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网4月16日(北京)两年后,华为携其最新P系列智能手机重返英国伦敦这一P6首发的故地,不仅推出更易用和人性化的P8,也带来了令人惊喜的P8max。
据了解,华为P8和P8max分高配与标配双版本,P8全球定价分别为599欧元和499欧元,P8max为649欧元和549欧元,两款产品将于5月在3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市销售,其它市场后续还将陆续上市。
年从华为Ascend P1 S 开始,华为开始沿用这个词语作为新型智能手机的系列名称,事实证明Ascend系列产品的进步非常明显。
华为官方数据显示,P6在全球60个国家销售量总计500万台,华为P7上市半年销售即超过400万台,覆盖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华为P6和P7的成功,让人对华为P8的市场表现充满了期待。
发布会上,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表示,“华为P8的目标是为全球消费者带来一部最好用的智能手机。通过细致的市场调研,华为P8对时尚精英人士智能手机使用痛点有了更多更深入的洞察。我们相信,华为P8必将成为2015年最受全球消费者青睐的智能手机之一。”
登场:主打设计和相机
华为P8此次的设计主打轻薄和时尚,采用流行的全金属材质,机身厚度为6.4毫米。机身背部采用了双段一体式设计,后置摄像头难得地与机身平行。配色方面,华为P8提供白色、金色、灰色、黑色可选。
华为P8采用了主流的旗舰级配置,屏幕规格为5.2英寸,分辨率1080P,搭载自家的64位麒麟930/935处理器,辅以3GB运行内存以及16/64GB机身存储空间,还内置2600mAh容量电池。华为P8运行基于Android 5.0的EMUI 3.1系统,重新绘制了部分图标。
相机的品质日益成为智能手机竞争的焦点功能,余承东在伦敦举行的发布会上就重点介绍了华为P8的拍摄功能。它采用的是800万像素前置镜头与1300万像素后置镜头,相机引入了RGBW以及独立的ISP成像技术来提升暗光环境下的拍摄画质,并且装备双色温LED闪光灯。针对女性用户的喜好,华为P8加入了美颜功能,支持个性化定制。
自从去年以来,各大厂商的旗舰级机型除了推出正常尺寸的设备之外,还会再推出一款超大屏幕设备。三星的GALAXY S和Note已是经典搭配,而苹果iPhone 6和iPhone 6 Plus也为人所熟悉。随后,小米、乐视也纷纷跟进了这个做法,分别推出了各自的Note和Max系列。
华为此次也发布了大屏手机P8 Max,配备6.8英寸屏幕,机身厚度为6.8毫米,支持横屏与分屏显示模式,电池容量则提升为4360mAh,官方声称续航时间可以达到2.23天。
华为终端完成三级跳
从近的说起,过去的半年多,一部Mate 7手机在华为终端的历史上创造了不小的奇迹,应该说这是华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款畅销高端机。
数据显示,在过去的6个月时间里,Mate 7累计发货已超过400万台,而这是华为公司卖手机12年里,首次销售3000元以上的手机超过100万台,且当初在制定目标时只设定了100万台的销量目标。这一次,华为终端彻底有了底气踏入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开始与三星、苹果尝试抗衡。
回顾华为P系列的成长,从P1开始外界对华为终端有了新的认识。初次操盘高端智能机华为可以说是毁誉参半,在产品设计、体验等方面表现了真正做品质手机的态度,但在营销、渠道、价格上的判断不足让P1的生存周期过早结束。
对于华为终端而言,P1仅是个开始,其在外界眼里是一个勤奋的学生,在能力储备、团队建设方面仍需要做大量的扎实工作。经过P1之后P2、P6、P7的磨练,华为 “跌跌撞撞”走到今天,产品在外界和用户当中认知度逐步提高,尤其是荣耀6和Mate 7的持续热销,给华为很大信心。这些自然离不开华为终端过去几年中在产品、渠道、营销等一些列整体策略的不断调整。
据了解,在2011年之前,华为终端主要采用ODM策略,面向运营商市场,以“伙伴、定制、价值”为主;2011年则开始逐步转向消费者市场,以“中高端、自有品牌、智能手机”为主战略;2012年则开始拓展“精品战略”;2013年华为推除了“铁三角概念”,以“渠道、品牌、产品”为主;2014年则期望拉近与用户的距离,并拓展互联网销售渠道,即“用户经营理念+荣耀模式”。至此,华为完成了成功的四级跳。
根据市场调查公司IPSOS的统计,在2013年的时候,华为终端品牌的净推荐值还是负24%(品牌净推荐值即通过抽样调研来反应消费者是否会向身边的朋友推荐某一项品牌的产品)。而在去年,同样是IPSOS的统计,华为的品牌净推荐值已经增长至正43%,在全球手机行业中仅次于苹果和三星,中国区的品牌知名度更是从68%增长至90%。
华为终端的经营策略变化也反映在其业绩上,2010年华为终端销售收入为45亿美元,2011年为68亿美元,2012年为75亿美元,2013年为94亿美元,2014年为122以美元,同比增长30%。
