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永辉
继合一影业并入阿里影业之后,阿里大文娱在新的一周又有了新动作。根据大麦网官方微博公布的消息显示,阿里巴巴已经完成对大麦网的全资收购,而阿里巴巴官方微博其后转发了该通告。根据通告显示,阿里巴巴将会与大麦网实现打通,而大麦网创始人曹杰将会出任特别顾问。
作为国内第一的娱乐营销平台,大麦网被阿里巴巴收购之后将会逐步建立起大文娱的生态系统,对于打通线上和线下的娱乐资源来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落幕,互联网从线上转移到线下路径愈加明显,如何实现线上和线下的融合或许将会成为未来一个时期互联网发展的主题。
转向线下,互联网发展开启全新时代
以互联网为缘起的创业浪潮的褪去让整个互联网圈重新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和思索下一步发展的突破口。然而,在这样一个档口,新的技术尚未形成真正能够超脱互联网的盈利模式和发展方向,对于原有的发展逻辑进行重新的梳理和整合成为很多公司都在进行的常规性动作。
“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尽可能多地将传统业务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并企图通过互联网的手段给传统行业带来改变。在这样一种思路的引导下,各种各样的互联网公司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线上模式开始不断被挖掘。一些公司凭借互联网引发的线上革命获得了融资,确立了自己的市场地位,美团、滴滴、今日头条就是在这样的一种市场状态下诞生的。
尽管“互联网+”时代出现了很多新生代的互联网公司,并提出了很多创新性的盈利模式,同时获得了足够多的用户。但是,他们并没有撼动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在整个互联网市场当中的地位。随着互联网大战的硝烟散尽,对前期发展模式进行梳理将会成为下一个阶段发展的主流。
阿里巴巴继提出新零售概念之后,频频收购各种线下商超,试图通过将线上购物和线下体验进行打通来提升用户的消费体验,从而达成用户消费升级的目的。从线上转移到线下,利用线下的优势来弥补线上的劣势,破解线上发展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并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将会成为互联网全新发展时代的开始。
转向线下,互联网发展的必然选择
其实,互联网发展从线上转移到线下并不是一种偶然行为,而是它的发展过程当中必然会出现的一种选择。这种现象的出现,除了和互联网行业当前所处的环境有关之外,同样与互联网自身有着很大关系。
尽管互联网经历了多年发展,互联网与人们生活的弥合也让其成为人们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事情都有两面性。互联网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人们在使用互联网的时候同样会遇到很多问题。以网购为例,由于电商平台的商家对于产品的过度包装,导致很多产品展示给用户的时候已经远远脱离了其原始的状态,等到用户在商家营造的这种假设下购买之后,他们真正拿到手里的东西并不是商家展示的那样,用户期望通过网购获得心仪商品的体验并没有得到满足,后期他们在退换货过程当中遭遇到了商家刁难、维权困难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让网购并不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消费痛点。
互联网产品必须优化自身才能真正解决用户在互联网发展日臻成熟的条件下,用户依然会遇到的问题。在新技术发展尚未成熟的今天,借助新的技术试图改变用户体验的努力,一方面投入巨大,很多新技术的开发成本同样要几倍甚至几十倍于当前的技术,另外一方面,整个市场环境并不能给新技术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真正使用这些新技术的用户同样处于一个尚未成熟的发展阶段。
如果互联网公司过度地将解决当前用户痛点的手段押在新技术上,势必会承担未来发展不确定,用户群体不成熟,市场条件不允许等诸多条件的限制,这无疑将会给互联网公司未来的发展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与其承担尝试新事物所承担的风险,不如借助业已形成的优势,通过将线上和线下业务进行整合来优化用户体验。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转移到线下是当前互联网发展公司较为稳妥的一个选择。
除了互联网自身发展不确定之外,用户消费升级时代的来临同样让互联网发展转向线下成为一个必然选择。众所周知,当前互联网几乎已经成为所有行业的标配,同时随着用户消费升级的到来,传统互联网时代,人们可能更多地关注如何能够快速便捷地找到心仪的商品,而在新的时代,人们除了买到这些商品之外,可能更加希望能够知道这个商品是怎么来的,他们是否能够参与到这些产品的生产中。
