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主题公园离不开旅游产业集聚与集群效应

从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主题公园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和拉动的作用表明,主题公园集聚与集群对区域产业发展能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着重阐述两者之间的作用与相互关系以及对区域产业发展的作用。

一、产业集聚与集群辨析

产业集聚是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同类企业或不同类产业及其在价值链上相关的支撑企业高密度地在一个地区集中与聚合。从国际上看,产业集聚是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在工业发达国家,竞争力强的产业通常采取集聚的方式,某类产品与某个城市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如美国底特律的汽车、西雅图的飞机、硅谷的电子产品等。产业集群,则是大量的相关企业按照一定的经济联系集中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形成一个类似生物有机体的产业群落。按照波特的观点,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内(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产业集群不仅包括相同产业的众多企业的集聚,而且还向上、下延伸包括相关产业的企业,并包括行业协会、培训机构、咨询公司、研究机构和政府等,各单位通过“扎堆”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

两者的区别是产业集聚强调同一产业内各企业的集聚,产业内部的地理集合;产业集群的重点则在于不同产业的相互配合,分工协作,集群是产业链的集聚,分工不同的相关产业在一起有机集合。产业集聚是众多同类产业的企业或者相关产业的企业在某一地区的集中与聚合。而产业集群是众多按专业化分工的同类或相关产业的企业及其在价值链上相关的支撑企业、机构,以较完善的组织方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柔性集聚。可见,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企业的柔性集聚,产业集群是产业集聚发展的更高级阶段。所谓柔性,是相对于福特式的刚性(大批量、标准化)而言的,是能适应市场变化而灵活改变的一种极强的快速反应能力。一般认为,柔性集聚有三个重要特征:一是企业内部生产与管理方式的柔性。表现为以适应不同顾客定做要求的高度灵活性;对新的技术和观念的快速吸纳;对产品生产周期的长短快速反应;零仓储和超额的生产能力;柔性价格和商业谈判的关系;智力和体力工作活动的一体化。二是企业之间的关联柔性。主要表现为产业链上下游的供应商和客商之间的生产协作关系由福特时代的纯市场关系,转变成后福特时代的客商积极参与供应商的产品创新设计。企业之间关系的柔性化,使产业链上下游的供应商、制造商、客商之间更容易形成一个相互学习的整体,推动了集体学习的进程,降低了学习成本,促进了更多有创新价值的活动发生。三是劳动力的供给柔性和劳动力的使用机制柔性。劳动力的供给柔性使得集群内企业可以随时高效率地获取专业性雇员和专门化的自由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使用机制的柔性化,使得集群内劳动力能够高度流动,企业内外的信息交流渠道增多,增加了企业的创新速率与概率,也有利于企业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做出灵活反应。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的区别,还具体表现为它们两者在集聚过程、内在关系、产业链、创新网络、集聚动力、知识传递、根植性、发展层次等方面的不同。

两者的联系是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都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空间集中化战略,属于集约经济。规模收益递增、可流动的生产要素、较低的运输成本是其发生的基本条件,缺少任何一方面,它们都不能自我发生、自我增强并持续下去,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只有通过规模经济和多样化经济才能提高效益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在某一企业聚集的区域,相关产业或同类产业都具有纵向与横向的紧密联系。此外,传统产业、高新产业或资本与技术结合型产业都可以形成产业集聚或产业集群。

产业集聚属于动态的运行过程,产业集群则是静态结果。产业集群是特定的产业集聚现象,特定产业的集聚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但并非任何产业集聚都能发展成为一个产业集群。产业集聚是因为某产业的有关企业集聚于某地,而形成的一种聚集效应,它是产业集群的初级阶段;当这些企业之间发生某些有目的的合作时,则产生联合行动效应;当政府有意识地参与其间时,会出现制度效应。这三种效应都是产业集群的效应。两者的最大差别是:产业集聚区内企业之间的联系不是广泛存在的,未形成长期的信任和合作关系网络,导致这些产业在该地区是不稳定的、易移动的,是一种松散型工业;而产业集群内文化特征的根植性促进产业的加速黏合,加深产业对当地经济的影响,获得更强有力的竞争优势,集群强调的是群,有分工整合的意思,集聚强调的是聚,是简单的聚合行为,集群比集聚高级。二者并不是风马牛不相及,也是有一定联系的。产业的空间集聚可以形成产业集群,但并不是所有的产业集聚都能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在一起,只有他们相互之间有联系才能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只是产业集群形成的一个必须条件而非全部条件。

