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中国证监会网站发布了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大基因”)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
老冀花了大半天时间,终于看完了这份厚达607页的招股说明书。结合之前老冀在采访中对华大基因的了解,给大家谈谈对这家公司的认识。
先说说华大基因这家公司的来历,还是挺有传奇色彩的。1990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中国科学家共同启动了“人类基因组计划”。说白了,就是把一个人的2.5万个基因的30亿个碱基对的序列全部测出来。
一开始这个项目也没咱们中国什么事,幸亏当时华大基因的创始人汪建等中国科学家听说了之后,强烈要求加入,最后才得以参与了1%的测序工作。2000年6月,人类基因组草图的绘制工作完成,并由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亲自宣布。
这个计划引起了全球轰动,也促成了中国政府对基因科研的重视,此后中科院专门成立了基因组研究所,并吸收了华大基因的众多科学家。此后几经波折,汪建等科学家还是觉得民营体制更好,于是在深圳组建了华大基因研究院,继续从事基因科研工作。
(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
华大这次准备上市的是旗下的基因测序与检测服务业务,主要客户是科研机构、医院、制药厂和政府机构,是典型的2B业务。除了这些业务之外,华大基因的控股股东华大控股旗下还有测序仪、农业、体育、教育等其他产业,当然这些都与基因技术密切相关,老冀就曾经吃过经过基因改良的“华小米”,这种小米是由华大控股旗下另一家公司华大三生园(原“华大农业”)出产的。
先回到华大基因。过去三年,华大基因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32亿元、13.19亿元、17.11亿元,保持平稳增长。2016年,华大基因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3.327亿元。按照目前创业板的热度,加上基因概念的稀缺程度,老冀预测有可能炒到100倍的市盈率。也就是说,华大基因的市值将达到332.7亿元。
由于汪建持有华大控股85.3%的股权,而华大控股持有华大基因 41.33%的股份,并通过华大三生园持有华大基因1.09%的股份,简单算一下,到时候汪建的身家将达到120亿元。虽然跟王健林等超级富豪还是没法比,也算中国最有钱的科学家之一了。科学家当富豪,老冀觉得是应该的。
在老冀看来,63岁的汪建像个老顽童,除了专注于基因研发之外,他在生活上兴趣广泛,还担任了深圳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会长。汪建也曾经征服过珠穆朗玛峰,却因为王石比他大三岁,结果中国最年长登珠峰者被王石抢走了,为此汪建还有些愤愤不平。
不过,汪建跟王石应该是很好的朋友,王石如今担任了华大基因的独立董事。除了王石之外,华大基因董事会中还有一位名人,那就是《最强大脑》节目主持人蒋昌建。
据说汪建从来都不穿西装,一切从简,他自己总结是“四无”:无领带,无表带,无皮带,无鞋带,他每天坚持骑自行车上下班,到了公司更是一口气爬8层楼梯。
汪建中午一般不吃饭,只吃华大配制的营养饮料,老冀在华大总部也喝过一杯,味道还不错,据说有一种饮料的配方是这样的:
牛油果黄瓜膳饮:300 卡 /450 毫升,牛油果、黄瓜、酸奶、南瓜籽、燕麦、小米、黑芝麻、核桃、枸杞、黑豆、黄豆、黑米、糙米、红枣。
大家可以试着配一下,看看能不能当午餐。
作为公司的创始人,汪建一向以对投资者简单粗暴而著称,他宣称如果投资者不愿意跟着华大生死以共走到底,就没有资格投华大。饶是如此,还是有众多投资机构打破头找他投资,最后竟然有云锋、软银、金石、松禾、深创投、中国人寿等多达40家机构投了华大基因。当然,如果华大基因成功上市,这些机构都将获得丰厚的回报。
华大基因总裁是38岁的尹烨,老冀曾经跟他吃过饭,感觉他说起话来非常幽默。有一年老冀在深圳参加IDF(英特尔技术峰会),英特尔请了尹烨上台串场。之所以请尹烨,是因为华大是英特尔的重要客户——华大的基因测序需要处理高达上千TB的数据量,需要用到大量的服务器。
结果尹烨上台之后,说着说着就把台下的观众都给逗乐了,老冀旁边的一位嘉宾说,这位台上的朋友可以去说相声了。当然,尹烨不仅“相声”说得好,业务上也是一把好手。
(华大基因总裁尹烨)
前面老冀谈到华大基因如果成功上市的话,也许市盈率会炒到100倍以上。那么,说了半天,华大基因到底是做什么的呢?
