定立案调查
- 上海敲定5G-A发展目标:到2026年发展500万用户,建设3.2万个3CC基站
- 中国电信注资10亿成立天通卫星科技公司,将推动卫星通信手机向3000元下探
- 上汽今年销量或会被比亚迪反超,痛失18年“中国车企销量冠军”
- 英特尔CEO基辛格名为退休,实为被董事会赶下台?
- 华为申请多枚鸿蒙办公商标,涉及办公用品等多个领域
- “数智化”登顶《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数智技术应用深入人心
- IDC预计:2028年AI基础设施支出将超1000亿美元
- 韩系动力电池装机量下挫,三大厂商市占率降至17.2%,落后宁王比亚迪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