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国移动与中国电线先后推出了各自的不限流量手机套餐,加上早已推出不限流量套餐的联通,一众业内人士都认为流量大战的帷幕就此拉开。令人大跌眼镜的却是,中移动却在此刻来了一个急刹车,总经理李跃在出席股东大会期间称:“会千方百计阻止不限流量计划推出。”
中移动要么不推不限流量套餐,要么就将这个套餐执行到底,但在前面刚宣布后面就阻止,且是千方百计的阻止,这是拿用户当猴儿刷吗?又或者,不限流量套餐是一拍脑袋做的决定,然后再一拍脑袋就把这个决定否了?但在中移动这么严格而复杂的体制之内,岂能随意做出这样的决定?
令人不解之处在于,任何一个公司,如果发现其经营策略或者所发布产品有问题,一般都会内部慢慢调解消化,却是很少有企业在前面发布战略计划,后面就将其推翻的。除非是团队内部出现严重的不和,前一个团队做了产品发布了计划,后一个团队感觉掌权后感觉不妥,迅速叫停这个计划。中移动会有这种情况?目前尚未可知,只是这种做法实在是让人感觉有些非同寻常。
对于这种做法,用户们也会有不解。在很短的时间里,先是发布不限流量套餐,接着又要千方百计的阻止不限流量套餐。这明摆着,是不把市场及消费者放在眼里,有些挑拨用户的感觉。而对于那部分已经办理此套餐业务的客户,又会如何处理呢?如果撤销这个业务,为何当初又要推销此业务给客户呢?如果继续为客户保留此业务,则说明中移动仍旧还保留部分此类业务,但这对更多无法享受到此业务的老客户,是否有些不公平?既然在中移动享受不到不限流量业务,为何还要继续做中移动的用户呢?
有人分析,中移动之所以推出不限流量套餐,可能是看联通、电信都有此动作,也要做做样子。然而,样子却不是这样子做的,在此大有儿戏的感觉。这就如一个堂堂君子说话掷地有声,但是突然在其身上发生了出尔反尔的行为,谁能看的下去呢?话从口出如覆水难收,如此游戏一般对待此事,颇有失君子风范。
对于为何要阻止不限流量套餐的原因,中移动认为此举“在短期内可能有盈利,但长远而言非常危险而且不堪设想,可能导致亏损。”以此来看,担心导致亏损,是其要阻止不限流量的主要因素。2016 年财年,流量收入已成为中移动的营收支柱,其无线上网收入比去年提升了 43.5%,占通信服务收入比 46.2%,并首次超越语音和短彩信收入之和,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按道理讲,流量既然已成第一大收入来源,就应该将全部精力放在流量业务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但是李跃却说流量业务会导致其亏损,这是什么道理?
事实上,流量虽然是中移动的主要业务,但不限流量同样可能会拖垮中移动的基站。至今年4月底,中国移动的移动用户总数达到8.6亿,其中4G用户达到5.73亿,这个数字是电信的4倍,是联通的4.5倍。用户规模大,意味着网络压力也会加大。如果规模推广不限流量套餐,网络负荷肯定会再上一个等级,这会为其带来极其严峻的挑战;再者,大规模推不限流量套餐,也就无法发展新用户,在这方面,中移动需要有一个衡量。只是,中移动阻止不限流量的推行,损失用户已是在所难免。
目前而言,中移动正在积极研发并布局5G,定要为其在几年后大力推进5G业务做一些预留项,其中应该就包括基站饱和度。这意味着,中移动或会保留部分基站以在将来用于5G及更多业务,而不会在现有4G的不限流量上大费周折。还有一点在于,即便中移动的网络能够支持规模性不限流量业务,但现有4G用户都升级了不限流量,将来会不会顺势升级5G业务呢?也就是说,如果当前大力推不限流量业务,可能会成为几年后5G业务推广的障碍,那中移动还会积极推广吗?
若真正的不限流量是在5G时代才能实现,那么在当前4G向5G过渡的阶段,中移动就更不希望倾尽全力投入成本与联通及电信,在不限流量的业务上竞争。联通与电信,大概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才在中移动业务发展受限的情况下出此绝招,既能提高用户体验,还有可能实现拉新,策反一批中移动的用户。
本质上,这是一种市场行为,出于用户数量与基站规模快到顶的原因,中国移动没有能力继续发展不限流量,或者推出更吸引人提高体验的业务。但是联通与电信不同,两家的基站规模,足以让他们推出体验更好的不限流量套餐业务。中国电信目前移动用户总数2.24亿,其中4G用户1.42亿;中国联通移动用户总数2.67亿,4G用户1.28亿户。这两家企业,在今后几年将凭借不限流量业务发展更多用户,这点毋庸置疑。中移动能看到这一点,同时也是无可奈何,所以才会发出“千方百计”阻止不限流量的声音,也是颇有一些站在 “行业未来”制高点上指责不限流量危害的味道了。
然而,中移动能够阻止自己的不限流量,却阻止不了联通与电信的不限流量。这轮不限流量大战,虽然中移动选择退出,但在用户方面,注定它会成为输家,这早已成为定局。
除非,中移动能够运用其他大手笔,来一个惊天逆转。且,拭目以待。
【王吉伟,商业模式评论人,专栏作者,关注TMT与IOT,专注互联网+及企业转型研究。微信公号:王吉伟(jiwei1122)】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