华大基因的主营业务是基因测序与基因检测服务。例如,华大基因在很多医院都在做产前筛查。过去要检查初生儿是否有唐氏综合征等先天疾病,就需要做羊水穿刺,容易伤到子宫中的胎儿。现在则只需要孕妇抽一管血,通过基因测序技术就能得到准确的结果,而且价格已经不到1000元。
1000元?如果各位朋友看过老冀写的前一篇文章,就知道1990年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可是花了10年30亿美元才搞定的,现在为什么这么便宜了?
这是因为,基因行业同样也有“摩尔定律”,甚至是“超摩尔定律”:
1. 基因诊断同样用到了大数据。具体到生命科学和医疗科学领域,就是把病人的所有数据尽量多的搜集起来,包括人体、基因组、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所处环境的数据,这样就能够了解更多的信息,采用更加精准的方式进行诊断。
2. 为了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实验分析抽取样本的数量越来越大,基因技术必须借助高性能计算、宽带网络、云计算、云存储等信息技术。
既然用到了信息技术,当然也就遵循摩尔定律:人类基因测序的数据量,同样也是每18个月翻一倍,而且由于基因测序本身的算法和技术的改进,翻倍的速度还要更快一些。由此,基因测序的成本也是直线下降。据老冀了解,从1990年开始科学家们花了10年才测出了一个人的完整基因序列,而现在只需要几天就能搞定。
这也使得基因行业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而且与当年的IT行业非常相似。如果从产业链的角度,“基因工业”也是分成上游、中游和下游。其中,上游是提供基因测序仪的,中游是做基因检测的,而下游则是广大的医院、科研机构、药厂。
华大基因过去处于行业的中游,它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基因检测知识,也与下游的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对于不同客户的需求,华大基因可以匹配不同的分析内容,包括数据下机质控、数据组装、比对、基因注释等标准分析,以及各种高级分析。
为此,华大基因已具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析软件,如SOAPdenovo、SOAPsnp、SOAPtrans、SOAPfuse等。此外,华大基因还推出了基因数据分析平台BGI Online,为研究机构、医院等用户提供专业高效、简单易用的生物信息云服务。
因此,华大基因既是一家基因公司,同时也是一家IT公司。
要做基因检测服务,就需要专门的基因测序仪和耗材,我们接着再说说上游。如今,全球的基因测序仪市场,第二代的高通量基因测序仪已经基本普及。2015年,Illumina、Life Technologies、Pacific Biosciences三家美国公司,竟然占到了全球第二代基因测序仪94%的市场份额。看来在最先进的科技领域,咱们还是玩不过老美。
Illumina则是明星中的明星,它一家就拿到了71%的市场份额。2016年,Illumina的营收为23.98亿美元,净利润为4.63亿美元,市值高达233.6亿美元,目前的市盈率(PE)高达52倍。要知道,美国互联网行业“明星中的明星”Alphabet(Google的母公司)目前的市盈率也不过31.19倍。
如果上游被少数公司垄断,中游就会很难受,就像当年PC行业的Wintel、前些年手机行业的高通几乎垄断了上游,中游的整机厂商要挣钱就会比较困难。
好在华大基因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采取了断然措施。2013年3月,华大基因的母公司华大控股以1.176亿美元的代价,完成了对纳斯达克上市公司Complete Genomics(以下简称“CG公司”)的全额收购;而CG公司,就是专门做测序仪的。
2014年,在消化和吸收了CG公司的技术之后,华大推出了一款名为BGISEQ-1000的测序仪,从而打破了Illumina等美国公司对上游的垄断。