所以产业集群的形成一般经历企业集群—产业集聚—产业集群的过程。一个具备环境和条件的地区首先出现企业集群,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效应促使许多企业为了低成本而集中,这是一种低成本型的集群。在这样的企业集群里,没有主导性的企业,各个企业之间的联系、合作较少,各个企业都专注于自己的生产、营销等孤立的价值链上,这是集中做企业的集群,没有形成产业链。随着企业集群的发展以及集群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互补合作企业增加,企业与相关机构也趋向合作,这时候也出现了主导性的企业,从而促使企业及相关机构围绕大企业、大项目集结,初步形成了产业链,这一过程即产业集聚。虽然有的产业集聚在一起,但是相互之间没有联系,就不能形成产业集群。如果环境与条件具备,就会进一步发展到产业集群阶段。产业集群内可能存在一个或几个相关产业,企业及相关机构追求创新,集中做产业,从而使得产业链拉长加粗。

无论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还是从一个地区产业经济发展的过程来看,产业集群的形成遵从着“企业集群—产业集聚—产业集群”这一逻辑。这一模型告诉我们,产业集群是由企业集群随着产业集聚进一步演化形成的,企业集群是产业集群的初级形态,产业集群是企业集群的高级形态。“企业集群—产业集聚—产业集群”的演变逻辑中产业价值链是一条主轴线,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产业价值链的形成和完善过程。

(一)主题公园产业发展具备了集群的基本特征

无论从早期学者们共同强调的“企业地理集中、中小企业占主导地位、经营活动的垂直分解和专业化服务”等集群应有的特征,还是从后期对于集群含义的扩展和泛化来看,某一旅游地的旅游产业都具备了集群的基本特征。国内外大量的文献中都提到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旅游产业往往是以大量的中小企业为主,也最需要通过政策的干预实现成本降低和创新。从区域角度来看,由于特殊的产业性质和生产消费同步性特点,以主题公园带动的旅游产业本身就具有产业集群特点。笔者认为,旅游产业集群的特征应从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两方面分析,外在特征是从集群的统计数据和集群的外部表现就能确定的,而内在特征则需要通过深入集群内部调查和研究才能确定。

(二)外部特征

1.具备一定的产业规模和较长的旅游产业链条

较大的产业规模和较长的产业链是形成旅游产业集群的基本条件,具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和较长的产业链条才能促进专业化分工的不断深化,专业化分工反过来又促进产业的增长和集中。只有大量的企业集聚才能产生激烈的市场竞争及产业整合和分工,吸引相关支撑机构和政府制度的扶持,促进集群不断创新和保持竞争优势。迈克尔(Michael)强调了旅游产业集群的结构和规模的重要性,认为只有达到一定的产业规模才能使集群具有竞争力(Michael E.J.2003,2004)。旅游产业集群应该基本具备旅游产业链上的“旅行社、住宿业、餐饮业、旅游景区、旅游交通、旅游零售业”等旅游核心产业链条,其中最重要的是住宿业,只有能让游客“停留过夜”的旅游地才能在丰富游客旅游活动的基础上吸引其旅游消费和延长旅游产业链,扩大旅游产业规模,并在市场的推动下促进专业化分工;而旅游业的分工深化和产业链的延伸才能引发对旅游相关产业的大规模需求,并促进研发机构、行业协会、金融机构、培训中心等支撑行业的集聚,形成交流频繁、流动性强的劳动力市场。产业规模可以用区位商度量,产业链条可以通过产业调查获得。

2.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如前所述,创新能力强是产业集群的重要特征,因此,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也应成为旅游产业集群区别于简单旅游产业集聚的重要特征。集群创新能力强是一个相对概念,集群在不同发展时期其创新能力是不同的。作为区别于简单产业集聚的特征,旅游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强主要是表现在创新的频率和强度上,即创新在时间上和集群整体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密集性。旅游产业集群的创新一方面是企业不断推出新的差异化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也表现为旅游地整体形象的不断提升、管理体制的创新、整体产品的创新以及对于集群内部企业空间格局和景观格局的改善和创新,而后者则主要是基于旅游需求市场和企业共同推动,由政府完成的创新。创新能力可以通过创新频度和创新绩效体现,而创新频度和绩效既可以通过观察旅游地新旅游产品的开发速度、新的适应旅游产业发展的制度的制定和新管理手段的运用等方面粗略测定,也可以通过对旅游企业、政府及旅游者对旅游创新的认知和态度等方面调查获得。

