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月前,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作出了一个大胆的预测:共享单车将在3个月后结束战争。不过从现在来看,朱啸虎的高调喊话带来的不是共享单车战争的落幕,而是野蛮生长的开始。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ofo走出了校园,摩拜单车走出了北上广深,很多地域性的共享单车创业者开始涌现出来。据不完全统计,仅2016年就有30多家公司进军共享单车领域,用“百车大战”来形容这个新兴市场似乎并不为过。就像滴滴和Uber重构了中国出行市场,同样披着“共享经济”外衣的单车市场,被视为出行“最后一公里”的搅局者。
诚然,市场的进展超出了朱啸虎的预期,创业者的兴奋度也超出了大多数人的预判,然而媒体却给出了这些坏消息:
2017年2月9日,南方都市报报道称ofo共享单车遭拆锁被藏在手机店内,路人准备骑走却被店主骑电动车逼停。
2017年2月9日,现代快报称南京鼓楼区一些共享单车上贴有3个二维码,扫码后发现是虚假的转账信息。
2017年2月9日,云南网报道称一13岁小男孩因骑了一辆没上锁的共享单车,发生车祸导致右手骨折。
2017年2月9日,解放日报发文称蓬勃而生的共享单车吸引了大量市民骑乘,但各地铁站门前因为无序停放成为“重灾区”。
……
光是2月9日一天时间内,就有多达4起媒体报道的共享单车事故。事实上,自去年9月份共享单车一炮而红,类似盗窃、安全、随意摆放等报道层出不穷,背后也已折射出共享单车在用户体验、管理等方面的不足。一面是资本豪掷和快节奏的市场拓展,一面是屡禁不止的市场乱象,原因何在?
共享单车仍处于“复制期”
这似乎和共享单车的诞生方式不无关系。
2016年8月底,摩拜单车从上海进入北京,终于在媒体的关注下从幕后走向台前,在此之后,ofo、小蓝单车、一步单车、骑呗单车、由你单车、CCbike等一众玩家才相继涌现,资本开始急剧涌入市场。
一方面,共享单车并未经过长时间的市场沉淀,如此大规模且快速的市场扩张,在法制法规尚不健全的情况下,难免引来社会的“不良反应”;另一方面,除了摩拜单车诞生于2015年1月份外,大多数玩家兴起于2016年及之后,就连创立于2014年的ofo也是去年下半年才走出校园市场,其中不难发现抄袭和复制的痕迹。
投机早已成为这个时代的标志性符号,共享单车的概念红利和地域性优势,又为这个市场的投机者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样,投资人也有着相似的打算,投一家在当地占据市场份额的玩家,要么在红海中杀出来成为最后的玩家,最差也是被摩拜单车等第一阵营的玩家所收购。于是乎,在共享单车的一连串玩家中,除了摩拜单车和ofo进入了两位数以上的城市,大多数企业仍局限在一到两个城市作为主要市场,例如杭州的骑呗单车、成都的一步单车、常州的CCbike,不一而足。
这种复制也表现在两个层面,分别是商业模式和产品逻辑。
在商业模式上,虽然都是B2C式的“共享经济”,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基因。摩拜单车属于典型的“重资产模式”,它的参照标准不是滴滴、Uber那样成为单车行业的出行平台,而是选择了制造路线,生产统一标准的单车。有着校园背景的ofo拥抱了平台路线,在ofo的创业故事中,早期延续的正是学生捐赠自行车的共享模式,后来为了大规模进入市场才集中采购了易识别的“小黄车”。
商业模式决定了产品逻辑,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摩拜单车和ofo两极化的成本,前者单辆车的生产制造成本在3000元左右,后者仅需要300元。后面出现的共享单车创业者在产品上大多选择了摩拜单车和ofo的中和模式,比如在杭州风靡一时的骑呗单车第一代产品效仿摩拜单车安装了扫码的智能锁,后面的产品则出现了和ofo一样的机械密码锁。毕竟在共享单车野蛮生长的时代,向市场上投入更多的车辆,获得更多的用户,才是继续吸引投资者的关键。
