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中国互联网公司只有百度在积极地投资人工智能,李彦宏到处摇旗呐喊,主动地做起了人工智能在中国的步道师。今天,人工智能市场热闹了起来,百度不再孤独。
阿里巴巴高调地启动了NASA计划,马云说要为20年之后服务于20亿人的新实体经济储备核心科技,重点是人工智能。腾讯布局人工智能虽然比较保守,但当绝艺团队赢得人类棋手之后,腾讯还是很高兴地向世界宣布这个小成绩,最近微信成立搜索应用事业部,看上去是做搜索其实是要做AI。就连搜狗、360这些小巨头都已入场。搜狗今年计划IPO,王小川的故事不是搜索,是AI。百度的机器人在《最强大脑》获胜之后,搜狗就出了个“汪仔”参加《一站到底》,连电视台都没变。
做不做人工智能,早已不是问题。怎么做,才是关键。互联网公司以人为本,当他们一拥而入进入某个领域,无可避免地就会上演人才争夺战。人工智能大战的本质就是一场智力竞赛,谁能吸引到世界上最聪明的人谁就可能赢。大数据只能算是人工智能的第二要素,人才是人工智能的第一要素。因此,人工智能的人才争夺大战更加惨烈。哪怕有互联网招聘网站的冲击,猎头公司的生意一夜之间又好了起来。百度附近的咖啡厅门庭若市——要挖人工智能的人才,首选目标是百度。
BAT三巨头合影
百度挖人挖出了方法论
百度是最早就意识到人工智能“挖人重要性”的公司,并且挖出了方法论。
最初,百度很重视技术带头人,就是“领头羊”。
2014年就从谷歌手里挖来了一手缔造谷歌大脑的AI顶级人才吴恩达,任命其为首席科学家。除了看中吴恩达本人的技术,百度更看中吴恩达的“头羊效应”,吴恩达这竿大旗到了百度之后,越来越多全球顶尖AI人才被吸引到百度,或者说在百度加速布局AI这个时间窗口快速成长起来,比如吴恩达离职信提到的王海峰、林元庆、Adam Coates、景鲲、李平、徐伟、朱凯华。
在挖人上,百度舍得出钱。2013年就花了5000万(简易数据模糊化-数千万)一下挖来了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领域的十来位大牛,包括一些学者和教授,例如Facebook科学家徐伟。2014年挖来吴恩达之后,百度对于高端技术人才的投入更加大手笔。今年3月,李彦宏算了一笔账,过去两年半,百度研发投入高达两百亿,绝大部分投入到了人工智能,在中国五百强企业当中百度研发占收入的比例位居第一。百度今年宣布,如果科学家从美国前往中国,到百度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百度愿意多付出15%的薪资。
然而,顶级人才大都已财务自由、衣食无忧,或者说,钱不是他们衡量事业的首要标准,能否实现自己的梦想,公司的资源能否帮助自己的研究至关重要。所以在挖人上,舍得花钱不够、还得用心。百度为了给优秀AI人才提供好的研发环境,先后建立了硅谷人工智能实验室(SVAIL)、深度学习实验室(IDL)、百度大数据实验室(BDL)、增强现实实验室(AR Lab),这些实验室可以满足不同研究方向的大牛,在百度拥有很大的权限可以调用百度的资源,比如人工智能研究需要的大数据、计算资源,还有提供了一个好的研究氛围。为了更好地猎取全球人才,百度在硅谷建立了研发中心,正在筹备建立第二个美国人工智能研发中心,张亚勤接手美研之后,正在努力将其打造为全球人才基地、吸引来自全世界的人才。
百度硅谷实验室
“布局AI,人才为先”的策略,让百度在人工智能上占据先机。它在深度学习的底层技术,语音、图像、用户画像等应用技术上都形成了优势,人工智能技术也已深深融入到百度的主营业务之中。与此同时,百度也形成了首屈一指的AI人才梯队,以及AI人才吸引、培养和使用的一套方法论。
百度成为AI人才沃土
最近半年不少人工智能大牛离开了百度,余凯、吴恩达、张潼……用媒体的话说,百度人工智能进入了动荡期。之所以如此,一个根本原因是人工智能进入黄金发展期之后,人才流动加速的必然。
百度最早布局人工智能,最早储备人工智能人才,吴恩达只是最受关注的一个。同时百度内部还成长起一批AI人才,比如百度副总裁、AIG(人工智能研发体系)负责人王海峰,就是2010年加入百度之后,逐步成长起来AI顶级人才,百度搜索业务的基础是自然语言处理,王海峰也已成为NLP领域的全球顶级科学家。现在,百度已经拥有1300+人工智能研发人才,位居中国科技公司之首。
百度AIG(人工智能研发体系)负责人王海峰
正是因为此,阿里巴巴、腾讯都在瞄准百度挖人。百度大数据实验室负责人张潼,就被腾讯挖去做了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成为了腾讯AI的技术带头人。事实上,2013年我就曾说过:习惯于“站在巨人肩上”的腾讯未来布局人工智能做大数据挖掘,必然会通过挖人或者读论文来解决。
