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东楼
互联网在国内虽然仅仅发展了二十年多年,但是却深刻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更加让传统产业一再面临转型考验。
先是前10年的时间,互联网作为区别传统产业的一种新经济形态,主要提供诸如新闻、游戏、社交、音乐等线上娱乐活动,而传统产业则全范围的提供国计民生所需要的各种线下基础生产资料,这时双方是和平共处的关系,交集并不多。
而在中期发展过程中,由于电子商务的大发展,使得众多传统企业的命脉开始与互联网企业连接在了一起,借助于电子商务,一些传统企业扩大了销售渠道,使其销量增加,这时互联网与传统产业又变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
直到最近几年以来,由于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传统企业与互联网行业联系更加紧密,或者说开始从企业基因上走向一致。一方面是互联网企业回归商业本质,开始进入到诸如金融、电信、医疗等传统产业;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的全面渗透,传统产业与互联网出现了明显的融合趋势,整个世界经济进入到数字时代,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
企业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平滑上云成为当务之急
正如《DT转型:企业互联网+行动路线图》一书当中所提到的:互联网的影响力从单个行业扩展至占全球经济总量90%的传统经济领域,全球性互联网经济生态显现,数字技术与传统经济相融合成为趋势。这意味着,如果企业仍不知如何将数字技术纳入企业命脉,其发展将面临最严峻的考验。
我们看到,在互联网国内蓬勃发展的二十多年里,传统产业经历了三次思维转变,先是隔岸观火,而后积极拥抱,到现在则是必须融合转型。并且,基于当前数字时代的发展趋势,传统企业面向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重要趋势已经显现,那就是上云,即将it系统从传统架构向云计算迁移。
然而转型谈何容易,大型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更是举步维艰,其庞大的身躯宛若大象,想要转身都难,更别提拥有轻盈的舞步。尤其是很多大型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更是面临艰难抉择。一方面是企业迫切希望在不影响业务发展的前提下,将不同负载、不同类型应用的基础架构改造为适合云计算场景的系统,因此他们更倾向于使用软件定义基础架构的技术去构建灵活的基础平台。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又会面临硬件系统弹性不足、可用性不足的挑战,而市场上通用化的服务器无法支撑客户业务应用的多样化,同时弹性不足的系统又使得其无法随着业务的增长灵活扩展。
显然,大象想要在“云上”跳舞,所需要的不仅是决心和勇气,更加需要“智慧”。而大型企业所迫切需要找到就是一种可以帮助它们平滑上云的“智慧”。就在最近,由市场研究机构IDC编写的《InCloudRack,Supports Users’ Smooth Transformation to Cloud》正式对外发布。IDC研究认为:作为融合架构领域的一个重要创新,浪潮整机柜融合系统InCloudRack统一整合了软件定义与多样化的硬件模块,有效降低大型企业向云计算环境迁移的技术复杂度,能够使得企业云化过程变得更简单和平滑。
让大象在“云上”跳舞,浪潮为何具有这种“智慧”?
显然,依IDC所言,浪潮整机柜融合系统InCloudRack就是大型企业一直苦苦寻觅的平滑上云的“智慧”。不过,更多人的疑问是,浪潮为何具有这种“智慧”?
对此,在白皮书发布会现场,IDC企业级研究部助理研究总监周震刚给出了答案。周震刚认为,InCloudRack不同于传统的刀片或者机架式系统, 其有多样化的模块可供用户按需配置,可以承担IT基础架构集中云计算、虚拟化、大数据、数据库等多类应用,覆盖了企业业务的主要应用场景。
【IDC企业级研究部助理研究总监周震刚】
在硬件层面,InCloudRack不仅具有强大的横向扩展能力,最大可以扩展96颗处理器,支持2路、4路和8路紧耦合节点混插,而且还具有公有云和同类融合架构产品很少能够提供的纵向扩展能力。并且,这款产品拥有众多企业级RAS特性,包括刀片级稳定性,供电和管理等模块的冗余和热插拔设计,极大提高了企业级业务平台的可用性。
而在软件层面,InCloudRack是一个完全软件定义的方案,具有开放,构件化的特点和优势,通过搭载的浪潮自主研发的云海OS软件,可以实现逻辑资源的统一管理。而云海OS作为一款开放的云平台软件,能够兼容InCloud Sphere、VSphere、XenSerVer、Hyper-V、PowerVM等业内主流的虚拟化,所有组件将完全构件化,用户可以按需部署,这将十分有利于企业用户迅速变化的应用场景。
【InCloudRack融合架构整机柜服务器】
因此,基于两个层面的分析,周震刚认为:InCloudRack是融合架构领域的一个重要创新,统一整合了计算、存储和网络,是新一代创新企业以及快速数字化转型企业的最理想选择。
而在我看来,浪潮有三大优势应该是大型企业所看重的。第一是浪潮有丰富的互联网企业上云经验。其一直在帮助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联网巨头建设大型数据中心,浪潮SR系列整机柜服务在天蝎整机柜服务器中更是占有70%以上的市场份额,累计出货15万节点。
第二是浪潮在服务器领域具有国际领先的技术优势,其先后自主研发了中国第一款32路高端容错计算机、中国第一台PB级海量存储服务器、填补关键应用主机系统国内空白的天梭K1系统等等,而在整机柜服务器市场,作为占据高达70%以上市场份额自然也是技术领先者。
第三,浪潮的持续创新精神也是大型企业所看重的。特别是在整机柜服务器领域,浪潮更是多年坚守,并一直在根据客户实际需求和实践经验进行持续创新,目前专门面向公有云的融合架构整机柜服务器SmartRack已经更新到4.5代,而针对私有云及混合云等企业级应用的浪潮InCloudRack也已经在去年更新到第二代,并且针对传统企业级用户的特点,浪潮在设计InCloudRack时,在系统架构和硬件形态上都做了相当大程度上的创新性设计。
浪潮又将如何助力企业平滑上云和数字化转型?