(三)内在特征

1.集群内部合作性竞争明显

旅游产业链上核心行业企业间没有投入产出关系,因此,也没有上下游企业间的讨价还价竞争,不同行业企业基于为旅游者提供完整的旅游产品而进行紧密的合作。旅游产业集群和旅游产业简单集聚的区别就在于不仅是互补行业之间进行合作,而且是同类企业之间经过了长期的竞合博弈和基于相同或相近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制度环境下出现了合作性竞争关系,这种合作既包括契约和合同形式的正式合作,也包括非正式合作如非正式交流、信息、社会观念和竞争规范分享等,后者在旅游产业集群的创新中也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企业间这种合作性竞争关系是否形成可以通过集群调查获得。

2.企业间形成了共享的竞争规范和行为准则

非正式制度如习俗、惯例、伦理准则和意识形态等人类行为的非正式约束机制,是在人类长期的社会博弈过程中自发生成的;其形成和运行所依据的是心照不宣的、默认的知识,它一般不能被明确表达,也不能通过编码化知识进行传递,只能通过传递双方的共同理解和信任在实践中获得。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经过长期的交易和博弈以及基于集群社会资本的信任和合作形成了企业间共同遵循的竞争规范和行为准则等约束企业行为的非正式制度,这种规范和准则是企业间默认的,建立在企业间相同或相似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的基础上,能有效地防止各种机会主义行为,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加强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知识外溢、技术扩散和集群创新,提高旅游产业集群整体的竞争力。旅游产业中大部分行业市场进出门槛低,产业市场集中度低,中小企业占了很大比例,在旅游地旅游产业发展初期极易产生价格竞争、商业欺诈、以次充好等混乱的市场秩序,这个时期的产业集聚不能称为产业集群;只有企业间通过长期竞合博弈和基于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制度环境的社会资本优势,最终形成建立在信任和合作基础上的、非书面的、企业共享的竞争规范和行为准则等有利于创新和提高整体竞争力的非正式制度,才能形成旅游产业集群。基于上述旅游产业集群应具备的特征,我们可以从产业链和创新角度来定义旅游产业集群:在一定的地理空间上形成的,具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和较长旅游产业链条,并拥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旅游产业集聚体,集聚体内企业合作性竞争明显,并形成了有利于提高整体竞争力的企业共享行为规范和目标。

(四)旅游产业具备形成集群的必要条件

首先,旅游产品本身就是由不同行业的产品组成的,生产过程也就具有可分性,而且随着旅游者需求的细分,会不断产生新的行业部门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其次,产品的可运输性实际上可以移动而且运输成本较低。旅游产品虽然不能运输,但是却可以通过购买产品的旅游者的运输和移动实现集中消费。而且旅游作为较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运输成本对旅游需求量的限制较小,尤其是具有较高价值和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其辐射的需求市场范围会更广。因此,世界级旅游产品和靠近客源市场的旅游产品具有更强的“可运输性”,更易形成集群。最后,不同旅游者的旅游需求是多样的,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同一个旅游者的旅游需求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旅游企业不断适应市场变化推出相应的产品。相应地,旅游产品也就存在丰富的差异化机会,通过不同的产品生产环节和服务细节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产业自身具备了生产过程的可分性和产品的可运输性才能使相关产业集聚,而产业集群的充分条件是针对特定的产业集聚现象而言,具备了较长的价值链、差异化、创新网络,多变的市场环境等条件的产业集聚才能真正形成集群。目前,有些旅游目的地集聚发展的旅游产业已经具备了这些条件,因此,旅游产业集群是客观存在的。

