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个月激烈的谈判和竞争之后,腾讯音乐拿到了环球唱片的版权,至此市场上90%的音乐版权以“独家”的姿态落入了四大在线音乐平台手中。
不幸的是,相比于两年前,多家唱片公司的版权价格数倍上涨,数亿音乐用户将成为最终的买单者。幸运的是,持续了近两年的版权之争暂告一段落,市场上的玩家们有了足够的资金和时间去思考音乐产业的未来,亦或者说思索音乐产业的钱到底在哪。
靠版权一统江湖?现在来看是一个伪命题
旗下涵盖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三大平台的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无疑是“版权制胜论”的忠实拥趸,近几年更是启动“买买买”的模式,拿到了包括全球三大唱片公司在内的多个独家版权。
一手是过半的市场份额和流量优势,一手是真金白银砸出的版权优势,腾讯收割音乐市场的意图很明显,甚至是QQ音乐和“双酷”合并之初就定下的战略方针。如今时间已经过去近一年的时间,除了炒高音乐的版权费用,在线音乐的市场格局依旧如初。网易云音乐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新增了1亿用户,阿里文娱吞下大麦网,在音乐产业链扩展方面信誓旦旦,太合音乐掌舵的百度音乐在近一年也动作频频,腾讯“一统江湖”的野心并未实现,反而迎来了更大的门槛。
版权曲库对于在线音乐服务当然非常重要,当版权数量达到一定的量级以后,单纯比拼版权数量的意义并不大。和环球音乐达成版权战略合作后,腾讯音乐的版权数量达到1700万首,不过通过独家版权合作或转授等形式,太合音乐、网易云音乐等所拥有的曲库规模也在1000万首以上,并已经形成了差异化的曲库,比如太合音乐本就是大量版权所有方,曲库资源自不在话下,再比如网易云音乐在电音、日音、独立音乐等方面的独家优势,阿里拥有滚石、华研等独家版权。导致的结果是用户的手机里要安装2到3个音乐APP,在线音乐平台之间并未形成所谓的碾压优势。
更重要的是,唱片公司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作为版权水涨船高的最大受益者,唱片公司们并没有满足售卖独家版权这一纯粹的盈利模式,在他们看来,在线音乐只是整个音乐产业链中的一部分,线下演出、音乐IP、艺人孵化才是更大的市场。值得一提的是,环球音乐和腾讯达成独家版权合作的同时,还宣布了在中国设立“Abbey Road”录音室的消息,不难发现环球音乐打算培养本土化艺人,进而深耕中国市场的深意。
况且一般独家版权的有效期在2-3年左右,在线音乐平台是商业公司而非慈善机构,如何在短时间内消化独家版权产生的巨额投入,则是另一件棘手的事。以往常见的做法就是开放版权的转授,早在QQ音乐和酷狗、酷我合并之前,就与网易云音乐、多米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等多家平台达成了转授合作。不排除腾讯音乐、阿里音乐、网易云音乐、太合音乐等在未来继续做起独家版权转授的生意。
当然,这是一个用户用脚投票的时代,在版权正版化时间更早,且市场已经趋于稳定的美国音乐流媒体服务上,所展现出的市场格局值得国内的四大在线音乐平台深思:
可以看出,决定用户行为的,并非只是曲库规模这一单维的影响,在曲库规模难以形成绝对差异的情况下,产品体验仍是左右用户行为的关键,Spotify在付费用户数量上远高于Tidal和Pandora便是一个例证,即便Apple Music在入口上占据了绝对优势,在付费用户的体量上仍不及Spotify的一半。而Spotify在用户体验上胜出,依赖的恰是“发现音乐”和“智能歌单”两大特色功能。
那么,如果囤积独家版权的玩法是一个伪命题,国内在线音乐平台的出路在哪?
在线音乐平台应在差异化竞争中寻找新路
可以肯定的是,环球音乐的版权争夺将是在线音乐平台在版权上的最后一场大战。但版权成本的高涨以及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却是国内音乐市场的又一个旋涡,比如用户付费价格的上涨,在线音乐平台在版权成本上的过多支出,而无暇顾及用户体验的提升。
跳出版权的圈子来看,国内的在线音乐生态正在不断丰富,包括腾讯音乐、网易云音乐、阿里音乐等已经做出了相似的选择,一边在产业链上游扶持原创、发掘潜力艺人;一边向下游拓展渠道,承办明星演出、发展票务,挖掘粉丝经济。在线音乐行业开始从产品导向转为用户导向,从满足需求到创造需求,从单纯的音乐播放器转到音乐社区、粉丝经济、音乐周边等多元化服务发展。
到目前为止,盈利对在线音乐平台而言还只是极个别的例子,与其相信用户大规模付费的“诗和远方”,倒不如在音乐产业链上寻找盈利契机。事实上,现有的在线音乐巨头们已经开始朝这个方向努力,且因势利导的打下了差异化的雏形。
阿里音乐的转型最为明显。先是天天动听停止音乐播放服务,并更名为阿里星球,定位于粉丝娱乐交互平台,国内最大的互联网演出票务平台大麦网也在今年正式并入阿里文娱,与阿里音乐形成线上线下的联动。电商平台出身的阿里音乐找准了自身的优势所在,开始转型粉丝经济和线下演出,不排除未来对接阿里电商资源的可能。阿里音乐旗下的虾米音乐,则重新回归扶持独立音乐人的初衷,近日也启动了寻光计划第二季。
网易云音乐在音乐产业链上的布局也很明显,凭借音乐社区的独特定位,网易云音乐的用户忠诚度和粉丝粘性要高于同类平台,以此推出了多款智能硬件产品来延伸粉丝经济,并开始涉足线下演艺以及演出票务等音乐下游业务。此外,网易云音乐的A轮融资迎来了SMG、芒果文创两个战略合作伙伴,彼此在音乐综艺上的频繁合作,可以看到网易云音乐在音乐IP、艺人孵化等产业链上游的投入逐步增大。
背靠太合音乐的百度音乐属于较为特殊的存在,自身拥有一定的版权资源,旗下也有许嵩、薛之谦等优质艺人,可以说对整个音乐产业链的玩法了然于心。目前太合音乐的业务已经涉及艺人服务、版权发行、演出活动、粉丝社群、整合营销等,而百度音乐自始就只是太合音乐的核心业务之一。
即便在独家版权上接连攻城拔寨,腾讯音乐也并未死磕音乐视听服务。QQ音乐最早提出了 “听、看、玩、唱”的玩法,在腾讯音乐的产品矩阵里,除了提供音乐播放服务,QQ音乐、酷狗音乐等接连上线了直播功能,全民k歌等产品称得上是腾讯音乐面向“玩”、“唱”两大服务推出的重要产品。由此观之,打通音乐产业链,寻找更多的变现可能,也是腾讯音乐的思路。
简而言之,各大在线音乐平台在版权竞争之外,已经不约而同地进行着差异化的市场定位。也就是说,版权之争告一段落也并非是件坏事,在线音乐平台在经历阵痛之后逐渐回归到用户体验及商业模式上,通过差异化的竞争在产品和用户体验方面打上不同风格的烙印,相信这样更有利于在线音乐行业的健康成长。
结语
这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时代,在全国性的版权数据中心尚未建立之前,无论是在曲库规模还是用户偏好上,单个平台很难承载所有的音乐内容,也很难满足大多数的用户需求。朝差异化的方向发展,每个平台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才是音乐产业的一大幸事。
刘旷,以禅道参悟互联网、微信公众号:liukuang110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