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一二线城市的高房价又火了,再次引发了人们对逃离北上广的争论。顺带着,有人提出了据说能获诺奖的三大难题,比如,为何学历不值钱但学区房却那么值钱?这个问题自然没那么深奥,只是段子,权当一乐,但背后的根源却也让人深思。但凡当压力超过承受力,人便容易灰心丧气,当这一现象带有普遍性时,又会从一个人的灰心变成一群人的黑色幽默,段子便出现了。
人是社会的基本细胞,群体性现象的背后往往有更为中观和宏观的原因。中观层面,便是人们工作的企业和行业也出现了问题,使得养家糊口的供给侧即收入来源出了问题,收入增长赶不上支出增长,压力或者焦虑便产生了。
本文,我们就从中观行业层面,以互联网金融行业为例,来谈谈行业普遍面临的“中产焦虑”,以及行业的焦虑如何传导成为每个从业者的焦虑,最后演化成整个社会的群体性焦虑现象。
两个视角:他们怎么了?
企业及管理层的视角
甲公司是一家互联网金融企业,创业3年了,因为赶上了行业风口,三年来公司获得了飞快地发展,先后进行了A轮和B轮融资,已经成为市场和同行眼中的“准独角兽”。然而,在外部头戴光环,公司内部人士并未感觉如此乐观。
创始人王总最近有点烦。创业初期,为了获得免费流量,王总会每天花四个小时在论坛和微博上与用户互动,也很愿意就热点问题发声。慢慢地,王总成了业内的网红和意见领袖,事实上,创业的头几年,公司的近一半用户都是奔着王总的名头来的。虽然经常在外面侃侃而谈、信心满满,但王总自己也有苦恼,目前行业内的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他一直苦恼于企业如何转型和突围,苦于没有好的方向。
与此同时,近一两年来,整个创业团队的氛围也大不如前,各个部门老总之间争吵不断,大家相互抱怨,似乎每个人都不快乐,他有时很怀念刚刚创业的段简单、乐观和积极的日子,有时也会陷入迷茫中。
业务部门的张总最近比较烦,对外要与竞对打仗,现在产品同质化太厉害了,唯有市场宣传、用户补贴等全方位发力,才有好的结果,而财务部门却要压缩用户补贴费用,说是公司B轮融来的钱快花完了,要省着点。唉,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难啊。
人力部的李总也很郁闷,最近经常有骨干员工想离职,仔细询问原因,竟然是觉得看不到前景和出路,没有了干劲。可气的是,财务部的周总竟然还来找他暗示,能不能适当压缩员工费用,唉,他真的不知道人才是创业企业之本吗?
信科部的赵总对业务部门很有意见,经常不顾IT研发资源的现状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一会说同业产品有了这个新功能,一会又要上那个新功能,而且都很急,员工经常加班加点来满足他们的需求,关键事后看,这些新功能似乎并未带来业务的大幅增长,真是浪费资源。
财务部门的周总忙于压缩费用支出,几乎成了各个部门的公敌,没办法啊,公司虽然是业内的明星企业,但至今也没有盈利,眼看融资的钱花的差不多了,现在又是资本寒冬,肯定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啊,但各个部门大手大脚惯了,要压缩点费用简直太难了!
品牌部的吴总也很苦恼,……
所有人的苦恼最终都汇总到创始人王总这里,王总有时候也会很无力。本以为做了CEO就走上了人生巅峰,没想到烦心事这么多,早知如此,还不如做个普通的白领来的无忧无虑、健康自在!
普通员工的视角
小李已经30岁了,在一家互联网金融企业甲上班,是个小团队的负责人。目前,小李与谈了3年的女朋友正式步入谈婚论嫁的阶段,只不过苦于无力买房,准丈母娘那里迟迟不松口。于是,小李把结婚的希望寄托在了升职加薪上,不放过任何一个空闲的时间为自己充电。
工作上,他积极表现,努力做好每一项工作,经常加班到很晚。空余时间,他在得到APP上订阅了几个付费专栏,还不时地去听听知乎LIVE,以求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他置顶了很多行业相关的公众号,实时关注行业热点新闻资讯;他加了很多微信群,里面有很多行业大牛,他时常在群里发言,想着可以拓展自己的人脉资源。
周末,他一般会去听几场精心挑选的行业论坛,不过经常失望地发现大佬们只是忙着在推荐自己的企业或产品。他的背包里随时会准备一本书,一般都是根据“新年必读图书清单”上的推荐买的,以便利用上下班地铁上的空余时间。
虽然日子过得无比充实,但小李常常会感到莫名地焦虑。看着自己所在企业每天为竞争、为转型、为投资人的下一轮资金而发愁,又听闻公司正在筹划裁员和降薪方案,小李不知道自己的努力还能不能换来升职加薪,而迟到的升职加薪还能不能让自己赶上节节攀升的房价。
这样的日子过了一天又一天,他有时候也会想点哲学问题,比如人生的意义、生活的目的,但很快就被现实的问题打败,一向积极向上的他竟然第一次有了逃离北上广的想法。
他们为什么会这样?