但从近期的一些动作来看,共享单车市场的红利期似乎开始结束。市场的乱象只是其一,居高不下的损毁率和产品漏洞成为“投机者”无法言说的痛。
共享单车终将回归到产品
就在不久前ofo终于对外正式发布了第一代智能锁,曾经引以为傲的“轻资产”模式变得越来越重。
对于ofo来说,换锁绝不是一次简单的产品升级。早在一个多月前,i黑马就在一篇报道中指出:ofo的机械锁漏洞已经成为“羊毛党”的新生意,密码共享群、修改密码教程甚至是密码共享APP,已然形成了一条隐形的利益链条。除此之外,新闻报道中有关共享单车失窃、损毁、乱停乱放的消息也多与ofo有关。正如一位自行车行业人士的观点,“有缺陷的产品投放市场,必然会带来灾难后果”,ofo显然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回到共享单车本身来看,其创造型的价值恰是“无桩停车”,同时也意味着车锁成为整个体系稳定运行的关键。摩拜单车的智能车锁很好的解决了盗窃、无密码骑车等问题,ofo的借鉴似乎暗示了市场的趋势。但在ofo逐渐背离其轻资产的模式背后,也折射出了市场环境的变化。
1、投资者的态度在转变。
几乎所有的共享单车都是依靠资本成长的,据公开数据统计,摩拜单车已经完成了5轮融资,其中D轮融资规模高达2.15亿美元,ofo的上一次融资出现在去年十月份的C轮,规模为1.3亿美元,此外还有优拜单车A+轮的1亿元融资,骑呗单车1亿元的A轮等,整个单车市场的融资总额已经超过了40亿元。且距离朱啸虎给出的预期已经超过近两个月,疯狂的投资者还会继续押注共享单车吗?至少ofo的做法已经透露出,简单粗暴占领市场的做法已经不再奏效,车辆的生命周期、安全性、运营成本等将成为新的投资点。
2、市场竞争的加剧。
据第三方移动大数据监测平台Trustdata发布《2016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显示,截止到2016年12月份,摩拜单车占据了超过70%的市场份额。也就意味着,虽然共享单车领域迎来了很多新玩家,先入者已然占据了时间优势。此外,在摩拜单车的D轮投资者中,鸿海集团出现在投资名单中,随后有消息称摩拜将与富士康深度整合产业上下游资源,并通过富士康遍布海内外的数十家工厂,专门开辟摩拜单车的生产线,预计年产量可达1000万辆。与此同时,ofo也传出了与700bike合作的消息,永久自行车投资了优拜单车。共享单车正在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未来很可能利用资本和成本优势进一步收割市场。
3、盈利模式的重新思考。
共享单车最基本的盈利模式无外乎租金、广告等,但这显然不是投资者和共享单车平台所倚重的。作为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共享单车背后的大数据值得深入挖掘。从已有的消息来看,腾讯成为摩拜单车的战略投资者,未来有可能享受到微信、手机QQ等超级APP的流量红利,实现更大程度的场景联动。比如用户在微信购买电影票之后可以选择单车作为理想的出行方案、共享单车成为外卖小哥的交通工具、通过出行入口连接O2O服务等。当然,滴滴选择投资ofo,所看重的也是其短途出行的能力,增量滴滴作为出行工具的连接能力。
可以看出,共享单车市场绝非是简单的模式复制,大批跟随者很可能失去进一步的盈利潜力。尤其是摩拜单车等在成本方面实现绝对优势之后,市场竞争的前景似乎将更加明朗。
而对于摩拜单车等第一阵营的玩家,竞争的关键终将回归到产品本身。就拿智能车锁为例,摩拜单车早期的成本投入,赢得了在GPS定位和车辆跟踪方面的优势,换来了单车更长的使用周期,以及短途大数据的积累。相反,ofo等轻模式玩家的成本节约加快了市场扩张的速度,由之带来的负面效应也在逐渐显现。而当ofo开始在产品方面追赶的时候,摩拜单车会为其留出机会吗?
结语
共享单车的乱象将创业者的贪婪展现的淋漓尽致,也显示了市场的残酷,投机只能换来眼前的繁荣,却难以看清浮华背后的机会。另外,2017年注定是共享单车新一轮的军备竞赛,这一次势必会聚焦在产品本身,那些靠投机和勇气入场的玩家,或许需要做好迎接寒冬的准备。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