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是租赁非共享,滴滴模式只添堵不排忧

以摩拜单车和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成为当前出行领域的最大热门。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吸引了20多个玩家和超过100亿的投资进入。在资本的推动下,行业已经进入了规模性扩张的野蛮发展阶段,几乎重现了当年滴滴与快的烧钱圈地的场景。ofo认为这个市场巨大,中国的存量市场在4亿左右,他们每天投放10万辆要10年才能达到这个规模。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共享单车市场整体用户数量已达到1886万辆。但除了数量越来越多,我们并没有看到共享经济应该带来的缓解交通拥堵的景象,北上广深街头堆积的红黄蓝单车,到底是解决道路拥堵还是为城市添堵呢?

共享经济,是一种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对应到共享单车行业,单车应该是在不额外增加对城市公共道路及更多空间资源使用的基础上,解决人们的出行问题。但是共享单车现在所做的,恰恰与共享经济适得其反。

共享单车不是真的共享经济

从共享经济角度来看,单车共享,不应该是商家将自己的单车放到城市中,以极低的价格开放给过往行人。真正的共享应该是这样的:

首先,闲置的资源没有浪费;

其次,自行车不会被随意扔在街头,或者被人为破坏,更不会出现当前的共享单车乱象;

重要的一点在于,是用市场存量的自行车来解决更多人的出行问题,而不是通过增加更多的自行车来解决。

所以,共享单车并不是真正的共享经济。

本质上,共享单车并不是共享,而是租赁,只是不用到店里取,通过移动互联网可以做到随地取还,更为便捷。这种模式下,商家不用开店无需租库房节省了成本,但这个成本实际上是由公共资源买单的,因为单车占用了大量的城市公共空间。这种情况之所忽视,是因为目前单车数量尚不够多,大家对便捷性的感知强于公共资源占用。当量变累计到质变之后,大家自然能体会到,近半年来曝光的单车乱象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业务模式上,共享单车属于B2C,商家将单车的投放到市场,再为用户提供骑行服务。该模式的前提是必须建立在足够量的单车之上,单车越多市场规模越大,盈利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但在出行的共享经济中,有限的公共道路资源对于庞大的人口总量而言是稀缺的,出行共享首先就要做到不额外占用公共道路及城市空间资源。

但共享单车要做的是取代中国现有的4亿量存量单车市场,这必将造成大量的单车拥堵到街头巷尾。目前全国只有不到2千万的共享单车,其乱停乱放、故障车等各种情况就已经占用了大量的城市出行资源,让交管部门以及街边店老板尤其反感与头痛。

滴滴加剧了城市交通拥堵

共享单车,照搬了滴滴的模式。事实上,滴滴也不是真共享,为什么这么说?我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大家应该都拼过车,拼车的人不用再去打车,也就不会多增加一辆车去占用公共道路资源。如果拼车的是3个人,每人自己回家都要开车或者打车,将会有4辆车同时占用公共道路资源。显然,拼车能够极大的节省道路资源,拼车才是真共享。在我所见的出行项目中,主打顺路出行的嘀嗒拼车算是这种模式,具体大家可以自行搜索。

现在的滴滴在做的,其实是额外占用公共道路资源的事。因为用户每叫一辆滴滴专车或快车,就会多一辆汽车来占用道路资源。高德地图曾发布了一份《2015年第二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这份报告从重点城市拥堵数据中分析得出,2015年交通拥堵加剧的时间,与专车、快车业务出现的时间相吻合。这意味着,专车与快车的出现,不但没有提高出行效率,还让一二线城市的道路更加拥堵。

其实,滴滴、易到等网约车出行项目做到后期,补贴大战的高额利益,使得大量私家车主变成了全职的快车、专车司机。很多原本不用上路的私家车为了赚钱也开上街头,成为专职运营车辆。自此,网约车平台成为很多人的主要谋生手段,大量周边地区的私家车涌入一、二线城市,使得原本就不通畅的道路更加拥堵,出行效率大幅降低,尾气排放更是加重了PM2.5的浓度。

滴滴模式需要引以为戒

像共享单车这样打着共享经济旗号其实在做自营业务的模式,都称作滴滴模式。滴滴模式不是共享经济,有其自身特点:

首先,无论滴滴模式进入哪个领域,都会占用一定的行业资源,并最终加剧行业资源紧缺型或者造成浪费资源;

其次,它并不是真正的共享,而是将自己的资源拿出来为用户提供服务,把通过平台将第三方资源开放,本质上还是一个自营的服务平台;

第三,不是让用户把闲置的资源拿出来分享给其他用户,而是通过平台将这些闲置资源收归自有,然后再开放给用户。

滴滴模式在业务经营上没有问题,但通病是大量占用其所进入领域的资源,在规模化以后造成更严重的行业资源浪费、效率降低以及相应的社会现象。如果是普通的行业还好,但是像出行这样与社会民生关联比较紧密的领域,会造成很大的社会负担。滴滴等网约车加重交通拥堵就是一个很大的社会民生问题,现在共享单车由占用了更多的城市空间资源。

种种迹象表明,对于采用滴滴模式的商家而言,共享经济并不是为了缓解社会资源压力,只是其企业运营的手段而已。滴滴模式越到后期,占用的各种社会资源也就越多,给城市带来的压力也就越大。因此,大家应该警惕滴滴模式,采用滴滴模式的商家也应该引以为戒,并应该考虑如何进一步优化该商业模式。

本是为解放道路缓解交通压力的滴滴与共享单车,虽然实现了让用户出行更为方便,却让城市交通更加拥堵。滴滴模式确实给人们带来了生活上的便捷,但也加重了很多社会性问题。我们不能说这类企业没有社会责任感,但将企业发展建立在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之上,在政策监管之下生存,并非做企业的上乘之选。

企业们,当引以为戒。

【王吉伟,商业模式评论人,专栏作者,关注TMT与IOT,专注互联网+及企业转型研究。微信公号:王吉伟(jiwei1122)】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03-14
共享单车是租赁非共享,滴滴模式只添堵不排忧
滴滴模式,虽然能够让用户出行更为方便,却让城市交通更加拥堵。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