华大基因的招股说明书披露,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华大基因一共拥有103台测序仪,其中Illumina的HiSeq测序仪有18台,另一家美国公司的PacBio测序仪有1台,其他基于华大自主研发的BGISEQ测序仪则有84台,占到了80%。虽然没有披露基于CG公司技术的测序仪有多少台,但至少说明华大在测序仪自主研发上已经取得了关键性突破。
招股说明书的“第十节 募集资金运用”中也披露了一些有意思的数据:部分募集资金将会用于“深圳医学检验解决方案平台升级子项目”,该项目需要采购12台BGISEQ测序仪,单价为104.57万元;还需要采购3台HiSeq测序仪,单价则为528.50万元。也就是说,Illumina设备的单价竟然是华大自主研发设备的5倍。在老冀看来,这一方面说明Illumina的设备更高端和先进,另一方面也预示着华大如果坚持做下去,未来还有很大的空间。
其实,基因行业的产业链中,上游除了测序仪之外,还有试剂和耗材,一般也都是跟测序仪绑定在一起的。
华大基因的招股说明书中写道:
“公司主要供应商之一Illumina于2014 年下半年提高了部分试剂的价格,减少了对公司销售价格的优惠。自报告期初起,公司发展多元化测序平台,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技术服务选择,降低了对单个测序设备供应商的依赖。”
《招股说明书》中还披露:“最近三年直接材料费用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分别为50.47%、54.13%和51.93%,其中主要物料支出为测序试剂。”
在开发出自己的测序仪之后,华大基因也在开发可供大批量商用的试剂和耗材,从而进一步降低对Illumina等上游供应商的依赖。从目前来看,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2014年从Illumina的采购金额占到了华大基因采购额的40.46%,2016年已经下降到了25.93%,而来自兄弟企业华大智造的采购比例则上升到了10.61%。
如今,在上游取得了突破的华大,已经具备了全产业链能力。而这个能力,未来可能会让Illumina大吃苦头。这是因为,华大拥有更强的获取最终客户的能力,而且不仅仅只是在中国——华大基因在香港、欧洲、日本、新加坡和美国有3 家全资子公司和8 家控股子公司,2014年来自于中国大陆以外的主营业务收入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41.10%,只是因为最近几年国内市场发展迅猛,2016年这个比例才下降到了23.48%。
2016年老冀去华大欧洲采访的时候,就亲身体会到华大与哥本哈根大学、丹麦国家基因库、世界末日种子库等欧洲科研机构建立的广泛联系。华大基因的招股说明书披露,2016年公司的第四大客户是大名鼎鼎的牛津大学,销售额为3637.48万元。
(位于挪威的“世界末日种子库”)
在招股说明书中,华大基因也谈了对基因行业未来的看法:
“基于单个产品的基因测序服务,将逐渐转变为以基因测序为主要技术,覆盖研究方案设计、基因测序、数据解读、功能验证等方面的新型产品组合,并且服务模式更加灵活、市场细分化趋势更加明显。以信息分析和数据挖掘为主要应用的云计算平台的出现,将会促进数据分析市场的快速增长,并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
如今,华大基因正在加快建设这些能力,有了这些能力,华大就能够紧紧抓住下游的广大客户。相反,Illumina如果不能够尽快培养这些能力,向下游延伸将会非常困难。一旦华大完成了在基因测序仪以及相关试剂和耗材上的技术突破之后,Illumina的日子将不会太好过。
因此,虽然有人认为华大是“基因领域的腾讯”,而在老冀看来,目前这个阶段的华大,还是更像华为。华大和华为,同样是从利用别人的技术平台起步,同样是立足全球市场把客户规模做到最大,同样是在上游核心零部件领域取得了突破。如今,两家公司同样也都是深圳乃至中国的骄傲。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