事实上,尽管浪潮InCloudRack具有众多帮助企业平滑上云的优势,但是对于一些传统企业来说,面临面领数字化转型时依然有所恐惧,甚至不知道从何处下手。
而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领路者”,浪潮自然不会忽视这些问题,并且已经给予了充分的考虑。浪潮InCloudRack高级产品经理张峰就在发布会上就表示,浪潮将从提供简化基础架构、便捷交付运维、企业级高可靠、多项降低TCO等四个层面上帮助企业灵活构建私有云,帮助企业将IT系统平滑迁移到云上。
具体来讲,首先,浪潮InCloudRack是可以灵活扩展、按需搭配的融合架构,可以根据应用需求灵活搭配不同节点,并能够在一个整机柜中满足多种应用需求;其次,浪潮InCloudRack可以实现一体化交付,所有设备会在浪潮的工厂提前预装验证调试好,然后再部署到客户现场,这不仅客户简化了采购流程,提升了交付效率,更加让售后有保障;还有,浪潮InCloudRack提供多种在线热维护、冗余模块,能够最大程度的保障企业业务续航,这对于金融、电信等关系国计民生企业来说尤为重要;最后,浪潮InCloudRack更加节能高效。1台InCloudRack就能够实现两台传统机柜价值,不仅大大节省机房空间,而且大大提升供电销量,而创新分区散热设计还提升散热销量。
对于浪潮来说,帮助大型企业顺利平滑上云这个工作或许才刚刚开始。IDC白皮书就指出,许多大型企业正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挑战,需要发展基于第三代信息技术平台的新商业模式,但从2016年的市场调查来看,64%的企业业务还处于数字化转型的起始阶段。
这一方面意味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巨大的开拓挑战。而浪潮InCloudRack高级产品经理张峰也坦承目前确实属于市场培育阶段。不过,目前已经看到有电信,金融、制造、医疗行业都在积极打造云平台,而浪潮也做一些相关的推广和测试,比如浪潮针对中国电信在进行NFV技术研究时遇到的如通用设备形态的不确定性,服务器性能、可靠性不完善性,分层解耦后缺乏集成能力,云化部署方案缺乏一致性,统一管理困难,缺乏大型运营及专业NFV设备等挑战,与中国电信、Intel联合发布首个运营级NFV整机柜解决方案,并刚刚在MWC 2017 上完成展示,成功验证了InCloudRack在帮助用户建设云应用方面提供的多种特性,赢得了客户的信任。
【浪潮InCloudRack高级产品经理张峰】
总体来看,面对汹涌而来的数字化浪潮, “上云”已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企业的忧虑还在于“上云”之后如何应对一系列的技术挑战。比如如何通过新技术重塑客户体验、优化运营流程、创造更完美的商业模式等等。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型企业不仅缺乏技术和产品,更缺乏一个面向数字化时代转型的行为路线图,而这些可能也是需要浪潮这一个数字化转型时代的“领路者”所进一步思考的。
李东楼是著名的泛科技和营销类自媒体。除了这里,他还是新浪优秀专栏作者和科技名博,并是钛媒体、百度百家、新浪创事记、创业邦、快鲤鱼等多个专业科技网站专栏作者,搜狐IT、今日头条自媒体认证作者,百度阅读认证作家、《经理人杂志》、《东方国门》等传统媒体长期撰稿人。微信公众号:瑞莱观点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