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报道称,一家叫“之道出行”的网约车平台,冻结了司机上亿的资金,单成都就达到三千万。据说,各地公安部门已经介入调查。
对“之道出行”这家公司稍有耳闻,从其经营模式来看,就是打着网约车旗号诈骗的平台。这种诈骗伎俩并不高明,但上当者却非常多,就是抓住了人性的弱点——贪婪。如果没有贪婪,就不会有那么多全国各地的“受害者”。
“之道出行”采取的是加盟的模式,各地的加盟费从100万到数百万不等,成为加盟商后可以在当地推广平台,享受相关的分成收入。而与正规的网约车平台不同,“之道出行”鼓励加盟商刷单,理由就是刷单越多,数据越好看,就越有利于平台融资。
这样的逻辑似乎说得通,滴滴、优步、易到这些平台,过去也出现了大量刷单,让一些人赚得盆满钵满。但不同的是,平台是反对刷单的,是刷单的“受害者”,一直在大力的打击刷单,甚至是采取法律手段追究刷单者的责任。因为所有的平台都意识到,刷单带来的是虚假繁荣,并不能够产生真正的用户,也无法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
数据存在一定的水分是可能的,但如果纯碎是水分,投资机构的钱就那么好骗吗?显然不是。“之道出行”用刷单打造出来的100%水分的数据,显然是骗不到投资机构的,这样的逻辑或许行得通,但这样的故事是无法令人置信的。所以,才会出现司机的资金被冻结,因为“之道出行”已经玩不下去了,司机账面上的钱已经只是一个数字了。
这是典型的庞氏骗局,用一点小钱来诱惑司机,让司机陷入到了刷单发财的美梦中来。司机明知道平台上都是僵尸用户,自己充钱,自己消费,套取平台的“补贴”。但他们并不知道,这些所谓的补贴是虚拟存在的,“之道出行”并没有那个资本实力,任何一家公司也不可能当这样的活雷锋。尤其在网约车市场格局形成后,连煤老板那样的冤大头都不可能再找到了,“之道出行”又凭什么能这么阔绰的让司机们自娱自乐呢?
这样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大家都知道平台没用户,却能够忽悠到那么多司机,还心甘情愿的自掏腰包玩。原因就是,平台抓住了司机不劳而获的贪婪心里,用一点蝇头小利来骗取信任,让他们自以为天上掉了馅饼。现在,“之道出行”捞够了,老板也就不见了,司机们就成了一个个咬上了鱼钩的鱼,挣扎不脱。
不觉得这些司机就是受害者,明知道这是一个僵尸平台,明知道都是靠刷单的虚假繁荣,还妄想赚平台的那点刷单钱。岂不知,司机套取“之道出行”的那点虚拟货币的补贴,“之道出行”看中的却是司机真金白银的充值。都不是什么好人,就不要装无辜了。这样的骗局很低级,上当只能是活该了。
建议,司机去举报“之道出行”集资诈骗,“之道出行”去举报司机刷单诈骗。反正,不管是平台还是司机,都是差不多的诈骗性质。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