是的,他们都怎么了?又是为了什么?
对于甲公司,焦虑的根源不外乎就是增长,可持续的增长。
做了几年的创业企业CEO,王总对罗振宇的一段话深有感触,罗胖说“以前认为挣钱最重要,后面发现增长比挣钱重要;当你以为增长最重要的时候,后面发现增长的速度才是最重要的;当你在追求增长速度的时候,你又会发现超过市场预期的增长速度才重要。创业的本质是要增长,要预期中的增长,要超过预期的增长。无论你跑在哪里,跑得多快,后面都有一条狗,在穷追不舍。这哪里是在创业,这分明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逃亡。”
拿互联网金融这个行业来讲,支付、理财和借贷三个主要的业务线,甲公司的重心在理财和借贷,准确地讲是理财和消费金融。在王总看来,理财和消费金融都有广阔的空间,但他不再确定这个空间与自己还有多大的关系。
为了吸引投资人,公司已经支付了比行业平均水平稍高的利息,而为了覆盖资金成本,公司需要对接大量的优质高息资产。是的,要够安全,且利息还要够高。2015年之前,经常还能接到几个房地产企业和地方融资平台的大单,足够卖几个月的,但现在这些“好”项目都被传统金融机构以更低的利率抢走了。做供应链金融吧,作为一家创新企业,实在是没有资源,所以,在B端获取可持续优质资产的希望越来越小了,从2016年开始,公司便把宝压在了消费金融上面。
作为一家创业企业,公司并没有海量的用户,也没有丰富的大数据,所以不得不与各种各样的小场景方合作,然后派驻大量的驻店员工线下获客。在这些场景中,业务员与潜在用户的有效接触时间往往不超过10分钟,10分钟内用户拿不到贷款额度就会失去耐心,没办法,只好把信用风险防控后置,专心在这10分钟内做好欺诈风险风控。
可气的是,不停地有竞对出来,说他们可以3分钟甚至1分钟就放款,搞得合作多年的场景方都想弃我们而去。凭我的经验,真的怀疑这些1分钟放款的企业到底有没有做风控,不过没办法,只能逼着风控部门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当然,效率和精准度是互斥的,但市场竞争激烈,没有办法,不良率高一点,只能靠高息去弥补了。
不过,在一两个极端事件曝光后,高息这种模式开始受到舆论的关注,被冠上了高利贷的帽子。唉,媒体这帮人,哪里懂得我们的难处。不妨来算笔账,P2P资金成本10%,不良率10%,再加上庞大的人力费用,利息不高一点企业哪有生存的空间呢?
真正让王总深感忧虑的还是巨头们的虎视眈眈。之前,巨头们不掌握这些三四线蓝领工人的数据,做不了这块业务,才让创业企业有了“可乘之机”。可随着大量的创业企业布局次级客户市场,中国市场中的次级用户也渐渐有了信贷数据。假以时日,真担心这些数据被巨头获取后,开发出一个大数据风控模型,把这些用户抢过去。巨头的优势就一个,利率低,届时,我们这些高息的创业企业该何去何从?
每每想到这里,王总都头疼不已。不过,王总也想到了应对之策,那便是金融科技。唯有先于巨头一步完成对这部分次级用户的大数据风控评估,才能借助新的业务模式降低对人力的依赖、降低不良率,从而慢慢把贷款利率降下来,获得可持续竞争力。只不过,大数据这玩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何况巨头们在加速布局,不知道留给这些企业的时间窗口还有多久?一年?半年?