由前面分析可知,以主题公园带动的旅游业,要想从企业集聚到产业集聚然后再达到产业集群,产业链是主线,产业链对集群的形成起到基础性的作用。旅游产业链是为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以产业中具有竞争力或竞争潜力的企业为链核,与相关产业的企业以产品、技术、资本等为纽带结合起来,通过包价或零售方式将旅游产品间接或直接销售给旅游者,以助其完成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旅行和游览,从而在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景区、住宿业、餐饮业、零售业等旅游核心行业及相关行业之间形成的链条关系。旅游产业链、旅游供应链和旅游价值链大致是相同的,但旅游供应链强调从旅游地旅游产品到客源市场的过程,而旅游价值链强调在这个过程中的价值增值和分配过程,二者都更多地侧重了本地旅游企业和外部企业间的纵向联系。而对于旅游地或旅游产业集群来说,与涵盖了旅游产业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的“旅游产业链”联系更为密切。

旅游产业链与旅游产业集群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主要表现在旅游产业集群是旅游产业链在地理上的集聚,是旅游产业集群的主要成分。区别主要表现在:

(一)组成内容的差别

王缉慈认为,产业集群的概念比产业链概念内容丰富得多,即不但包括相关产业的价值活动,而且包括促进企业联系的各种组织和机构,如商会、行会、企业协会等组织,广告、营销、电子商务、培训和教育机构、银行等机构,以及会展、研讨会等各种公共活动,甚至还包括当地政府,这些组织和机构促进企业之间的各种非正式的相互交流,进行区域治理,把本区域孤立和分散的企业组织起来,共同应对国际竞争。因此,解构产业集群的研究要比产业链复杂,这也正是不同学科都能在产业集群中找到自身研究领域的原因。

(二)对产业集聚的要求不同

旅游产业链虽然也强调旅游各行业的联系,但是旅游产业链并不强调区域性和地理集中性,产业链上的旅游核心行业、原料和设施供应商及旅游批发商往往不在同一个区域内,因此,旅游产业链可以在不同的区域尺度或跨越区域进行组织。而旅游产业集群是旅游产业链和相关支持机构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强调产业链上各行业的空间集聚,这样就把本属于旅游产业链,但在产业空间集聚之外的原料和设施供应商、旅游批发和代理商等排除在集群组成之外,只能作为集群的外部联系。

在主题公园旅游区,游客的感受不仅仅取决于主题公园本身的吸引力,而且,还依赖于处于其他互补性业务的质量与效果。这使得与主题公园在经营中相关的企业,构成了实质上的价值链。这条价值链上的产业始终都是围绕游客体验为主线向上下游延伸,继而形成相关产业相互促进的一体化现象,这种相互促进基本上体现在要素、市场、支持环境与区域结构等方面。从竞争角度来看,产业链实际上是价值链。但是这种价值链需要各个部门的竞争与合作才能逐步走向完善。从主题公园的角度出发,可以分为产业互补型和产业关联型两种价值链模式。

1.产业互补型价值链

处于同一区域内的主题公园,由于主题的不同,很容易产生互补型的价值链。这种价值链相对来说具有较强的产业稳定性,其发展更具有可持续性。如深圳华强方特文化科技集团在安徽芜湖的“方特欢乐世界”、“方特梦幻王国”、“方特水上乐园”和“方特东方神画”等的集聚,逐步发展出配套的酒店、演艺、会展等相关设施,逐步完善芜湖市的产业价值链。

2.产业关联型价值链

由主题纵向延伸而形成的产业集聚,通过推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其价值链得到扩展,处于价值链上的各个企业也形成一种合理的分工与协作,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与经济发展。如开封的旅游价值链,由于开封属于历史文化名城,在开封的清明上河园带动下,在其周围集聚了翰院碑林、天波杨府、开封府等旅游项目。在这些项目的周围,不仅地产业得到了发展,而且,由于传统文化产业的建设与服务推进,衍生出了以生产清明上河图等文化产品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在开封,由于清明上河园等主题公园的带动,许多如皮影戏、糖人等民间艺人在园内表演,一方面传承了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促进了主题公园的发展以及产业集群的完善。

◎本文作者:林焕杰,执惠专家作者,香港鸿嘉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院长,编辑:石梦瑶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05-02
做好主题公园离不开旅游产业集聚与集群效应
产业集聚是国际上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而主题公园产业发展同时具备了集群的内部外部两大特征,由主题公园带动的旅游产业集聚与集群对区域产业发展能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