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问:假货这么多,为何不能像治酒驾一样严刑峻法?

电商假货素来困扰电商平台。对于大部分平台而言,虽出台了一些措施,比如加强审核制度、发布打假报告等,假货问题却还是源源不断。曾经看过有人解释为何电商平台上的假货如此之多——电商相较于实体店的最大竞争优势在价格。假货的最大优势也在价格,这一点决定了电商和假货的天然同盟关系。

这种理论实际上只能说是歪理邪说。某种意义上来看,电商平台是假货的最大受害者。因为电商平台因为假货的侵蚀需要耗费巨额人力、物力、财力成本进行监管,最终却因为监管方的问题,假货依然防不胜防。

2月27日,国内最大的电商平台阿里发声呼吁称加重刑罚治理假货,希望“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

假货治理的死循环是这样形成的

早在2010年的时候,酒驾入刑曾经引发过争议。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法律的确给社会治理带来了积极作用。这次“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的呼吁其实和酒驾入刑几乎都是一个出发点——把道德和社会无法完全制约的问题交给法律来从根本解决。

从数据来看,国内对假货的监管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线下假货不除,不断毒害社会,以至于假货甚至正在扩散至国外。

阿里首席平台治理官郑俊芳披露了一组数据称,2016年全年,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共排查出4495个销售额远大于起刑点(5万元)的制售假线索,截至目前通过公开信息能够确认已经有刑事判决结果的仅33例,比例不足1%。

作为美国最大的线上零售商,亚马逊在打假问题上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从2014年开始,亚马逊允许中国制造商直接在亚马逊平台上销售产品。第三方卖家如今已占亚马逊电商总销售额的40%。接下来发生的事并不令人惊讶:美国全国商会的数据显示,2010年到2014年间,被美国、欧盟和日本执法机构没收的仿冒商品,72%来自中国。

虽然说,美国的ebay同样也有很多假货,针对个人的电商监管是困难的,涉及监管数量级,和违规成本等等等。但有个问题非常有意思。2015年阿里提供线索联合公安打掉一个制售假LV案,并抓捕了制假者;一年后,在和公安配合打掉又一个制假窝点时发现,这次与之前的案子居然是同一批制假者。

用户对于假货的痛恨往往会归咎于平台方监管不严,但对于平台而言,治理假货多数时候无法斩草除根,只能做到取缔门店。再加上监管部门的松懈,假货问题很容易陷入这样一个死循环——制假厂商A把自家假货放在B电商平台上销售,被B取缔后又进入C电商平台上销售。

如果说的更极端一些,即使是所有电商平台都取缔了制假厂商A的假货,最终这些假货还是在线下各个门店销售。这样下来,假货的根源一直没有解决,但假货本身却一直在线下存在,无人监管。也就是说,目前来看,线下监管问题实际上是假货的核心。

为何说治理假货要靠“严刑峻法”

线下监管还是要靠法律。我们所说的“严刑峻法”其实也就是通过规则层面的约束,让假货被规则真正约束住。

在发达国家,诚信系统相当健全,法律也非常严格的(其实国内法律也相当严格),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执行率很高,全民监督。

比如在美国,为打击假冒、盗版与知识产权犯罪,美国制定了严苛的法律,规定生产、批发、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均属有罪,发现任何侵犯商标权的行为都可以向联邦或州法院起诉,一旦确定假冒责任者,即责令其向被侵权企业赔偿3倍于其蒙受经济损失的罚款,并承担律师费。

(美国和欧盟对于电商平台的责任界定)

美国《商标保护法》规定,故意从事商品与服务制假售假活动,将被处以最高10年入狱的刑事处罚与或最高每人200万美元与集体500万美元的罚款,重犯者将被处以最高10年入狱的刑事处罚和或个人500万美元的罚款。美国制定的假冒罚款额度,可以将制假售假者一直罚到破产,而且不会在于你是大公司还是小企业,越大处罚得越严重。

在打假时候必须要有严格的法律保障打假才会有底气,对于制假、售假者才会更有威慑力。比如美国的刑法规定,从事假冒伪劣的批发交易行为是犯罪行为,初犯者要面临10年以上的监禁,而重犯就要面临20年以上的监禁,还要罚款500万美元,;而对于制假、售假的企业,罚款金额更高达1500万元。

在日本同样如此,而且日本诚信系统对比起欧美国家,更为严格。首先是来自政府的惩罚,也包括来自独立的司法的惩处,更多的是来自自由媒体的曝光,一旦有人制假贩假,被媒体曝光,诚信记录上便存在污点。在日本一旦存在诚信污点便名誉扫地,再开办企业是绝无可能的,甚至去找工作就会有所阻碍。

对比国内法律来看会出现一个很微妙的问题——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诞生。其中有一条规定是这样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认证机构伪造检验结果或者出具虚假证明的,责令改正,对单位处50000元以上100000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罚款。

最近的案例就是2月27日山东某山泉水公司因大肠菌群、铜绿假单胞菌项目不合格,历城监管部门对其作出“没收违法所得196元并处以罚款50000元”的行政处罚。虽然这不能算是假货,但也足以见得,法律惩处有时候还是力度不足。

如果再打一个更详细的比方就更清楚了。要知道,1993年是一个1毛钱还能够买一根冰棍。不过,至今已经24年过去了,法律的罚款标准依旧没有根据时代的步伐进行调整。对于制假、售假的不法分子而言,造假成本客观上正在降低。而且即使仅仅只是提高罚款标准的话,依然不足以震慑造假者——如果利润够高,罚款依旧可以承担,为何不造假?

写在最后

制假之后即使被查,部分怀有侥幸心理的不法分子依然还会因为利益驱动选择铤而走险。反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从假货治理的强度来看,都比国内要相对更为严格。在国外制假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以至于在社会寸步难行。让制假者寸步难行,这可能才是法律真正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所在。

作者:深几度,微信号:852405518,微信公众号“深几度”,转载请保留版权内容。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02-28
阿里问:假货这么多,为何不能像治酒驾一样严刑峻法?
电商平台是假货的最大受害者。因为电商平台因为假货的侵蚀需要耗费巨额人力、物力、财力成本进行监管,最终却因为监管方的问题,假货依然防不胜防。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