王总现在感觉,每一秒都是宝贵的,想加速布局金融科技,不过财务部门却经常扯后腿,说什么没钱没钱。想当初,那些风投都抢着来投资,好多我也是看着老关系的份上才给了他们一些份额,没想到现在竟然端起了架子。而整个团队目前大不如前的氛围,也让他对“背水一战”的决心能有多大的成功概率深感忧虑。他意识到,企业的转型不仅仅在业务层面,在内部机制体制和企业文化层面,也有很多坑要填,只是,他要与时间赛跑……
对于小李来说,对公司和行业发展前景的不乐观才是其焦虑的根源。
就拿买房这件事来讲,自从毕业以来,小李就看着房价一直涨、涨、涨。但当初的他,从未觉得买房会成为自己中产生活的最大拦路虎。毕业的时候,企业刚刚创立,自己是第一批员工,拿到了一些股份,虽然不多,但互联网金融是典型的朝阳产业,这些股份未来肯定很值钱。后来,企业连续已经进行了两轮融资,估值已经算准独角兽了。小李相信,公司有朝一日上市后,自己的这些股份至少能值两百万,无论房子怎么涨,付个首付总够了。
和当初预期的一样,工作这几年房子一直在涨,猛涨,而小李最近对公司的发展前景和自己的职业前景却不再那么乐观。
因为一些害群之马的影响,整个行业开始受到严格的监管,不受拘束、野蛮生长的阶段成为了过去,公司再也不能天马行空地进行业务创新。恰逢此时,在传统主业遭遇转型瓶颈的巨头们开始加速布局互联网金融行业,传统的巨无霸商业银行也加快了互联网化转型,巨头的进入加剧了行业竞争,更重要的是以更实惠的价格、更便捷的场景抢走了小李所在公司辛苦经营多年的用户。
小李知道,作为估值驱动的创业企业,保持营收的增长是第一重要的,而恰恰作为一个老员工,他越来越看不清企业保持高速增长的希望。最近一段时间,公司内部几个部门的关系很僵,大家都想努力把自己部门的工作做好,但其他部门总是做不到百分百地配合,好像中有张无形的网,束缚住了大家的手脚。小李知道公司出了问题,但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小李一度动过心思,换个行业重新来过,为了这个还惹得人事部老总不快,但实在舍不得那些原始股权,他决定先不管这些,抓紧时间充电,升职加薪才是硬道理。
小李开始了繁忙的充电过程,繁忙虽然可以让他忘记焦虑和烦恼,但他也清楚,他是站在了甲企业或者互联网金融这个行业的船上,自己跑得再快都没用,终究还是这艘船要飞速向前才成。
虽然购房的绝望一直在内心深处折磨着他,但事实上,他更担心的,还是脚下这艘船。他知道,只要船还在顺利前行,他的生活终究便还有希望。
出路在哪里?
说到出路,也是个有意思的事。
为了出路,企业甲们开始不遗余力地加快金融科技的布局,结果自身的金融科技水平与巨头的差距越来越大,反倒催生了数据热潮,数据是越来越贵了。听说,很多一直捣鼓数据的小公司,十几年来都半死不活,这两年倒做得风生水起了。不过,有时候,王总也会很释然,大不了从头再来,只是辜负了自己的几年心血和一帮和自己打拼的兄弟。
话说回来,有什么办法呢?行业过了巅峰期之后,上千家的企业,注定大多数到最后都会变成炮灰。
为了出路,小李们不浪费任何一块时间来学习、充电,结果并未解决自身的焦虑,反倒催生了一个产业,“知识付费”,听说连微信公号也要推出付费阅读功能了。不过,有时候小李也会很释然,自己终究在成长,在试着像蜗牛一样自己长出一副自己可以保护自己的外壳。另外,不就是一个房子吗?人民日报不是曾撰文,“失去奋斗,房产再多我们也将无家可归!”,我虽然没有房子,但我有奋斗精神啊。
什么?你说小李是不是充电充傻了,怎么这么阿Q呢?那你来说说,小李还能怎么想?
最后的最后,还是想说点阳光的事情。那就是,你所有的经历与付出,都不会白费,上帝给你关上了这个门,也许他知道,你真正的出路是在另一个出口。所以,很多时候,你并不需要有一个十分明确的目标来激励自己前行,因为未来本就是不确定的,如果是对的,做就是了;注定要经历的事情,经历就好了。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