体验式消费是用户消费升级时代的主要特征,而体验并不能够全部都在线上来完成,只有通过线上和线下实现完美对接,才能真正实现用户的消费升级。借助线下实体店进行场景化消费的转化,无疑能够解决当前用户在线上消费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其实,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已经开始了用户体验式消费的探索,众筹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模式。以苏宁众筹、京东众筹、聚米众筹为代表的众筹平台,通过众筹方案的设计,将用户参与到项目过程当中,用户体验产品生产的过程既是一种收益,又是一种体验式消费的过程。这只是线上与线下相互结合的体验式消费的一种直接表现,随着线上和线下融合节奏的加快,未来或许将会出现更多创新的体验式消费的范畴。
因此,无论从互联网本身来讲,还是从互联网的整体环境来看,转向线下发展都将会成为互联网当前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加入转移到线下发展的行列当中,这种趋势将会变得愈加明显,一个以线上与线下融合为特点的反哺式发展新时代或许将会来临。
转向线下,互联网发展的制胜点在于场景和融合
在互联网转向线下发展日益成为主流的当下,互联网公司想要确立市场地位,并真正给自身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其最根本的制胜点还是在于场景和融合这两个方面。一个互联网公司能否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获得发展,主要在于场景和融合这两个方面做得是否足够到位。
场景体系的搭建决定着用户的流量和转化。正如前文所讲的那样,未来场景化消费将会成为消费的主流,互联网公司想要在从线上转移到线下的过程中保持现有的流量优势,必须做好消费场景的搭建。通过线下实体店的网点布置以及不同门类的实体店补充和完善,用户能够在互联网公司搭建的线下消费场景中完成一系列的动作,线下实体店搭建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将最终决定了一个用户在某个场景停留的时间,而停留的时间将会直接决定着用户的流量以及用户在这些场景当中的转化率。
其实,线下实体店的布局更多的是一种场景体系的搭建过程,通过配置不同的实体店来满足用户在线上消费过程当中遇到的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场景化的具体展示来提升线上商品展示的问题和弊端,规避线上购物过程当中将会遇到的问题,通过场景化提供的真实感受来促成用户下单,提升转化率。
除了实体店布点之外,在场景化体系搭建的过程中,加入更多科技元素,借助这种科技元素来减少线下购物的弊端,在提升用户消费体验的同时,又能够减少线下购物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这将会是未来互联网公司与新技术结合的一个主要切入点。亚马逊的线下无人超市就是这样一种逻辑。试想一下,如果未来的消费更多的以这样一种形式来展现,那么用户的消费升级或许才真正实现了提升。而在这种提升的背后正是场景化体系搭建的完成以及它与互联网技术无缝对接所导致的。
其实,场景化搭建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放大线上和线下各自优点的过程,通过将这些优点进行不断地放大,用户才能真正获得一种体验的升级,由这种升级所引发的真实消费或许才能真正破解互联网公司当前的发展困境。
融合决定着彻底打通,最终影响着用户体验。尽管互联网公司知道走向线下融合是必然,但是在走向线下的过程中依然会遇到很多问题。其中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如何与线下实现无缝对接,彻底融合,因为这直接影响着用户体验。
互联网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已经在线上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方式方法,但是转向线下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线上和线下发展依然是并行的问题,两者缺少交集最终让用户始终都会觉得线上和线下是两张皮,用户在消费过程当中的体验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因此,转向线下的一个关键点在于融合,因为融合决定着彻底打通,彻底打通代表着无缝对接,无缝对接直接影响着用户体验。
传统互联网条件下,用户在网上浏览到心仪的商品之后,通过将商品放到购物车当中,等到结算的时候,只需要将心仪的商品进行勾选结账即可。而在转移到线下之后,互联网公司线上和线下必须融合到将两者的体验变得相同,即用户在线下实体店依然能够将线下实体店的商品加入到线上的购物车当中,并通过电子支付的快捷方式来完成最终付款。这个流程完全是一种无缝对接的过程,用户不需要在进行线上和线下模式的切换,只需要享受方便、快捷的购物体验即可。
线上与线下的完全融合和打通才能真正获得这样一种顺畅、方便、快捷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将会直接影响着用户能够真正接受这样一种线上和线下融合的模式,直接决定着互联网的这一转型能否最终获得成功。
阿里对于线下的布局似乎昭示着一个转向线下发展的新时代已经来临。正如“互联网+”会给传统行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样,我们同样认为这种反哺式的发展同样会给未来的产业带来同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样一种趋势下,如何完成线下场景化搭建的多样化和丰富性,如何实现线上和线下的完美融合将会成为决定互联网未来发展能够成功的关键。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