手握重金的投资者都在押注人工智能赛道。然而现在人工智能创业已经不是几个90后大学生能倒腾的事情了,于是从大公司忽悠顶尖人才出来,甚至带着团队出来做AI创业就成为一个趋势。百度AI人才出去创业,投资人就会觉得靠谱很多,中国和硅谷的多家AI创业公司,包括地平线机器人、Novumind、Pony.ai、第四范式、格灵深瞳等,其创始人均来自百度AI研究部门。百度在事实上已成为AI行业的人才培养沃土。
科技巨头和资本不只是去储备丰富的科技巨头猎取AI人才,大学这样的学术机构也在成为他们的目标。去年底,《华尔街日报》撰文称,由于科技巨头在资金、研究环境、产业化等方面的优势,不少高校的人工智能专家已经被谷歌等公司挖走,高校人才的流失也引发了学术界的担忧。
百度形成了AI人才观
友商的策反、资本的助推,成为AI人才流动的加速器。然而,既然你能挖来人才,别的公司也可能从你公司挖走。因此,只挖人是不够的,互联网公司还要提供一个好的研发机制和氛围。
腾讯走过的弯路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腾讯是中国唯一一家形成职业经理人文化的科技巨头,它一直很重视“挖人”,坚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比如2010年Google宣布退出中国后,Google图片搜索创始人朱会灿、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颜伟鹏、Google中日韩文搜索算法的主要设计者,《浪潮之巅》及《数学之美》作者吴军相继加入腾讯。然而,这些大牛基本都离开了。因此腾讯没有一个好的研发环境,搜搜是做AI的好平台之后被合并给了搜狗。广州研究院做的不是技术研发工作,而是承载具体业务做产品,最后诞生了微信。
腾讯正在改进研发机制,成立了AI实验室,微信成立了搜索应用部,学习百度挖来技术带头人以期形成头羊效应,近日在西雅图建立AI实验室,这些都是其在迭代研发机制。研发机制改革也是阿里巴巴NASA计划的重点:技术不应只是支撑业务,而是作为一种战略储备带动业务创新和增长。这借鉴了百度的研发布局思路,阿里巴巴还像百度一样在硅谷建立研发中心,猎取顶级技术人才。
还有,如何确保任何AI人才流失、公司业务不会受到显著影响也是一门学问。最近半年百度经历AI人才动荡期,有媒体说百度的人工智能搞不下去了,然而事实证明,百度AI业务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陆奇加入百度之后,对百度AI业务进行大刀阔斧的重构,度秘事业部、AIG(AI技术平台体系)、无人驾驶事业部成立、智能家居硬件事业部成立,AI通过开放加速发展,智能对话交互系统DuerOS、自动驾驶平台阿波罗先后上马,令人应接不暇。
之所以如此,正如吴恩达离职后麻省理工大学的评论:
“百度近两年在全球范围内争取到了大批人工智能专家加盟,AI的技术和团队布局都已经相当成熟,吴恩达的离开对百度整个AI团队的影响力已被降到了最低,并不会影响百度在AI领域的长期技术发展战略。”
百度挖人的步伐并未停止,不论是资金投入,还是在美国建立第二个研发中心,这些方向都是对过去AI人才布局思路的沿袭。百度的AI人才布局思路对于行业来说也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第一,要领头羊,更要羊群。早期阶段百度确实很重视“领头羊”,就是吴恩达这样的具有旗帜效应的大牛,这是百度AI布局从0到1的阶段。到了今天,当百度AI研发人员超过1300时,一个技术带头人已远远不够,百度也不再只是关注个别AI顶级人才,而是重视AI人才群体,毕竟AI不是一个人、一个小团队能做的,而是一群人才能做好的事情。
第二,重视人才梯队和机制。百度AI不是靠一个人,不论谁离职,都可以正常运转。百度AI人才形成了更新机制。为行业输出AI人才的同时、源源不断地补充AI人才,同时在内部也形成了AI人才的培养机制。李彦宏说过,百度肯花时间,可以给新人5-10年的成长时间,让他们成长最终成为百度的中坚力量。这也是百度AI不会因为任何一位大牛离开而停摆的原因。
第三,不同阶段不同人才布局。AI已经进入了应用工程阶段,而不是实验室阶段。因此百度AI人才的布局,也从过去重视理论学术型人才,逐步过渡到对工程型、工程型+学术型结合人才的亲睐。比如陆奇就是这样的人选,用吴恩达的评价是“资深的企业管理者,同时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百度面向全球顶级高校如斯坦福、CMU等展开校园招聘也是在寻觅一线AI+业务型人员。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