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快手对外宣布完成了由腾讯领投的新一轮3.5亿美元融资。前不久才刚刚关停微视业务的腾讯,却突然投资了基因有些另类的快手。同是视频应用却命运完全不一样,腾讯这个转身乍看之下有些突然。其实要说热门应用,快手去年一鸣惊人最为关注确实不假,但今年以来更抢眼球的还有不少,比如狼人杀、SnapChat等。以国内而言,源于杀人游戏的狼人杀今年似乎更风头大劲,为什么腾讯没有选择狼人杀而是投资快手?
一些狼人杀类产品对外声称自己不仅是一款游戏,而且还是社交应用,甚至在苹果应用商店把自己归在了社交类。具备用户沟通互动功能的产品比比皆是,以功能来认定社交属性未免过于简单化。从游戏到社交的演进,理论上是行得通的,但实际上至今还没有过成功的先例。因此狼人杀类产品,准确来说只是一款移动音频视频游戏,加上并非原创,对腾讯而言价值并不大。
快手三大优势可与腾讯实现互补
而快手则完全不同,它集内容、用户和流量于一体的视频社交平台。官方数据显示,快手全球拥有超过4亿用户,2017年的日活跃用户(DAU)超过5000万,日上传视频超过500万条。腾讯看中快手,是因为快手的优势正好可以与自己现有产品互补,共同开发未来市场:
1、更贴近农村市场。快手的用户以三四线及以下城市和农村用户为主,中国数以千年的农耕社会传统,使得三四线及以下城市与农村用户的特性比较接近。这也是外界经常用“农村包围城市”来形容快手的发展之路。由于中国仍处于城乡二元的社会,国内社交应用的重心也基本集中在城市,农村市场尚未得到重视,这一点腾讯也不例外。而随着城市市场饱和与农村消费升级,互联网企业深入农村市场是必然的趋势,也是正在进行中的演变,比如电商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向农村渠道下沉。通过快手,腾讯可以更加快速深入农村,在未来农村市场中维持领先优势。
2、更贴近年轻用户。这里的年轻用户,不是20岁以上的年轻消费者,而是泛指伴随移动互联网成长的00后和95后。之前有流传出来的说法,称快手用户的平均年龄只有14岁。虽然目前尚未得到官方资料证实,但快手用户的年轻化和集中程度却是不争的事实。用户年轻意味着可能拥有更好的未来市场。微信现在成年人社交市场占据绝对优势,但在年轻人社交中却处于劣势。在更酷更好玩的功能面前,像快手这样的应用很可能从腾讯手中夺走相当市场,从而构成威胁。入股快手,也像是腾讯对未来的一种战略投资。
3、补上短视频内容短板。在外界的第一印象中,快手的内容低俗劣质。但事实上,在每天上传超过500万条的视频内容中,也不乏优秀的作品。都说高手在民间,只要给一个平台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就能让优质视频内容创作者脱颖而出。腾讯围绕着内容在文学、动漫、游戏、音乐、影视等都有所布局,但在短视频内容这块,关停了微视(微视应该视为战略放弃)的腾讯略有不足。投资快手有助于补足短板,也和腾讯在内容上的一贯理念相符。
视频领域因技术而显现新的机会
其实移动视频应用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兴起,最早的一批是短视频应用。国外Vine之后,2012年前后,国内一窝蜂地冒出了数十个项目。为了应对美拍、秒拍、拍酷、玩拍、微拍等的挑战,腾讯在当年9月上线了微视。而腾讯刚刚投资的快手也是其中众多应用之一,只是当时的名字叫GIF快手。但在微信等主流应用加上了短视频功能之后,短视频应用的市场前景就立即暗淡下来,只有少数生存到现在。
第二波视频应用的创业浪潮,则是移动视频直播。国内从2015年年底开始,2016年上半年最为火爆,然后下半年开始就走向平淡。但不妨碍一些公司因为直播业务,而在赢利方面实现咸鱼大翻身,比如陌陌。作为新兴业务,移动直播还在不断向前发展,只是市场和投资者变得更加理性。
如今这一波则刚刚兴起,是以视频社交和移动视频游戏为代表。前者如国外的SnapChat、Monkey,在国内目前尚未有类似的对标应用,和之前两波侧重于工具和内容不同,这次创业者直接瞄准的就是社交功能。后者如国内最近大热的狼人杀游戏,据说现在就有40多家企业加入角逐。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次视频应用的迭代,其实都是背后的网络基础条件和技术进步推动的结果。早前的短视频如此,后来的直播也是如此。狼人杀为什么在去年下半年才上线,就是多人连麦技术这时才成熟,从而得以把线下的杀人游戏搬到手机上来,从开始的音频游戏逐渐做到视频互动。
