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当“互联网+”一词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时,还是一个模糊而宽泛的概念。两年间我们目睹了互联网对不同社会产业的颠覆与改造,但仍然无法对“互联网+”作出一个准确的定义。
直到今天,很多企业对“互联网+”的理解仍旧停留在“跨界”、“连接”这样浅显的层面,将互联网视为产业转型的一个外部推动因素。而在我看来,“互联网+”更重要的价值却体现在对不同产业内部的系统化改造上,从系统底层对产业进行互联网化重构,实现应用和服务的智能化。
尽管对大多数处于转型时期的企业来说,大刀阔斧的重构式变革相比亦步亦趋的渐进式改革,意味着许多不确定性,但显然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不可逆转。也因为此,“互联网+”战略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深水区。
从连接到重构,“互联网+”进入深水区
差不多一月前,阿里云在深圳云栖大会上发布了ET工业大脑、医疗大脑、城市大脑等一系列产品,展示了人工智能实际应用的全景图。阿里云总裁胡晓明说,希望能将阿里集团的技术以产品化的形式,服务更多的创新企业和政府机构。
一周前,浙江省信息化工作小组与阿里云共同公布了“十万企业上云”计划,浙江成为首个以ET大脑推动智能化制造转型的试点。而就在今天,云栖大会·南京峰会上,阿里云又联合江苏省经信委共同启动了“1+30+300”工程,以推进江苏省内30家“信息化、工业化”融合服务机构、300家制造企业高效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最终推进企业的智能制造转型。
阿里云的战略指向很明确,就是要为不同产业替换一颗“ET大脑”,取代过去的思维和生产模式。以ET医疗大脑为例,过去医生的价值在于个性化的经验,机器的能力则体现在算法和速度上。拥有ET大脑的机器无法替代医生,但却大幅增强了医生的能力。显然,ET大脑重构的是传统的产业运作和服务模式。
用ET大脑从系统底层对产业进行互联网化重构,这是阿里云所理解的“互联网+”,而在此之前,大多数企业所理解的“互联网+”则是简单的连接。特别是一些传统企业,片面地将“互联网+”理解为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错误地将产品和服务接入互联网作为转型方向,却不知道“连接”只是互联网+的皮毛。
当然,一种可能是,尽管很多企业认识到了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对产业转型的价值和意义,但对底层系统、核心模块的开放和上云仍然心存疑虑。在较为典型的汽车产业中,老牌企业丰田就曾出于对核心数据安全层面的考虑一度拒绝与互联网企业间的合作,直到一个月前才与微软在车联网技术专利上达成合作。而此时,上汽与阿里合作的互联网汽车已经发布将近一年。
对国内许多传统企业来说,一面是对智能化转型的迫切渴望,一面又限于长久以来形成的保守思维顾虑重重。“互联网+”战略的推进由此进入深水区。
DT时代的产业革命,只差一颗ET大脑
两年前在情感机器人Pepper发布会上,马云说:“工业时代把人变成机器,DT时代把机器变成人。”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成了工业时代和DT时代的分水岭。对于社会不同产业而言,两个时代之间只差着一颗ET大脑。
大量工农业企业已经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感受到了云计算、大数据带来的技术红利。4月19日,浙江省经信委信息资源与基础设施处洪杰在媒体沟通会上提到了两个ET大脑实际应用的案例。
全国最大的轮胎制造企业中策橡胶集团,在生产环节引入阿里云的人工智能ET工业大脑,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在短时间内处理分析每一块橡胶的出身,匹配最优的合成方案,极大地稳定了混炼胶性能。目前,阿里云已帮助中策橡胶提升混炼胶平均合格率3%-5%。
知名汽车生产制造商吉利汽车则将阿里云ET工业大脑应用于智能制造、汽车模拟仿真、营销系统等环节。在汽车模拟仿真环节,计算机辅助工程软件可以模拟整个碰撞过程,对汽车的安全性加以验证。值得一提的是吉利是国内首家将核心营销系统部署在云上的汽车制造商,一方面体现出吉利对阿里云安全性的信任,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吉利向智能化制造转型的决心。
4月26日云栖大会·南京峰会现场,阿里云南京公司总经理周博涛透露,目前已经针对江苏省“1+30+300”工程为企业量身打造了云上创新解决方案。事实上早在去年8月,阿里云ET工业大脑就已经入驻江苏协鑫光伏生产车间,通过标准化的端口数据上云和智能算法,帮助企业成功提升良品率1个百分点,相当于每年可增加上亿利润。
不妨做一个形象的比喻。过去几十年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进程,将人们从大量重复的肢体劳动中解放出来,而在DT时代,阿里云的ET大脑则通过人工智能和计算能力帮助甚至代替人类思考,为机器装上一颗独立思考的大脑。最重要的是,这颗大脑能够完成人类自身无法完成的复杂运算,做人类做不到的事,这也正是ET大脑的价值所在。
阿里巴巴正在逐步成为一个技术型企业,雄心勃勃的“NASA计划”就是例证。ET大脑在各行各业的加速落地,让NASA计划不再神秘。用马云的话来说:“有多神秘,就有多普惠”。相比起沉醉于炫技的硅谷企业来,阿里更加着眼于解决企业创新过程中的实际需求,而解决人类的现实问题不正是科技的价值所在吗?
助力企业上云,阿里云的“形而下”
杭州,是阿里云ET大脑的诞生地,近水楼台的浙江省率先尝到了技术带来的发展红利。云栖大会·南京峰会前一周,浙江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对外宣布了浙江省“十万企业上云”计划,指出要通过让10万家企业利用最新技术来提升效率,加速向智造大省迈进。而继浙江省之后,江苏省联合阿里云“1+30+300”工程的启动,也意味着将有更多的企业加速上云,向智能化制造转型。
尽管全球的科技巨头都在不遗余力地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但能够将技术以产品化的形式快速落地,推动社会不同产业和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却只有阿里云一家。长期以来科技巨头对人工智能技术理论、算法乃至伦理层面的冗余讨论,一度让人工智能成为一个虚无缥缈的神秘概念,而阿里云通过对技术的产品化则让人工智能走出概念阶段,落在实地。
在技术领域,阿里并不是一个擅长营造概念和理论的企业,在商业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功又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它的技术成就。阿里云在行业落地上也很少提出抽象、泛泛的口号,而是步步贴紧实际的产业和社会需求。这一点大概也源自阿里的务实基因。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显然,务实的阿里云是“形而下”的。而所谓“器”,对于阿里云来说就是十万家即将上云,接入阿里云ET大脑的企业。对“器”的重构,是阿里云所理解的“互联网+”。对于社会各行各业而言,“重构”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变化的拒绝。
正如马云所言:“互联网并不可怕,很多人觉得它可怕,是因为对未来的无知。”DT时代已然到来,而ET大脑则代表了未来。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