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美的都是业界响当当的企业,而他们的当家人董明珠、方洪波更是声名显赫。近日,两位董事长因“挖人”言论掀起一轮“互撕”大战。
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直言,“他们有没有到珠海挖人,到北京酒店一查便知。上次开会时给他们面子没有点名,其实就是他们”,而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则反击,“我可以明确告诉你,我们从来没有挖过任何人。而且我们内部已经明确了,只要是珠海那家企业的人,我们绝对不会用。”
“挖墙脚”,本意是指将墙的下半部挖掉(对应于“墙头”概念),以至墙的整体失衡而倒塌。这个词如果用英文直译出来是“under mine the foundation”,意思是破坏你的根基。但“挖墙脚”在中国一般是指商业上有竞争对手挖走你的员工的行为,因此英文最为标准的说法是“poach”,而poach的本意是“偷窃”。
挖墙脚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这点从poach这个单词就可以看出来。挖墙脚其实就是在偷窃,只不过他偷的是比金钱更加贵重的人。挖墙脚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强盗逻辑,属于一种典型的“不劳而获”行为,破坏了企业之间的有序竞争规则,打破了被挖企业人才培训计划;同时挖墙脚始终无法使企业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缺乏市场核心竞争力,企业也不可能走得太远。且企业一旦经营形势下滑,最终也会让被挖来的人才再次“出走”。
企业互挖墙脚是一种内耗性、多输结果的恶性竞争行为,不利于企业良性发展和社会资源科学合理配置。企业互控墙脚涉及技术型人才、市场营销人员及渠道人员等,这在中国企业界已是公开秘密,它是中国企业多年来难以治愈的顽症。
我们很理解董明珠的愤怒,据报道,格力近年来被挖走了600多人,其中有80%-90%都是技术人才,技术骨干占到了一半,主要分布在产品开发的技术部门。据格力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前只是空调企业来格力挖人,现在已经发展到制造业都来了。自己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人才,分分钟就被竞争对手摘了熟桃子,搁谁都不高兴。
其实社会上很多企业都面临着与格力同样的问题,竞争对手频频以高薪将公司辛苦培养起来的关键岗位人才挖走,企业成了竞争对手的培训基地。那么作为被“挖墙脚”的企业,是否进行过自我检讨,我们到底凭什么能够让员工留下来呢?员工在我们企业工作得是否顺心呢?公司内部的人际关系是否融洽呢?员工在我们企业工作是否能够有看得见的美好未来呢?
企业与其被动的应对竞争对手,不如主动地采取措施,将员工视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重视员工的身心健康,为员工打造一个能够促进其全情投入的工作环境,并对其贡献给予公正(不一定丰厚)的激励。相信能够做到此点的企业,不仅可以减少员工跳槽的几率,还有可能将已经离开的人请回来呢!
如果一家企业既能自己培养人才,又擅长从别的企业挖到自己想要的人才,还能做到自己的人才不被别人挖,这才称得上是用人高手。董明珠董事长在培养人才方面表现相当出色,格力电器8000多名科研人员几乎全部是大学毕业入职后慢慢培养出来的,公司技术骨干平均年龄只有29岁,正是他们为格力创造出14000多项技术专利,以至于有人说格力电器是家电行业的“黄埔军校”。树大招风,你积攒了这么多优秀人才,就免不了有人想来挖,而如何应对竞争对手挖人,格力明显有些力不从心。
面对“挖墙脚”,格力的愤怒不仅表达的是“个体的忧伤”,而且也是整个家电行业,乃至整个制造行业的“忧伤”。早在2009年,刚刚摆脱金融危机影响的家电行业就炮轰某家电企业采取“不仁义”的手段“抢人才”。时至今日,困惑仍在,而恶意挖人的手段也没有本质的改变,只是翻新了花样。更有甚者,因恶意挖人窃取技术而遭到起诉的企业,仍然不汲取教训,反而我行我素,继续进行恶意挖人,进行明火执仗的“技术窃取”。
从根本上讲,医治恶意挖人之伤痛,像格力这样的单个企业开不出良方,需要在顶层制度设计层面,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来规范同行业人才流动的秩序,为行业人才流动和良性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在它的背后是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和道德建设,这在中国是一个长期才能完成的任务。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5年投入200亿打造飞行汽车!长安汽车布局万亿“低空”市场
- 英伟达涉嫌违反反垄断法 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决定立案调查
- 上海敲定5G-A发展目标:到2026年发展500万用户,建设3.2万个3CC基站
- 中国电信注资10亿成立天通卫星科技公司,将推动卫星通信手机向3000元下探
- 上汽今年销量或会被比亚迪反超,痛失18年“中国车企销量冠军”
- 英特尔CEO基辛格名为退休,实为被董事会赶下台?
- 华为申请多枚鸿蒙办公商标,涉及办公用品等多个领域
- “数智化”登顶《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数智技术应用深入人心
- IDC预计:2028年AI基础设施支出将超1000亿美元
- 韩系动力电池装机量下挫,三大厂商市占率降至17.2%,落后宁王比亚迪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