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报》报道指2015年,中国对德国企业的收购热潮居于历史最高水平,一共展开了36个收购项目,相比2014年30次增加了20%,为什么中国热衷于收购德国企业呢?
中国向高端制造业转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是以加工贸易方式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是发挥自己的廉价劳动力、土地和环保等低成本优势获得发展,直到2007年加工贸易占中国贸易的比例都超过50%,到2010年中国的制造业产值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国。
然而近十多年时间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土地和环保成本不断上升,削弱了中国制造的竞争力,自2010年开始中国制造开始加速向东南亚和印度等制造成本较低的地区转移。这些地区的人工成本只有中国人工成本的四分之一甚至更低,导致外商企业和中国企业纷纷前往这些国家开办工厂,2011年流入东南亚的外国直接投资达到1170亿美元,同比增长26%,而同期该项投资在中国的增长率只有不到8%。
印度是全球第二大人口大国,其与中国一样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人工成本低,为了促进本国的经济增长,2004年辛格政府上任后设立国家支柱业竞争委员会以推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以通信业为例,随着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逐渐饱和,中国手机开始走向海外,印度市场成为它们的重要目标市场,为了赢得在当地的竞争优势,小米、金立等纷纷在当地设立工厂,去年7月在印度生产的红米手机在印度市场发售。
面对着这些国家的竞争,中国被迫向中高端制造业转型,中国上一届政府提出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战略,加工贸易占比逐渐降低到2014年的32.7%,中国制造转型获得初步成功。
中国的新一任政府上任后,2015年中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规划强化中国高端制造业,着眼建设制造强国,固本强元,抢占制造业的新一轮竞争制高点,而展开海外并购获取高端制造技术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收购德国企业可提升中国制造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要是以吸收外来投资为主,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中国也逐渐开始对外投资,不过直到2004年中国的对外投资都处于缓慢增长的状态。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2005年、2008年出现两次飙升,先后同比增长了123%达到122.7亿美元、110.9%达到559.1亿美元,之后连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到2013年突破千亿美元达到1078.4亿美元并持续保持在这个高水平。
中国对外投资的主要目的地就包括欧洲,欧洲经济一直都深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其资产价格处于较低的水平,而人民币升值也帮助了中国对欧洲的并购。中国并购欧洲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就有德国,德国作为全球最强大的制造国之一,并购其制造企业可以帮助提升中国的制造业水平。
德国的汽车、机械设备、电子电气、化工等都在全球居于领先地位,2013年至今中国在德国收购的项目分别是20个、30个、36个,当中收购的项目中有较大比例的都是德国的制造业企业,2015年中国在德国并购的企业中有15个是机械制造业,收购的这些制造业企业多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中型企业,具有独到的技术特色,可以帮助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眼下中国正遭受环境污染等问题,让中国日益注重环保问题,德国在能源安全、替代能源等方面的发展居于领先地位,也是中国并购的对象之一,可以帮助中国提升在减少碳排放技术水平。
此外随着中美贸易争端的加重,中国并购欧洲企业甚至在欧洲建立生产基地有助于中国减少与美国贸易纷争的风险,美国前十大进口国中有三个是欧洲国家,即是德国、英国、法国,中国对在欧洲展开并购的目的地中德国和英国正是最大的两个,法国其次。
正是基于以上这些对中国制造带来的好处,中国将德国作为并购的主要目的地之一,以提升中国的制造技术水平,帮助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