而云服务平台和第三方技术服务企业的出现,帮助初创企业降低了技术门槛的同时,还提高了时效。即构科技CEO林友尧认为,像音视频这种高难度的技术,如果创业团队从头做起,至少需要几年时间才能达到产品要求,投入大周期长。现在云服务可以快速集成到产品,实现快速创新。创业者更有机会去尝试细分领域,快速试错和迭代,或者分配更多资源和精力在运营和营销上,从而做大做强。
目前很多国内直播平台就是采用即构科技的基层技术,以保障直播平台的平稳安全运行。狼人杀使用的多人连麦技术,在即构早已得以实现,并在直播平台得到应用,推动直播向着更具场景化的方向发展。林友尧认为,类似电视台实时直播、远程课堂、远程会议等都可能是直播更有商业价值的新领域。随着实时视频技术的发展,他还预测下一个突破口,很可能就是视频社交。
国外视频社交发展迅猛,全面开花
之前我曾说过,视频不是社交沟通的最佳方式,但看了最近一些国外的例子后有必要修正自己的看法。不同环境成长的消费者,可能形成完全不同的使用习惯。视频社交有可能随着年轻人的成长而普及,在未来成为社交的重要形式。
还记得以前马化腾说过,他看不懂以“阅后即焚”起家的SnapChat。看不懂没关系,尽管面临着Facebook和Twitter模仿的阻击,这并不妨碍SnapChat从图片社交发展到视频社交,在美国年轻人社交市场攻城略地,一直做到成功上市。2017年3月2日,Snap正式在纽交所挂牌,成为继阿里之后美股科技企业最大规模的一次IPO。
但比SnapChat还让人吃惊的是00后视频社交应用Monkey,上线五周其用户量就达到20万,最近的界面数据显示,注册用户已经突破了300万。Monkey界面和功能都很简单,系统让年龄相近的用户配对视频,聊得来可以续时接着聊,或者一键转至Snapchat;话不投机则一拍两散。
另一个表现突出的产品是据去年上线的视频群聊Houseparty,半年时间积累超百万用户。去年年底,其产品下载排名曾一度超过Facebook。联合创始人、CEO Ben Rubin曾表示,Houseparty的用户群体主要在25岁以下。与Monkey一样,Houseparty的界面和功能非常简单,主要是靠新奇好玩的视频群聊功能来吸引用户。
由于发展势头良好,Houseparty去年已完成由红杉资本领投的5000万美元融资。另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攻入视频群聊战场的就有Kik、Tribe、Squad、Airtime、JusTalk、ooVoo等一大波产品,说明国内国外创业者都是一样喜欢跟风热点。
受到Houseparty、Monkey大热的影响,避免年轻用户流失,连Facebook、Line也坐不住了,先后上线了视频群聊功能。社交巨头的相继加入,用户年龄从低开始向上延伸,反过来又推动着视频社交向前发展,呈现全面开花的情景。
投资快手或意在未来的视频社交
Monkey的用户平均年龄低到仅有17岁,正好与两个创始人相仿。在他们看来,不仅Facebook老了,甚至刚刚上市的SnapChat也有些过时。
这些95后00后的国内用户也正好与此类似,他们有87个以上的理由,要与微信保持着距离,在他们看来,“一个连GIF动图都不能发的软件怎么能满足95后的需求?”,于是退而求其次选择相对功能丰富、更好玩的QQ,用斗图来释放自己的天性。
这给腾讯的未来带来了不小的隐患,毕竟以一个QQ来粘住年轻用户是不保险的。当有其他更简单更新奇更好玩的社交应用出现时,年轻用户就会断然离去。在QQ不便大动手术的情况下,采取投资或收购其他创业项目就不失为一个策略,像当年Facebook收购Instagram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实际上谷歌也在早前战略入股了SnapChat。因此,腾讯投资快手最根本的因素,可能不是两者可以形成互补,而是意在布局未来的视频社交。
未来,腾讯应该会适时推出新的年轻人社交工具,无论是内部研发还是投资。在此之前,通过投资快手腾讯就多了一个选择:直接改造快手,或以快手为母体推出类似于Monkey的新视频社交应用。快手的设计理念同样主打简单易用,在技术上背靠腾讯也不是什么问题(事实上早在2015年微信就已经内嵌了群视频功能)。这样既实现了年轻用户的产品扩张,也可避免对微信的现有用户冲击,算是两全其美。
随着5G时代的到来,和视频技术的进步,新的视频社交时代或许也将来临。技术固然重要,但如同Monkey验证过的那样,只有年轻人才最清楚“骚浪贱”是什么,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产品和功能。从优秀技术向好产品的转化,才是最有价值的跳跃,比技术本身还要重要。也就是说,除了腾讯,其他创业公司同样也有机会。
【作者介绍:蚂蚁虫,科技评论人,专栏作者。微信公众号:蚂蚁虫(miniant-cn)】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