华为终端CEO余承东之前接受腾讯科技专访时表示,终端这些年取得的成绩有赖于华为自我批判的开放精神,管理层和员工在转型中不断试错、学习和适应新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
事实上,不仅仅是余承东,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从创立华为开始就一直崇尚自我批判的精神,对终端的发展更是迫切关注,他总能第一个站出来直指华为发展的要害。
当去年华为终端成绩斐然时,任正非就指出,“华为消费者BG应该坚持走自己的路,我就是我!不要盲目对标 苹果 、三星、小米!”华为的其他高管也一如既往时刻提醒自己,华为轮值CEO徐直军之前也对终端放过“狠话”:“消费者BG因为2013年的成功,有浮躁倾向,需要提前降降温,要清醒的认识到自己是谁,未来会走向哪里”。
华为发展到今天,运转依靠两个轮子,一个轮子是商业模式,另一个轮子是技术创新。华为较有优势的管道都具备这两个轮子,终端虽不具备,但亦得益于母品牌为终端的背书,这也是终端成功的另一大原因。
关于未来,智能手机的巨大成功,让华为对进驻其他智能终端业务领域信心倍增,并加快了进驻步伐。不久前的巴塞罗那展会上,华为曝光了其首款智能手表HUAWEI Watch,这款搭载了Android Wear的智能手表将于今年6月在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市。
此外,华为的4G通信板块已登堂入室嵌入奔驰、奥迪等高端车款里,随着华为在智能车机设备和车载平台领域的继续发力,余承东称他相信未来将有更多的品牌车与华为通信连接。
面对的挑战
但是智能手机行业竞争白热化程度已让人瞠目结舌,传统领域的手机品牌在转型的同时,遭遇了来自互联网巨头的冲击。如在P8前一天发布的乐视超级手机,从声势上来看,这是一场完美的秀,可谓赚足了用户和市场的眼球,以至于传统手机品牌企业发出惊愕,“玩儿的有些过了!”
不管如何,互联网式的营销整合搭配各自的生态系统,对于传统手机厂商而言带来的压力着实不小。
而来自市场研究机构DIGITIMES 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急剧下滑30%,当然下滑并不是从今年才开始的,根据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今年1月份发布的数据,去年第四季度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下滑8%。
除了一季度常规的疲态因素外,智能手机产业的增速已明显放缓,僧多粥少的情况下,行业的洗牌自然会加剧。
与此同时,来自华为终端内部的问题也在不断暴露出来。Mate 7、荣耀6被市场热捧是华为终端品牌迅速提升的核心原因,但这其中有一定的运气成分。
必然性源于Mate 7的产品本身和华为终端近年在产品设计及工艺上的大幅提升,而偶然性则主要是因为华为终端最初对Mate 7的供货情况预估不足,导致Mate 7供不应求在市场中被热炒。
从另一方面也说明,华为终端在供应链上仍存在把控不到位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苹果、小米都有过严重问题。直到现在,小米对于供应链的把控略比之前好那么一点,实际上小米如此依赖供应链的最大根源还是没有自己的技术积累,而华为每年研发经费动辄百亿级别,但又缺乏一套灵活的营销、渠道整合策略。
还有渠道依然依然是华为终端的短板。虽然产品在电商平台取得了不菲成绩,但占重要比例的传统社会渠道依然没有完全掌握,渠道策略的适时调整对华为终端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今年荣耀将与华为终端统一线下渠道平台,对于两个品牌如何避免左右互博、渠道协作、营销定价以及供货控制将是华为终端要面对的一大考验。
余承东也认为,2015年是华为终端最为关键的一年,将决定华为终端未来的命运。最重要的工作是从中低端品牌转型为中高端品牌,站稳中高端市场。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5年投入200亿打造飞行汽车!长安汽车布局万亿“低空”市场
- 英伟达涉嫌违反反垄断法 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决定立案调查
- 上海敲定5G-A发展目标:到2026年发展500万用户,建设3.2万个3CC基站
- 中国电信注资10亿成立天通卫星科技公司,将推动卫星通信手机向3000元下探
- 上汽今年销量或会被比亚迪反超,痛失18年“中国车企销量冠军”
- 英特尔CEO基辛格名为退休,实为被董事会赶下台?
- 华为申请多枚鸿蒙办公商标,涉及办公用品等多个领域
- “数智化”登顶《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数智技术应用深入人心
- IDC预计:2028年AI基础设施支出将超1000亿美元
- 韩系动力电池装机量下挫,三大厂商市占率降至17.2%,落后宁王比亚迪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